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HR-SIMS、^1HNMR、^13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一个木脂素eusiderin A「7R,8R)-3,4,5,3’-四甲氧基-△^8’,9’-8-O-4‘,7-O-5’木脂素」(Ⅰ);两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6,7-二甲氧基异喹啉基)-(4’-甲氧基苯基)甲酮(Ⅱ)、(6,7  相似文献   

2.
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化学分类学意义。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华东唐松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华东唐松草的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皮契荔枝苷(2),xanthohypericoside(3),龙胆根黄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苷(8),2,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9)和正丁基果糖(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华东唐松草中含有的这些成分更接近耧斗菜族,可能为阐明唐松草属特殊的分类学地位提供化学成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东亚唐松草Thalictrun minus var. hypolecum Miq为毛莨科唐松草属植物,为亚欧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之变种。近年来对亚欧唐松草的研究表明它有多种具抗癌  相似文献   

4.
自鞭柱唐松草根Thalictrum smithii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4S-环菠萝蜜烷-3β,16β,24,25,30-五醇-3-O-(2-O-β-D-木糖基)-β-D-木糖苷(I)、β-胡萝卜苷(Ⅱ)、小檗碱(Ⅲ)和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6-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Ⅳ),其中I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并应用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叶石楠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羽扇豆醇(Ⅰ),β-谷甾醇(Ⅱ),白桦酸(Ⅲ),pyracrenic acid(Ⅳ),表儿茶素(V),胡萝卜苷(Ⅵ),野樱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小叶女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小叶女贞枝叶中分离到六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常数的对照,鉴定出其中的四种,它们是:β-谷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及甘露醇。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白屈菜的不同采收季节、不同产地、不同植物部位、不同贮存时间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其中8个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通过比较测定结果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苦地丁生物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苦地丁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苦地丁中分离并鉴定出16种生物碱,分别为:紫堇灵、coryincine、二氢血根碱、(+)-13-表紫堇灵、四氢紫堇萨明、四氢黄连碱、6,7-methylenedioxy-2-(6-acetyl-2,3-methylenedioxybenzyl)-1(2H)-isoquinolinone、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普托品、紫堇萨明、去氢碎叶紫堇碱、黄连碱、氧化血根碱、去甲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s、pallidamine。结论: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为首次从紫堇属植物中分得;coryincine、紫堇萨明、去氢碎叶紫堇碱、黄连碱、氧化血根碱、去甲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s、pallidamine为首次从苦地丁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从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brevifolius分得13个化合物,其中10个鉴定为水杨酸(salicylicacid,Ⅰ),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Ⅱ),罗汉松双黄酮A(podocarpusflavoneA,Ⅲ),罗汉松双黄酮B(podocarpusflavoneB,Ⅳ),穗花杉双黄酮-4’,4,7,7”-四甲醚(amentoflavone-4’,4,7,7”-tetramethylether,V),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莽草酸(shikimicacid,Ⅷ),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Ⅸ),红杉醇(sequoyit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Ⅲ,Ⅳ,Ⅷ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取分离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供延胡索种质评价使用。方法 运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延胡索中的生物碱。结果 从延胡索总碱中分离得到了13种生物碱,鉴定了其中12种生物碱的结构,分别为:d-紫堇碱,四氢巴马亭,脱氢紫堇碱,四氢黄连碱,四氢小檗碱,异紫堇球碱,原托品碱,四氢非洲防己胺,氯仿巴马亭,saulatine,海罂粟碱,脱氢海罂粟碱。结论 生物碱saulatine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得,异紫堇球碱为首次从延胡索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狭序唐松草中三类生物碱BBI、ABI、AP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采用比浊法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研究。结果:BBI类和ABI类能够抑制ADP、Col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AP类与正常对照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BBI类和ABI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BBI类作用强于ABI类,AP类则几乎无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华东唐松草Thalictrum fortunei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华东唐松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析,用UV、IR、MS、1D-和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分别为华东唐松草苷I[thaliforoside I,(22S, 24Z-cycloart-24-en-3β, 22, 26-triol 26-O-β-D-glucopyranoside,Ⅰ]和华东唐松草苷J[thaliforoside J,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22-S, 24Z)-cycloart-24-en-3β, 22, 26-triol 26-O-β-D-glucopyranoside,Ⅱ]。结论化合物Ⅰ、Ⅱ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华东唐松草苷I和华东唐松草苷J。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束花石斛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束花石斛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质谱等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纽替皂苷元-2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7-二羟基-4-甲氧基-9-芴酮(2)、dengibsinin(3)、chrysotoxone (4)、丁香醛(5)、对羟基苯甲醛(6)、香草酸(7)、三十一烷醇(8)、十六烷酸(9)、大黄酚(10).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在束花石斛中发现变形螺甾烷醇类甾体皂苷.  相似文献   

14.
15.
城口唐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松草属植物Thalictrum L.含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简称BBI),具有抗肿瘤和钙拮抗等药理作用。为寻找天然活性成分,我们对城口唐松草Thalictrum fargesii Franch.的地下部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得四个BBI生物碱和一个非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唐松草新碱(Ⅰ)、香唐松草碱(Ⅱ)、thaligosinine(Ⅲ)、thalisopidine(Ⅳ)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百蕊草 Thesium chi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和制备性 HPL C百蕊草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5种化合物 ,通过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自百蕊草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5种黄酮苷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山柰素 - 3- O-葡萄糖苷 (kaem pferol- 3- O- glucoside, ) ,柚皮素 - 4 - O-葡萄糖苷 (naringenin- 4 - O- glucoside, ) ,芹菜素 - 7- O-葡萄糖苷 (apigenin- 7- O- glucoside, ) ,木犀草素 - 7- O-葡萄糖苷 (luteolin- 7- O- glucoside, ) ,芸香苷 (rutinoside, )。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 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3个浓度中以 1× 10 - 4mol/ L 作用最明显。结论 化合物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vsepala的化学成分。方法 尖萼耧斗菜全草乙醇浸膏,以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丙酮提取,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结果 从尖萼耧斗菜全草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α-棕榈精(α-十六碳酸甘油酯)(α-monopalmitin,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Ⅰ)。5-羟基-2-吲哚酮(5-hydroxy-2-indolinone,Ⅱ),原儿茶酸丁酯(butyl protocatechuate,Ⅱ),原儿茶酸甲酯(methyl protocatechuate,Ⅳ),α,3,4,-三羟基苯丙酸(α,3,4-trihydroxy-benzenepropanoic acid,Ⅴ),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以及黄酮类化合物木樨草素-3′-葡萄糖苷(luteolin 3′-O-β-glucoside,Ⅶ),异金雀花素(isoscooarin,Ⅶ),异荭草素(isoorientin,Ⅸ)。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丝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eniculaceum Bunge)的镇静催眠活性,探讨其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丝叶唐松草制成粉末、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分别灌胃给药,观察记录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丝叶唐松草粉末、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均显示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使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粉末及水提物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叶唐松草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但其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 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