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离鉴定大豆胚芽中异黄酮的组成。方法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大豆胚芽中分离异黄酮,利用MS,^1H—NMR,^13C—NMR鉴定得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两个新异黄酮化合物,这2个异黄酮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64,经鉴定为6″-β-D-阿拉伯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I),6″-β-D-木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Ⅱ)。结论 这两个化合物在大豆中为首次分离到,也是两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的化学成分,寻找更多有活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氧化铝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有关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IR,ESI—MS,^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乌头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3-二乙酰基-14-羟基-2-异丁酰基-赫替新(11,13-diacetyl-14-hydroxy-2-isobutyryl hetisine,Ⅰ)、关附庚素(guan—fubase G,Ⅱ)、关附己素(guan—fu base F,Ⅲ)、关附Z素(guan—fu base Z,Ⅳ)、关附壬素(guan—fu base I,Ⅴ)、关附子素(guan—fu baseK,Ⅵ)、关附胺醇(guan—fu aminealcohol,Ⅶ)。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关附巳素(guan—fu base P),首次报道其氢谱和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3.
徐静  管华诗  林强 《医学教育探索》2007,(10):1450-1452
目的研究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UV、IR、ESI—MS、^1H—NMR、^13C—NMR、Dept90、Dept135、^1H-^1H COSY、^1H-^1H NOESY、HMQC、HMBC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和鉴定出一种新化合物。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二氢羟基马桑毒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追踪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研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5,5‘-双氧甲基呋喃醛(Ⅱ),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Ⅲ),4-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Ⅳ),4-羟基-烟酸(Ⅴ),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Ⅳ、Ⅵ、Ⅵ均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波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了12个成分,分别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化合物1)、(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化合物3)、龙胆黄素(化合物4)、大黄素(化合物5)、熊果酸(化合物6)、黄芪皂苷II(化合物7)、异黄芪皂苷II(化合物8)、黄芪皂苷VII(化合物9)、黄芪皂苷IV(化合物10)、黄芪皂苷I(化合物11)和大豆皂苷I(化合物12)。结论:以上化合物中龙胆黄素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熊果酸、黄芪皂苷VII和大豆皂苷I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羊齿天门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 Ham,ex 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5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β-ecdysterone(1)、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2)、stachystemneB(3)、5-deoxykaladaslemne(4)、calonystemne(5),2个木脂紊类化合物:syrl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6)、(+)-nyasol(7),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O-femloylglyceml(8),p谷甾醇(9)和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检测抗HIV活性。方法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1型整合酶(HIV-1 IN)和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 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8-{[7‘-(3’,‘4-二羟基-苯基)-9‘-氧代-7’-丙烯基]氧)-3-(1“-O-β-D-葡萄糖基)-4-羟基-[R-(E)]-苯丙酸(I),迷迭香酸(Ⅱ),紫草酸(Ⅲ)和紫草酸B(IV)。结论I为新化合物,Ⅱ~IV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HIV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鉴定甘遂Euphorbia kansui中巨大戟萜醇(ingenol)型二萜酯类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波谱技术,尤其是2DNMR技术(^1H-^1HCOSY,HSQC,HMBC和NOESY实验)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巨大戟萜醇型二萜酯,确定了其中两个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巨大戟萜醇—3—2’E,4‘Z癸二烯酯—20—乙酸酯[3—O—(2’E,4‘Z—decadienoyl)—20—O—acetylingenol](Ⅰ)和甘遂大戟萜酯C(kansuiphorin C)(Ⅱ)。结论 首次报道了I的全部NMR数据和Ⅱ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Ⅰ和Ⅱ的全部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柳叶菜科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L.)Scop.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Tsk),Toyopearl HW-40(C),MCI gel CHP-20P(Mitsubishi)柱色谱分离,经理化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柳兰全草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9个鞣质类及其他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氧-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3-O—galloyl—D-glucose,I)、1,6-二-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Ⅱ)、1-氧-没食子酰基-4,6-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O-galloyl-4,6-HHDP-β-D—glucopyra—nose,Ⅲ)、水杨梅丁素(gemin D,Ⅳ)、英国栎鞣花酸(pedunculagin,V)、特里马素(tellimagrandin I,Ⅵ)、虾子花素(woodfordin I,Ⅶ)、绿原酸(3-O-caffeoyl—quinic acid,Ⅷ)、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藿香全草进行研究以筛选天然抗真菌新药。方法 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IR,UV,MS,NMR(^1H,^13C,DEPT)分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利用抗菌活性追踪,从广藿香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5-羟基-3‘,7,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I);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Ⅱ);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Ⅲ);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IV);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V);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VI) ;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Ⅶ)和3,5,7,3‘,4‘-五羟基黄酮(Ⅶ)。并对化合物I,Ⅲ,Ⅴ,Ⅵ进行了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结论 除V和VI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受测的4个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