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灭蚤后,印鼠客蚤对灭蚤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药膜法。结果强化灭蚤地区印鼠客蚤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奋斗呐(5%顺式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20.20、3.75、0.17、16.50、117.00和8.65μg·ai/cm^2,对照区饶平县的LC50依次为9.71、2.26、0.10、3.45、7、17和2.94μg·ai/cm^2,强化灭蚤地区与对照区LC5。的比值分别为2.08、1.66、1.70、4.78、16.32和2.94。结论大量而持续使用灭蚤类杀虫剂可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因此灭蚤时要了解以往的用药情况,加强对灭蚤药物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某鼠传疾病监控点室内地面游离蚤杀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杀蚤剂复配对室内地面游离蚤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25%速杀威乳油(主要成分为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和连续二次施药方法。结果8个观察点中1、6、8号观察点蚤阳性指数分别由灭前的1.967、0.267和0.167下降至0.007、0.020和0.007,灭蚤率分别为99.64%、92.51%和95.81%;其他观察点阳性指数均降至0,灭蚤率均为100%,8个观察点平均灭蚤率为98.87%。结论采用复配方速杀型灭蚤剂和连续二次施药方法灭蚤效果显著,可在类似的地区和环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实验室测试乐斯本、辛硫磷、敌敌畏3种杀虫剂对印鼠客蚤的杀灭效果。方法 瓶膜法。结果 (1)3种杀虫剂半数致死浓度LG50乐为5.9615mg/L,LC50半为6.7873mg/L,LC50敌为7.8343mg/L。(2)敌敌畏浓度在100、200mg/L时的KT50分别为9.0和4.2min,24h死亡率均为100%;辛硫磷在这2个浓度的KT50分别为44.5和23.6min,24h死亡率分别为98.7%和9718%;乐斯本在这2个浓度的24h死亡率分别为98.9%和100%。(3)浓度为100、200mg/L时,敌敌畏18min的击倒率分别为94.5%和100%,辛硫磷17min的击倒率分别为24.4%和41.1%。(4)残效:在浓度为50、100、200mg/L时,辛硫磷30d残效30min无击倒,24h死亡率为0;敌敌畏30d残效24h死亡率分别为0、16.7%、31.0%,效果较差。结论 3种药物在同一浓度下的速杀作用效果敌敌畏〉辛硫磷〉乐斯本,可将速杀效果好的与残效作用好的杀虫剂混配用于灭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鼠疫疫源地印鼠客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药膜法。结果鼠疫疫源地印鼠客蚤对灭蚤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但强化灭蚤地区印鼠客蚤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奋斗呐的敏感性大幅度下降,其比。分别是0.0165、0.1170、0.0202、0.0002、0.0038、0.0087mg/cm^2,分别是对照区的4.78、16.32、2.08、1.70、1.66和2.94倍。结论大量而持续地使用杀虫剂可产生抗药性,因此要加强对蚤类抗药性监测,轮换使用灭蚤药物,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杀虫剂的灭蚤效果,筛选优质高效的灭蚤剂。方法实验室用瓶膜法,现场采用滞留喷洒法。结果(1)10%功百害悬浮剂和8%大功达可湿性粉剂的药物浓度在0.0025%、0.005%时,印鼠客蚤24h死亡率均为100%。(2)家仆杀虫剂仅需0.5~3min就可将旱獭寄生蚤全部击倒,功百害和大功达次之,需5~7min,而杜邦万灵所需时间最长,为10~20min;从死亡时间看,施用家仆杀虫剂5min内蚤全部死亡,功百害和大功达则需30~40min,而杜邦万灵所用时间最长,为1~1.5h。结论8%大功达可湿性粉剂和10%功百害悬浮剂毒力强,现场灭效好,气味小,经济安全,可在鼠疫疫区现场灭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奋斗呐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筛选出优质高效的杀蚤剂,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观察奋斗呐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方法药膜法。结果(1)当药物浓度在12.50mg/L以上时,KT50在7min以内:12.50、25.00、50.00、100.00mg/L的KT50分别为6.19、6.14、5.06和4.64min;(2)当药物浓度为100.00mg/L时,24h死亡率为100%;(3)100.00mg/L浓度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120d后,仍可使100%的试蚤死亡。结论奋斗呐5%可湿性粉剂毒力强,气味小,对人畜较为安全,残效时间长,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验100万毒价/ml C型肉毒梭菌毒素冻千剂对高原鼠兔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共设试验小区5个,小区向积均为3hm^2。其中0.1%和0.15%浓度小麦毒饵各投放2个小区,另一小区作为对照投放0.1%水剂小麦毒饵。此外,设一面积为0.25hm^2的空白对照区,以测定自然灭洞率。结果灭前试验区高原鼠兔平均密度为1071.4洞口/hm^2。投饵后第6天浓度为0.1%的小麦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为96.7%,浓度为0.15%的毒饵平均校正灭洞率为97.4%。处理对照区的平均校正灭洞率为97.7%;各浓度间校正灭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间,在试验地及其周围500m地区未发现非靶标动物中毒死亡现象。但在长时间及大范围内,该药剂的安全性需更进一步的验证。结论肉毒梭菌毒素冻干剂与同效价水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清部队营区蚤类及其宿主的种群和地理分布,评价蚤防治效果。方法选择18个营区及其周围作为调查点,收集啮齿动物及体表蚤,并对蚤和宿主进行分类鉴定;使用20%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乳油连续2次施药。结果18个营区共捕获啮齿动物675只,分为2目5科11种,其中啮齿目分为3科5属9种;自兽体表获蚤882只,染蚤率为45.63%,蚤指数为1.31。以背纹仓鼠的染蚤率(59.65%)最高,蚤指数以大仓鼠(2.44)最高,带蚤种类以褐家鼠(7种)最多;共获蚤932只,经鉴定分为11属13种,人蚤、印鼠客蚤、不等单蚤和二齿新蚤各调查点均有分布,二齿新蚤(36.37%)为营区优势蚤种;3个营区观察点灭蚤前阳性指数为0.21,灭后降至0.004,平均灭蚤率为97.96%。结论部队营区及其周围蚤类宿主呈多样性分布,蚤种群较单一,结合营区综合治理和鼠类防治开展药物灭蚤效果显著,可在蚤危害的营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鼠疫疫区(强化灭蚤区)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印鼠客蚤染蚤率的影响,为今后工作中合理选择杀虫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统计各区域捕获鼠数和印鼠客蚤染蚤鼠数,求得印鼠客蚤染蚤率,采用SPSS软件比较强化灭蚤区(隆林县、西林县)与对照区(右江区)印鼠客蚤染蚤率有无差异。结果隆林县、西林县(强化灭蚤区)与右江区(对照区)在1—3月染蚤率较低,自4月开始逐渐上升,6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3条曲线变化趋于一致。右江区、隆林县、西林县捕获鼠的印鼠客蚤染蚤率分别为33.93%、29.74%和30.38%,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鼠疫疫区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强化灭蚤区与对照区鼠体印鼠客蚤染蚤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该类杀虫剂灭蚤作用减弱,效果下降,印鼠客蚤可能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鼠疫疫区有效灭蚤,我们选用不同剂型溴氰菊酯,选择有代表性的关中农村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观察。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凯素灵(2.5%溴氰菊酯),由德国艾格福公司提供;0.075%溴氰菊酯灭蚤粉,由三原县三浦公司加工;0.075%溴氰菊酯灭蚤水,使用时现场配制;粘蚤纸(16开),浙江黄岩产品,市售。1.2试验方法1.2.1室内游离蚤指数调查方法与分组每间房布放粘蚤纸5张,四角、室中央各1张,晚放晨收,连续3天,分组计算室内游离蚤指数。投药后1周,重复进行一次室内游离蚤指数调查。灭蚤前后蚤指数下降百分率即灭蚤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州半岛鼠疫疫源地10年来(1999-2009年)预防性灭蚤的效果。方法根据每年3月份廉江、遂溪、雷州市10个重点乡镇地面游离蚤、鼠体蚤指数及鼠密度监测结果,确定每年需实施灭蚤的乡镇,以及涉及到的自然行政村和户数。通过灭蚤前后的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指数变化情况,调查评估灭效。结果鼠体蚤的平均杀灭效果为47.85%,地面游离蚤的平均灭效为76.67%。结论对鼠体蚤的杀灭效果较差,而地面游离蚤的灭效相对较好,同时农村室内外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功高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杀虫剂功高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杀灭效果.方法瓶膜法.结果(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KT50呈现有规律的缩短,24 h死亡率也逐渐增高.(2)浓度为12.50 mg/L以上时,KT50在11 min时击倒率均大于88%,24 h死亡率均在80%以上.(3)50.00、100.00mg/L 2种浓度450 d内残效实验30 min内的击倒率均为100%,24 h死亡率均大于93%.结论功高2.5%乳油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具有高效、速杀、残效好等优点,可用于大面积灭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奋斗呐可湿性粉剂地面滞留喷药后,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体蚤及地面游离蚤的杀灭效果。方法将5%奋斗呐可湿性粉剂配制成1:120浓度的水悬剂型实施地面滞留喷洒,室内和室外(包括禽畜圈栏)均匀喷洒(100ml/m2);墙角、狗窝、鼠洞及有鼠迹的地方重点喷药(180~200ml/m2);每户用药量按120g的5%可湿性粉剂计算。通过灭蚤前后的蚤指数变化情况,调查评估灭效。结果对鼠体蚤的杀灭效果为28.63%,地面游离蚤的灭效为39.72%。结论对地面游离蚤的灭效较好,但对鼠体蚤的灭效较差,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超声耦合剂是否对患者术前皮肤消毒用的含碘消毒剂产生屏蔽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实验室载体浸泡杀灭、现场皮肤消毒等比对试验,对碘伏和超声耦合剂的拮抗、屏蔽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拮抗作用:不同浓度碘伏对菌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平均杀灭率均为100.00%;有效碘含量2 500 mg/L的碘伏+耦合剂对菌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67%~99.78%和99.71%~99.82%,有效碘含量625 mg/L的碘伏+耦合剂对上述两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6.85%~98.25%和95.93%~98.56%。屏蔽作用:涂抹耦合剂后,碘伏、碘酊+乙醇组对大肠埃希菌的平均杀灭率由100.00%分别下降至30.76%和94.4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率由99.99%和100.00%下降至55.55%和98.22%。现场皮肤试验:碘伏、碘酊+乙醇组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杀灭率均为99.99%;皮肤表面涂抹超声耦合剂后,碘伏、碘酊+乙醇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杀灭率分别降至92.62%和93.57%。结论术野残存的超声耦合剂对含碘消毒剂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和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滞留喷洒与饵膏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采用粘捕法监测投药前后蟑螂密度,用蟑螂密度下降率来评价灭蟑螂效果。结果第1次灭蟑后蟑螂密度能得到迅速控制,密度下降率在50.00%~92.11%;第2次灭蟑后密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密度下降率在98.79%~100.00%。结论通过现场灭蟑观察,证明采用滞留喷洒与饵膏杀灭蟑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俄西部边境(中国内蒙古满洲里—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其携带蚤类情况,为进一步掌握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演变规律提供数据。方法 2008—2012年,每年8、9月对满洲里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采用夹日法和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各种鼠类进行疏蚤,对鼠类及其携带的蚤分类鉴定,并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中方满洲里地区捕获鼠类249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8种,蚤类3科8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率(98.46%)及染蚤指数(12.66)最高,其次是五趾跳鼠(12.50、90.00%)。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地区捕获鼠类324只,经鉴定隶属于2目6科8属9种,蚤类3科11属13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优势蚤类为方形黄鼠蚤、光亮额蚤。达乌尔黄鼠的染蚤指数最高(5.86),其次是黑线仓鼠(2.05)。五趾跳鼠的染蚤率最高(100%),其次是达乌尔黄鼠(71.43%)。结论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地区鼠类及携带蚤类构成不同,鼠类染蚤指数及染蚤率均有所不同,中俄双方鼠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大功达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观察国产杀虫剂大功达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和现场灭效。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 ,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 1)当药物浓度为 0 .0 0 2 5 %时 ,KT50 为 3 .77( 3 .40~ 4.15 )min ;药物浓度为 0 .0 0 5 %和 0 .0 1%时 ,KT50分别为 3 .17( 2 .88~ 3 .48)min和 3 .45 ( 3 .2 5~ 3 .65 )min。 ( 2 )当药物浓度在 0 .0 0 2 5 %、0 .0 0 5 %、0 .0 1%时 ,印鼠客蚤 2 4h死亡率均为 10 0 %。 ( 3 )持效 :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 9个月后 ,药物浓度在 0 .0 0 2 5 %以上时 ,印鼠客蚤 2 4h死亡率均为 10 0 %。 ( 4 )现场 2d灭效 :使用 0 .0 3 %浓度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校正灭蚤率为 80 .80 %。 ( 5 )现场残效 ( 2 9d) :使用 0 .0 3 %浓度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校正灭蚤率为 93 .87%。结论 大功达 8%可湿性粉剂毒力强 ,现场灭效好 ,气味小 ,对人畜安全 ,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类和蚤类的种属组成、密度以及季节消长等,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情进行监测,并将捕获的鼠类装入鼠袋带回实验室捡体外寄生物。结果在调查期间共布放有效板夹7 919夹次,捕获鼠类302只,隶属3科8属11种,鼠密度为3.8%;从捕获鼠体表采集蚤601只,隶属4科9属14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41.4%,总蚤指数为2.4。结论克拉玛依油田野外作业区鼠类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野外工作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密切关注油田野外作业区的鼠、蚤变化情况,对早发现与控制鼠疫疫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001-2010年义乌市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和媒介情况,为义乌市鼠疫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在义乌市监测点捕获鼠类,乙醚麻醉后收集蚤类,取鼠肝、脾进行分离培养或PCR检测,采集鼠血清用放射免疫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学检测,分别计算鼠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等,并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义乌市鼠平均捕获率室内为1.06%,野外为1.23%;家鼠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野鼠以黑腹绒鼠和黑线姬鼠为主;鼠类平均染蚤率为1.52%,平均蚤指数为0.032;分离培养7012份鼠标本和169份蚤类标本,均为阴性;血清学监测6884份标本,4份阳性。结论义乌市鼠疫宿主和媒介构成稳定,密度较低,但应加强对血清学阳性的研究,提高对输入病例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