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87岁女性患者因抽搐和心动过缓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1200mg静脉持续泵入,20ml/h,1次/d。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用药8d后血小板计数降至63×10^9/L,停用注射用丙戊酸钠,改为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1次/d。5d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降至25×10^9/L。停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输注血小板1U,口服氨肽素1000mg,3次/d。对症治疗8d后血小板计数升至160×10^9/L。  相似文献   

2.
1例44岁男性患者因癫痫长期给予丙戊酸钠片0.2 g口服、2次/d联合卡马西平0.1 g口服、2次/d;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长期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1次/d。因疗效不佳抗癫痫药调整为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口服、2次/d联合左乙拉西坦0.25 g口服、2次/d, 同时因抑郁状态给予帕罗西汀20 mg口服、1次/d。用药约3个月后, 患者反复出现肢体抽搐, 实验室检查示血钠128 mmol/L。给予口服及静脉补钠治疗16 d, 但血钠水平始终低于130 mmol/L, 考虑患者的低钠血症可能为药物引起。停用帕罗西汀, 2 d后患者血钠140 mmol/L。  相似文献   

3.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血药浓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稳态期血药浓度。方法 :30例患各种类型癫痫的儿童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8.2±s 2 .4a)服丙戊酸钠缓释片 ,剂量为 2 3.8± 2 .9mg/(kg·d) ,qn。治疗d 10 ,服药后 12h和 2 4h(下次服药前 )采血标本 ,用TDx方法测定血清丙戊酸浓度。疗效随访期为 11± 3mo。结果 :稳态期 ,服药后 12h和 2 4h血丙戊酸浓度分别为 10 5± 16mg/L及 68± 13mg/L ,波动指数 (FI)为 0 .4 1。发作控制率为77% ,显效率为 2 0 %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丙戊酸钠缓释片每日服用 1次治疗儿童癫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1例16岁男性患者因诊断为症状性癫痫(2017年7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2次/d;因出现发愣症状,于2018年7月18日加用拉莫三嗪片,经过2个月后加量至100 mg 2次/d。约第155天,患者双侧足踝、面部出现针尖大小红色斑点。停用拉莫三嗪,继续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1周后面部大面积出现丘疹、红斑及渗出,伴有肿胀,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大量红色斑疹,诊断为药源性皮疹入院,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钠致7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口服丙戊酸钠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丙戊酸钠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丙戊酸钠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停药前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及转归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15—43岁,平均年龄(23.43±9.24)岁,4例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3例口服丙戊酸钠片,剂量范围0.1-0.6g,2-3次/d;用药时间为(8.9±8.8)个月;停药时间为(6.14±3.80)d,停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1.56±0.45)g/L和(3,98±2.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停用丙戊酸钠及对症治疗,6例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0g/L,1例停药6d,纤维蛋白原由1.58g/L升至1.71∥L。结论:丙戊酸钠可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用药过程中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以防引起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浓度的检测方法 ,并研究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稳态谷浓度 (Cssmin)的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两周期随机交叉多次口服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钠的谷浓度 ,并用3p97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口服国产及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3d后 ,血药浓度达稳态 ,Cssmin分别为 (38 17±9 36)、(35 48±9 44)mg/L ,且单次和多次服用两种制剂Cssmin等效。结论 :本检测方法快速、灵敏、经济 ,可用于监测人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种制剂500mg;另20健康男性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多次口服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种制剂500mg,用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并用3P97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单次口服国产及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Cmax分别为36.45±6.57和34.40±4.66 mg·L-1;Tmax分别为11.20±1.60和10.20±2.75h;AUC0-∞分别为1329.87±397.49和1243.43±360.00mg·L-1·h;单次口服国产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38±19.95%.多次口服国产及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Cmax分别为59.05±10.67和60.69±14.81 mg·L-1;Cmin分别为38.17±9.36和35.48±9.44mg·L-1;Tmax分别为8.80±3.43和7.75±3.16h;波动百分率DF%分别为44.95±15.48%和53.99±17.41%;AUCss0-t分别为1154.94±237.05和1142.82±293.71mg·L-1·h;多次口服国产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42±24.36%.利用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对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论:单次口服和多次口服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5-10mg/kg.次,2次/d,两年内未见热性惊厥后减量至5-10mg/kg.次,隔日1次,巩固用药半年后停药。结果实验组在1h内惊厥控制率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实验组仅4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仅有1例继发癫痫;而对照组有12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6例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2%。结论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两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各1000mg,用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并计算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口服两种丙戊酸钠缓释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5.34±12.24和109.34±11.84μg·mL-1;tmax分别为0.91±0.74和0.98±0.68h;AUC0-∞分别为1.92±0.58和1.91±0.64mg·h·mL-1;利用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对两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论 两种厂家生产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在精神疾病应用中对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精神疾病应用丙戊酸钠过程中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停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治疗及转归。结果 18例患者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1.33±12.66)岁;精神分裂症12例,癫痫性精神病2例,双相情感障碍3例,精神障碍1例。患者均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规格:0.5 g/片), 0.5 g/次, 1~2次/d;丙戊酸钠用药持续时间(4.58±3.30)个月,停药时间(3.50±1.15)d。停药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9±0.66)g/L,高于停药前的(1.26±0.3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住院期间常规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后均不再口服丙戊酸钠,其余精神科治疗方法不变。18例患者停药后复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恢复到>2.0 g/L。患者未出现出血及其他特殊不适。结论 丙戊酸钠在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中个别患者可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但未发现引起出血现象,停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