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甲状腺素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脂谱的影响.方法:查阅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自1980年1月至2006年9月期间发表的有关甲状腺素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谱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5项结果显示甲状腺素治疗后亚临床甲减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状态改善,1项显示患者血脂代谢无明显改变.甲状腺素治疗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合并治疗效应(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9(-0.71, -0.07)、-0.02(-0.07,0.04)、-0.02(-0.06,0.03)、-0.22(-0.31, -0.12)、-0.08(-0.11, -0.06)、-0.05(-0.08, -0.02)、-0.38(-2.41,1.64),其中TC、LDL-C、ApoA、ApoB治疗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G、HDL-C、Lp(a) 治疗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亚临床甲减的患者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改善脂代谢,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胶原结构样巨噬细胞受体(MARCO)基因敲除小鼠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方法将12只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生理盐水组和野生型PM_(2.5)组,12只MARCO~(-/-)型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ARCO~(-/-)型生理盐水组和MARCO~(-/-)型PM_(2.5)组,每组6只。野生型PM_(2.5)组和MARCO~(-/-)型PM_(2.5)组小鼠气管滴注PM_(2.5)混悬液4 mg·kg~(-1),野生型生理盐水组和MARCO~(-/-)型生理盐水组小鼠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6次。末次滴注24 h后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TNF-α和LD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结果野生型生理盐水组与MARCO~(-/-)型生理盐水组小鼠BALF中IL-6、TNF-α、LDH水平及血清中CRP、TNF-α、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BALF=-0. 230、-0. 964、1. 263,t血清=-0. 944、-1. 908、-0. 392,P> 0. 05)。野生型PM_(2.5)组与野生型生理盐水组小鼠BALF中IL-6、TNF-α、LDH水平及血清中CRP、TNF-α、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ALF=-0. 583、-2. 130、-1. 016,t血清=-0. 890、-1. 649、-0. 885,P> 0. 05)。MARCO~(-/-)型PM_(2.5)组小鼠BALF中IL-6、TNF-α、LDH水平及血清中CRP、LDH水平显著高于MARCO~(-/-)型生理盐水组(tBALF=2. 469、3. 364、3. 000,t血清=2. 530、4. 605,P <0. 05),2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911,P> 0. 05)。MARCO~(-/-)型PM_(2.5)组与野生型PM_(2.5)组小鼠BALF中IL-6、TNF-α、LDH水平及血清中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ALF=1. 723、1. 114、-0. 324,t血清=1. 643、1. 311,P> 0. 05);MARCO~(-/-)型PM_(2.5)组小鼠血清LDH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PM_(2.5)组(t=2. 378,P <0. 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野生型与MARCO~(-/-)型生理盐水组小鼠肺组织中均未见磷酸化EGFR表达,而野生型与MARCO~(-/-)型PM_(2.5)组小鼠肺组织均可见磷酸化EGFR表达,且MARCO~(-/-)型PM_(2.5)组小鼠肺组织中磷酸化EGFR水平高于野生型PM_(2.5)组。结论PM_(2.5)急性暴露可导致MARCO~(-/-)小鼠呼吸和循环系统发生炎性效应,MARCO可能在PM_(2.5)导致的小鼠急性呼吸和循环系统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叶醇(3-氧化-6-羟基紫罗兰醇,Ⅰ)、染料木素(Ⅱ)、对羟基苯甲酸(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Ⅴ)、二十八烷醇(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苷(Ⅷ)、豆甾醇(Ⅸ)、△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 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放线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文献比对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7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环-(L-脯氨酸-L-甲硫氨酸)(2)、环-(L-脯氨酸-L-酪氨酸)(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脯氨酸-L-脯氨酸)(5)、环(L-缬氨酸-甘氨酸)(6)、环-(L-脯氨酸-L-亮氨酸)(7).结论 本研究是对仿刺参共附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首次报道,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鬼针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筛选出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MCI小孔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等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鉴定.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体外检测单体化合物对肝星状细胞T6 ( HSC-T6 )的抑制作用. 结果从鬼针草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为3-羟基乙酰基吲哚(1)、山奈酚(2)、6,7,3′,4′-四羟基橙酮(3)、槲皮素(4)、奥卡宁(5)、松脂素(6)、1,2,13-三羟基-3,11(E)-十三二烯-5,7,9-三炔(7)、异奥卡宁(8)、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 酯(9)、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0)、(2S/2R)-异奥卡宁-7-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葡糖苷(11/12)、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二羟基-3,11 ( E)十三二烯-5,7,9-三炔(13). 结论 化合物6, 9 为首次从鬼针草种属中分离得到.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 4 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牛大力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牛大力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丽槐素(Ⅰ)、芒柄花素(Ⅱ)、3,4,2',4'-四羟基查尔酮(Ⅲ)、圆齿火棘酸(pyracrenic acid,Ⅳ)、(-)-丁香脂素(Ⅴ)、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Ⅵ)、5-羟甲基糠醛(Ⅶ)、α-甲氧基-2,5-呋喃二甲醇(Ⅷ)、2,5-二羟基苯甲酸(Ⅸ)、豆甾醇(Ⅹ)、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Ⅺ)、β-谷甾醇(Ⅻ)及胡萝卜苷(ⅩⅢ).结论 化合物Ⅱ~ⅩⅢ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红树伴生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相思子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相思子茎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吲哚甲酸(1)、尿嘧啶(2)、N-[2-(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六碳酰胺(3)、芒柄花素(4)、异亮氨酸(5)、豆甾-4,22-二烯-3β,6β-二醇(6)、△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 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广玉兰果实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玉兰果实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广玉兰果实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广玉兰中分离鉴定了12个脂肪酸成分和4个甾醇类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0.66%.主要为油酸(23.41%)、亚油酸(22.68%)、棕榈酸(16.29%)、硬脂酸(5.69%)、9,19-环羊毛甾-24-烯-3-醇(5.31%)、(3β)-9,19-环羊毛甾-24-烯-3-醇(1.06%)、(3β)-8,24-羊毛甾二烯-3-醇(8.89%)和22,23-二氢豆甾醇(2.24%).结论:广玉兰果实中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合分析铅中毒对我国儿童智力发育及结构的影响. 方法 检索和收集1979 ~2011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铅中毒儿童智力发育的文献,对纳入的14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经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结果不同质,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合并标准化均数差值(SMD)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91(-0.798,-0.384),-0.344(-0.515,-0.173),-0.536(-0.717,-0.3.56).提示铅中毒儿童智力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 结论 铅中毒对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6种β片层阻断肽(H102、H102-1、H102-2、H102-3、DH102、LD-7)对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及纤维形成的影响,并进行药物筛选.方法:运用硫磺素T(ThT)荧光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6种β片层阻断肽对Aβ1-42聚集的影响.结果:6种β片层阻断肽及对照组维生素E对Aβ1-42聚集和纤维抑制率分别为:( 14.168±0.038)%、(9.725±0.023)%、(22.535±0.013)%、(8.586±0.035)%、(5.37±0.019)%、(9.599±0.012)%、( 12.736±0.026)%,提示H102-2的效果最佳;FT-IR结果也以H102-2的效果最佳.结论:H102-2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纤维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金长清  张晓雨  童瑶  曾金玲  胡华青 《安徽医学》2019,40(11):1272-1275
目的探讨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羟维生素D [25-(OH) D]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合肥市某单位人员共81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810例研究对象血清25-(OH) D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25-(OH) D与血脂各指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810例研究对象25-(OH) D平均浓度为(15. 81±4. 87) ng/mL,其中25-(OH) D缺乏者占67. 7%,严重缺乏者占13. 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 D与TC、三酰甘油对数值(lg TG)和HDL-C均呈负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 D与TC(β值=-0. 015,95%CI=-0. 029~-0. 002,P=0. 021)和lg TG(β值=-0. 008,95%CI=-0. 011~-0. 005,P <0. 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OH) D缺乏率高,血清25-(OH) D水平与TC和TG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空心莲子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Ⅰ)、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Ⅱ)、十八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齐墩果酸(Ⅴ)、熊果酸(Ⅵ)、(24R)-5A.豆甾烷-3,6-二酮(Ⅶ)、豆甾烷-22-烯-3,6-二酮(Ⅷ)、α-菠甾醇(Ⅸ)、β-谷甾醇(Ⅹ)、(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Ⅳ、Ⅵ~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巯三唑衍生物,筛选广谱、高效、低毒的临床抗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3-(2'-呋喃)-4-氨基-5-巯基-1,2,4-三唑(Ⅵ)及其衍生物4-(5'-硝基糠叉替氨基)均三唑(Ⅷ)以及5-取代苄巯基均三唑(Ⅶ),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所合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所证实.初步抗茵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Ⅷ)对所有受试菌株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新合成的化合物(Ⅶa~b)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3-呋喃4,5-二取代氨基巯基均三唑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临床开发前景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亚麻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以及旋光度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从亚麻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低含量的二苄基丁内酯木脂素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扁柏脂素(hinokinin,1)、(-)-bursehernin(2)、(-)-二甲基罗汉松脂素(dimethylmatairesinol,3)、(-)-yatein(4)、(-)-thujaplicatin trimethyl ether(5)、nemerosin(6)、(+)-E-7,8-去氧罗汉松脂素二甲酯(dehydromatairesinol dimethyl ether,7)和E-7,8-dehydrothujaplicatin trimethyl ether(8).结论 化合物7、8为首次从亚麻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8为首次报道核磁共振波谱数据.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IL-6/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42.12和43.43μmol/L.  相似文献   

15.
苯并(a)芘对金属硫蛋白基因敲除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 对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 n, 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MT(-/-)]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用MT(-/-)小鼠和野生型小鼠[MT(+/+)]进行对照,50 mg·kg -1体重的B(a)P 一次腹腔注射染毒后,检测动物对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 lls, SRBC)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体液免疫指标为抗体形成细胞(plaque formation cells, PFC)数量.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为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 ty, DTH)的动物足跖厚度变化 .结果:MT(-/-)小鼠的脾脏重量在S RBC刺激后有明显增加,但在B(a)P染毒后被抑制.B(a)P染毒使MT(-/-)小鼠脾脏的的PFC 数明显减少,PFC抑制率达40.4%;而MT(+/+)小鼠没有观察到上述改变.B(a)P染毒对MT (-/-) 小鼠和MT(+/+)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的DTH未见明显影响.MT(-/-)小鼠和MT(+/+)小鼠的胸腺重量在B(a)P 染毒后都有减轻.结论:MT(-/-)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更易被B(a)P抑制.提示MT具有保护小鼠不受B(a)P体液免疫损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以寻找作用更强、选择性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烯反应、水解及水合肼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及其衍生物,并进行体外药理实验考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5个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4)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最强,比对照物MCI-154强10倍;化合物(6)、(7)、(8)、(12)、(13)、(14)的活性也优于MCI-154.结论:合成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取红花刺槐花的挥发油,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毒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花刺槐花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程序升温对红花刺槐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用NIST11. L标准质谱库对检测到的峰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红花刺槐花挥发油中检测出的化合物有34种,主要包括: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最佳程序升温条件为:60℃以3℃·min-1升至180℃,保持5 min,然后以5℃·min~(-1)升至280℃,保持5 min。红花刺槐花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 000 4 m L·g~(-1)。初步检测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有2,6,10-三甲基十二烷(1. 18%)、反式-橙花叔醇(2. 02%)、反式-金合欢烯环氧化合物(1. 89%)、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5. 33%)、棕榈酸甲酯(1. 77%)、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 97%)、植醇(6. 01%)、十六烷酸-1-甲基丁酯(11. 6%)、正二十一烷(12. 48%)和正二十六烷(2. 81%)。初步推测2,6-吡啶二甲醛-3-(苯基甲氧基)-双[甲基(2-吡啶基)腙]可能为红花刺槐花致毒成分。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易行,初步推测利用红花刺槐花的致毒成分可以制作潜在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红凤菜Gynura bicolor DC.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 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八碳脂肪醇(Ⅰ)、十一碳脂肪酸(Ⅱ)、二十六碳脂肪酸(Ⅲ)、三十碳脂肪酸(Ⅳ)、己烷(Ⅴ)、对羟基苯甲酸(Ⅵ)、山柰酚(Ⅶ)、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Ⅷ)、高车前苷(Ⅸ)、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α-L-鼠李糖苷(Ⅹ)、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α-L-鼠李糖苷(Ⅺ)、槲皮素-双-3-O-β-葡萄糖苷(Ⅻ)、β-香树脂醇(Ⅻ)、α-香树脂醇(ⅩⅣ)、β-香树脂醇-3-O-β-葡萄糖苷(ⅩⅤ)、乙酰表木栓醇(ⅩⅥ)、β-谷甾醇(Ⅶ).结论 全部1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凤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成1-(3-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方法用乙二醇胺与氯化亚砜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双氯代二乙醇胺盐酸盐,再与3-甲氧基苯胺反应.结果得白色针状结晶并通过熔点、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得合成化合物为1-(3-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结论所合成的化合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合成含哌嗪环侧链的叔丁基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以一氯频哪酮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含哌嗪环的叔丁基三唑醇类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证为1-(1H-1,2,4-三唑-1-基)-2-叔丁基-3-[(4-取代哌嗪)-1-基]-2-丙醇类化合物;选择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76615、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ATCC32609、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羊毛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lauosum)、紧密着色真菌(Fonsecaea compacta)以及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按国际标准抗真菌敏感性实验方法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新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9对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于对照药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化合物8对薰烟曲霉菌的活性高于对照药氟康唑,这两个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