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中各配伍药味对汤剂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L8(27)正交实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桃核承气汤中桃仁不同配伍后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方中各药味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次序为:大黄桂枝芒硝甘草,其中大黄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而桂枝、甘草、芒硝对苦杏仁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含大黄的药液其pH值显著低于不含大黄的药液。[结论]大黄是影响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主要因素,pH值的降低可能是大黄导致苦杏仁苷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汤冲剂中苦杏仁甙含量的研究胡润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麻黄汤冲剂,苦杏仁甙/分析,植物提取物麻黄汤冲剂选自《伤寒论》中麻黄汤方,由苦杏仁、麻黄、桂枝、甘草组成[1],主治外感风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有人曾对其麻黄碱的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 ,研究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GC- MS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 ,并用 MS鉴定其他色谱峰。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统计软件(SPSS10 .0 )分析麻黄、杏仁、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p H计测定各组合的 p H值。结果 麻黄、杏仁对方中桂皮醛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P>0 .0 5 )。各组合 p 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麻黄、杏仁显著降低桂皮醛的含量 ,甘草及交互作用则对其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额叶皮层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GABA)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量。结果:桂枝、杏仁、甘草均显著降低了大鼠额叶皮层中Glu/GABA比值(P=0.021,0.007,0.028),且桂枝与甘草(P=0.014)、杏仁与甘草(P=0.009)呈显著的一级交互作用。结论: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额叶皮层中Glu/GABA比值的影响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以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pH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额叶皮层中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量.结果 桂枝显著降低了Gly和GABA的量(P<0.05);杏仁亦显著降低了Gly的量(P<0.05),而对GABA的量影响不显著(P>0.05);甘草则显著升高了Gly的量(P<0.05),而对GABA的量影响不显著(P>0.05).3种因素间的一级交互作用.除桂枝与甘草对GABA的影响不显著外(P>0.05),其他对Gly和GABA量的影响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 麻黄汤不同配伍改变了大鼠额叶皮层中Gly和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麻黄配伍前后对大鼠额叶皮层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四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麻黄组与阴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大鼠大脑额叶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量及Glu/GABA比值(P<0.01);麻黄汤组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Asp、Glu和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P<0.01和P<0.05),而对Gly的含量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麻黄汤组与麻黄组相比,前者显著降低了Glu含量(P<0.05)及Glu/GABA比值(P<0.01),而对Asp、Gly和GAB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麻黄升高了大鼠大脑额叶皮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Glu/GABA比值,且配伍成麻黄汤后能影响麻黄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麻黄汤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GC-MS定量方法,测定麻黄汤及麻黄与其它各味中药配伍后构成的组方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煎出量,并考查其煎出量的变化。方法 GC-MS选用特征离子定量法进行测定。结果 该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麻黄单煎液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溶出量较与杏仁合煎液中显著减少,较与桂枝合煎液中显著增多,较与甘草合煎液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麻黄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定量方法,并为麻黄方剂药动学研究与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监测提供了质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解热药效,研究其配伍规律。方法 正常豚鼠用组胺一乙酰胆碱混合液整体引喘,测定引喘潜伏期;使用PC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各组药物对乙酰胆碱致离体气管螺旋条收缩的解痉百分率。结果 麻黄加桂枝组合与盐水对照组和麻黄加甘草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方麻黄、麻黄加桂枝、麻黄加杏仁、全方对指标跌倒的潜伏期,与麻黄加甘草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方麻黄和麻黄、杏仁和甘草组合,与盐水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臣佐使药对方中君药的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 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 10 .0统计处理 ,以 HPL C法测定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结果 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5 ) ,黄芩、葛根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三者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 ,黄连和甘草配伍煎液中产生沉淀 ,且其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结论 黄连降低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的含量 ,黄芩、葛根对其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可解附子之毒,防治热邪耗气;3两,主要与半夏、人参配伍组成小柴胡汤、泻心汤等,适用于中焦之呕吐病证;4两,主要与干姜配伍,补益兼以缓急,其证多有急、悸、利等症状。甘草在《伤寒论》中多用于虚、缓、寒证,以邪实为主者常用1、2两,以正虚为主者用3、4两。  相似文献   

14.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发现:经方中甘草的用量以27.8 g居多,最多可用至69.5 g,最小用至3.5 g;生甘草多用于热证、疔毒、疮疡、饮证等,而炙甘草多用于表证、中焦虚弱、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营卫不和等证;经方中未标注用法的甘草并非一定是生甘草,应根据病因、病机、病证以及甘草在方中的作用而定;经方中的炙甘草应当是“炒甘草”,而非蜜炙甘草;甘草能调和诸药,在不同的方剂(可用于散剂、攻剂、温剂、清剂、毒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当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或与方中其他药物等量时又可明显体现出主治作用,如治疗肺系疾病、心悸、羸瘦、产后虚等,并能很好地缓解躁、急、痛等症状;甘草常与麻黄、桂枝、大黄、桔梗、芍药、干姜、小麦、大枣等配伍,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拆方研究补中益气汤中黄芪 甘草及全方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检测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甘草及全方对病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 7组检测全方中黄芪、甘草及全方缺黄芪、缺甘草组方对利血平制备的脾虚小鼠的 5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黄芪能使Hb明显升高 ,单味甘草对某些免疫功能不起作用甚至起抑制作用 ,缺甘草组方作用低于全方 ,全方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结论 黄芪是方中主要升高Hb药物 ;方中甘草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