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筛选法检测健康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O1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其发病率已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等肠道病原菌的报道〔1〕。在应用文献方法〔2〕进行人群中携带非O1群霍乱弧菌监测中 ,发现常规方法较繁琐 ,不适宜做大工作量的筛选。为此 ,我们探讨用生化试验分步筛检非O1群霍乱弧菌 ,经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采集本市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体检人员 ,近半月无腹泻者的粪便 ,共10 0 2 0份。1 2 培养基与诊断血清 分离用 4号培养基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下城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方法:2007年1月-2007年9月采集25052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分离4号琼脂。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动力和生化试验等检查,对所分离的疑似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霍乱弧菌O1群及O139群单克隆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进一步鉴定各霍乱菌株。结果:上述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各1株。1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 L,属埃尔托生物型非流行菌株,霍乱弧菌ctxA和tcp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为ctxA阴性,tcpA阳性,判定为有毒力的非流行菌株。另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无毒力非流行菌株。结论:尽管所检出的2株霍乱弧菌均为非流行菌株,但因携带者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O13 9血清群是 1992在印度、孟加拉国腹泻爆发及流行中新发现的一种非 O1群霍乱弧菌 ,具有产生霍乱毒素的能力。我国自 1993年从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此菌后 ,国内陆续有该血清型流行的报道。本文在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从两例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各分离到一株 O13 9霍乱弧菌。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无痛腹泻、米泔样大便 ,腹泻多时每小时达到 6次以上。经治疗均痊愈。现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海安县双溪乡和南屏乡卫生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菌株号分别为 0 1582和 0 2 659。1.2 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来势凶猛、传播快是该病的特点 ,因而及早培养鉴定出霍乱弧菌对控制该病的流行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在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9月期间 ,对我科 12 5 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和呕吐物培养霍乱弧菌的方法进行改进 ,大大缩短了阳性结果的报出时间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样本 10 42份 ,呕吐物 2 14份。1.1.2 试剂 所用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品厂 ,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购自卫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5年-2010年霍乱弧菌监测中分离的25株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VITEK32)、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鉴定为霍乱弧菌的有21株,与霍乱弧菌发生交叉凝集4株;病例监测主要为O139霍乱弧菌、外环境监测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病例监测菌株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其他菌株均不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药敏实验结果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武汉市霍乱弧菌在病例监测中主要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外环境监测中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不同型别菌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非 0 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与 0 1群霍乱弧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形态相同而菌体抗原不同的一大类细菌 ,过去曾称作不凝集弧菌 ( NAG) ,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急性腹泻病原之一。为了解武汉地区非 0 1群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分布状态 ,血清型别及毒性基因 ,1996年 8~ 10月首次对武汉市 3个大型集贸市场的部分水产品、外环境水及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进行监测 ,检出非 0 1群霍乱弧菌共 175株 ,分别进行了生物学特征、血清分型及毒性基因检测等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从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非 0 1群弧菌 3 7…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分析自美国沿海地区爆发或散发病例中分离的产毒素 O1群霍乱弧菌的流行病学,本文采用染色体 DNA 的限止性消化图型和 Southern 印迹技术,检测了1978~1981年从水和粪便中分离的10株产毒素非O1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该地区产毒素 O1群霍乱弧菌的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1991年对我市郊区卫生防疫站所送15株非0—1群霍乱弧菌的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经系统鉴定15株菌(菌株号50、53、49、40、15、13、46、41、65、47、8、42、82、81、44)均为革兰氏阴性弧菌,不被0—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凝集,生化性状与0—1群霍乱弧菌相似。血清分型分出7个血清型。分型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一类传染病———霍乱管理的不断加强 ,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报道称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两者关系密切。 3 0 %霍乱患者在恢复期第 2~ 4周后 ,由粪便排出的细菌变为对霍乱血清不凝集的弧菌[1] 。自从 1992年我国在非O1群霍乱弧菌中分离出O13 9型霍乱弧菌以来 ,其致病性得到证实 ,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 ,对除外O13 9型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食源性疾患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区近 2a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食源性疾患 2起 ,其中 8月份 1起 ,人数为 6人…  相似文献   

10.
在生化上与霍乱弧菌流行株(01群霍乱弧菌株)相同,但对0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不凝集的弧菌,现在被称为非01群霍乱弧菌,而过去曾被称作非霍乱弧菌和不凝集弧菌。在孟加拉有过三次腹泻暴发与非01群霍乱感染有关,而且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曾引起重度霍乱样腹泻。1979年前,美国未见有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暴发或集中的胃肠炎病例报告。 1979年11月间,有2例胃肠炎病人到佛罗里达的某甲医院就诊,从其大便标本中分离出了非01群霍乱弧菌。虽然该院于2年前就用TCBS培养基每年常规检查成年腹泻病人大便标本900份,但此次是首次分离出2株非01群霍乱弧菌。在另一次调查中,又鉴定出3例非01群霍乱弧菌胃肠炎。以上5例在发病前4天内均吃过生蚝,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摘要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滕州市弧菌种类、分布、构成特征和毒力因子。方法对就诊的急性腹泻病人采集腹泻便,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提供的方法进行弧菌分离鉴定及肠毒素检测。结果1992~201i年共检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4847份,检出各类弧菌185株,检出率为3.82%。其中以非O1群霍乱弧菌为主126株占68.i1%,其次是河弧菌16株占8.65%、梅契尼柯夫弧菌和弗尼斯弧菌各12株各占6.49%、溶藻弧菌9株占4.86%、副溶血弧菌8株占4.32%、霍乱弧菌2株占1.08%。结论在检出的弧菌中,以非O。群霍乱弧菌为主要菌群,另外还有霍乱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梅契尼柯夫弧菌和副溶血弧菌。非0。群霍乱弧菌能产生CT,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NAG-ST是非0。群霍乱弧菌一种主要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2.
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引能起人群腹泻 ,为了解非O1群霍乱弧菌中致病性因子 ,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溶血素 ;用小鼠测定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急性毒性 ;用VTEC -RPLA法测定菌株的Vero毒素 ;用EIA法测定菌株的ST毒素 ;用PCR法测定菌株的CT毒素。〔结果〕非O1群霍乱弧菌平板法溶血素 2 2 6株阳性 ,阳性率为 94.4% ;试管法溶血素 2 2 0株阳性 ,阳性率为 88.9% ;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产ST毒素的菌株186株 ,阳性率为 78.8%。 45株产VTl毒素 ,67株产VT2毒素 ,同时产VTl和VT2两种毒素的 3 5株。 3株非O1群霍乱弧菌检出CT毒素其因 ,产毒率为 1.3 %。〔结论〕检测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能力 ,说明其对人群的危害较大、毒性较强 ;检出CT毒素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引起重症腹泻 (霍乱样腹泻 )的能力 ;检出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致病因子 ,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有多种。由于菌株发生CT毒素基因频度较低 ,目前不可能成为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而菌株发生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的频度较高 ,尤其是溶血素、ST毒素 ,有可能是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1株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 按霍乱弧菌的鉴定标准和方法进行细菌学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血清学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 从患者血液中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HN 9837,该菌株的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基本符合非O1群霍乱弧菌定义;但与普通霍乱弧菌在甘露醇发酵及赖氨酸利用、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海南省首次在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分离出非O1群霍乱弧菌,该菌为1株不发酵甘露醇、赖氨酸且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阴性的不典型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14.
青岛发现产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01群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中广泛存在[1,2,3,4],在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分离到O除O139外,主要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和人类腹泻。因此,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受到广泛关注,产色素做为少数非01群霍乱弧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亦日益得到重视[2,3]。在日常的霍乱疫源检索中,我们首次分离到1株产褐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对其生物学特征、毒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与分离鉴定 菌株来源于环境水样,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防疫司《霍乱防治手册》(1987年第四版)进行。1.2所用培养基 …  相似文献   

15.
十株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生物学性状及其致病性。方法在本地主要饮用水源设点、采样、培养致病性弧菌。分离、鉴定该菌过程中用营养琼脂斜面代替双糖铁琼脂取得良好效果。结果1994~1997年在水源水中相继检出10株产色素的革兰阴性弧状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的系统鉴定,均符合非O1群霍乱弧菌的定义,动物实验等显示其有较强毒力。结论因该菌在碱性胆盐琼脂、营养琼脂斜面和血琼脂上培育后能产生水溶性褐色色素,故命名为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16.
水体及水产品霍乱弧菌疫源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水体及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情况及疫源性 ,判断疫源地性质。 方法 采用霍乱弧菌常规检测方法及多基因 PCR方法 ,分别对深圳本地、内地及进口来源的水体及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检测。 结果 深圳河水体霍乱弧菌阳性率 1.2 1% ,海产品养殖水、大鹏湾水体经多年监测未检出霍乱弧菌 ;本地来源水产品未检出霍乱弧菌 ,内地来源水产品霍乱弧菌阳性率 0 .0 6% ,进口水产品检出霍乱弧菌阳性率 3 .2 %。分离的 EVC群菌株为产毒株 ,分离的 O1 39群菌株为非产毒株。 结论 深圳地区海水未形成霍乱弧菌自然繁殖地 ,水产品疫源主要为进口来源 ,属于输入性  相似文献   

17.
养殖场牛蛙及池水霍乱弧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养殖场牛蛙及池水霍乱弧菌污染的现状及随季节、气温变化的情况。[方法]在牛蛙养殖区选定3个个体养殖场,按月定点采集一定数量的牛蛙及池水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培养、鉴定和毒力基因测定,统计检出率、型别、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检出率与季节、气温的关系。[结果]牛蛙及水样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6.2%,其中牛蛙标本检出率为28.5%,养殖池水检出率为23.7%;检出菌株经鉴定均为O1群稻叶型非产毒株,检出率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结论]养殖牛蛙及池水已成为霍乱弧菌生存的适宜环境,检出的非产毒株的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牛蛙及养殖池水应成为霍乱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8.
病牛沙门菌属于少见菌株。2 0 0 3年9月我们从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出该菌株,现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女,3岁,食虾后1 0h出现水样稀便,体温38 5℃,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 ,红细胞3~5/HP ,吞噬细胞2~5/HP。粪便培养分离出病牛沙门菌。经氨苄青霉素治疗7d,大便常规检验正常。2 细菌学鉴定2 1 生长特性 将患者粪便接种于SS琼脂平板35℃培养2 4h,菌落圆形,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半透明,菌落中心为黑色。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克氏双糖铁培养基,35℃2 4h,斜面阴性,下层产酸产气,有动力,H2 S阴性。2 2 生…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水及水产品中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实时荧光RT-PCR方法在霍乱弧菌检验方面是否比传统方法有优势。〔方法〕用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霍乱弧菌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从样品的2次增菌液中检出2个样品为霍乱弧菌通用型阳性。用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培养法,从上述2个样品中分离出3株菌株。根据血清分型、API鉴定和荧光RT-PCR,确认所分离的菌株有2株是国际检疫传染病的病原—O1群霍乱弧菌;1株是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在霍乱弧菌的检验方面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有利于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腹泻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由ETEC引起的严重腹泻时有报告。2 0 0 2年 5月 ,我们从县妇幼保健院送来的 1例腹泻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EC)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 ,女 ,35岁 ,2 0 0 2年 5月 16日下午 4时开始肠鸣、腹泻、腹痛、继之腹泻 ,粪便为黄色水样便 ,每日腹泻 10次。该院医生怀疑为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 ,于 5月 17日上午 9时送标本来北川县卫生防疫站要求进行霍乱弧菌的检验。经一步法快诊、分离培养 ,肠道菌分离培养鉴定 ,检出 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