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2岁.出生后即见右手复拇指畸形呈龙虾钳样改变,于2009年6月10日入住我院.专科检查:右拇指呈复拇指畸形,两拇指末节和近节指骨分裂为二,与掌骨构成掌指关节,关节不能活动,分叉的拇指镜影样、等大,指间关节向相对面屈曲,两拇指的伸肌腱相对应,呈龙虾钳样改变(图1,2).诊断:先天性右复拇指Ⅳ型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龙虾钳样复拇指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7月,对7例采用两复拇指相对应的背侧和掌侧1/3处纵向S设计皮肤切口,用骨刀将暴露相对应拇指骨纵向截骨并合并,细钢丝将近节两指骨捆扎,使相对应的两指骨合并成一根指骨,将两指甲相对应的1/3~1/4部分切除,合并为一指甲外形.[结果]7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矫形拇指外形指体接近正常指,骨轴线正常,矫形拇指对指及外展功能正常和感觉正常,MP关节0~25°屈伸运动,IP关节僵直.其中5例儿童矫形拇指骨骺同步生长,切口无瘢痕挛缩.[结论]通过拇指骨纵向截骨和细钢丝近节两指骨捆扎法,使相对应的两指骨合并成一指骨方法,恢复矫形拇指外形及功能,是矫形龙虾钳样复拇指畸形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拇指先天性畸形中,复拇指畸形较常见,2002年-2006年,我院收治6例蟹爪样分叉的复拇指畸形,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复拇指畸形是一种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国际手外科协会将其划入“孪生畸形”或“多指畸形”的范畴,发病率为0.08%o~0.18‰_l。]。拇指在仝手功能中约占40%,所以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治疗中拇指功能与外形的修整非常重要。本文就复拇指畸形的分型与手术治疗、特殊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及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手指先天性畸形较多见,复拇指畸形是先天多指畸形中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生率为0.08‰~0.18‰,复拇畸形有多种类型。我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8例特殊Ⅵ型复拇畸形患者。手术采取两指不同组织移位组合矫正复拇指,功能和外形得到改善,减少术后再次发生畸形,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复拇指畸形的分型及手术治疗的术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先天性拇指畸形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其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拇指的外形和功能。多拇指畸形是由拇指多种异常结构所组成:漂浮拇指,拇指发育不良,拇指内收畸形,关节偏斜,拇指伸指力弱和关节不稳定等。综述有关文献,并结合我院治疗拇指畸形的经验,对复拇指畸形的分...  相似文献   

7.
复拇指畸形39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年来经手术治疗的复拇指畸形391例病例,就其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和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3例(137侧),随访时间为2-15年,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优52例(58侧),良36例(40侧),差35例(39侧)。其中从生后6个月-1岁手术者随访到45例(51侧),优22例(24侧),良15例(17侧),差8例(10侧)。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7例(55侧)。结论复拇指畸形的手术年龄应选择在生后6个月-3岁为宜,术前详细评估、术中正确处理和术后长期随访是复拇指畸形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特殊检查在复拇指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复拇指畸形特殊检查的诊断评价。方法:为14例复拇指畸形术前摄X线平片、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以对复拇指畸形的骨畸形、动力畸形及血液循环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结合术中的病变对照比较。治疗则采取截骨、重建肌腱附着点及保留主干血管等方法矫正畸形。结果:术中发现骨畸形13例,主干拇指肌腱附着点异常或缺如者14例,血循环由主干血管供应者11例。结论: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是综合评价特殊复拇指畸形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预防术后继发拇指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三节指骨拇并复拇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18岁。因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并左拇多指畸形18年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并伴有左拇多指畸形,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做精细活动时稍有影响,为追求美观和改善拇指功能而入院治疗。临床检查:左手复拇并指畸形,桡侧指体细小(有独立指甲,可扪及三节指骨至掌指关节)为赘生指;尺侧指体粗大,较右拇大小相近,为主干拇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复拇指畸形治疗中骨关节的处理疗效.方法 对52例65指复拇指畸形的患者,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截骨关节矫形、侧副韧带肌腱修复重建和指套状瓣修复存留指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拇指关节外形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到38例47指,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9年,其中4例4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经过2次手术后,得到良好矫正.其余43指,术后拇指外形和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1.5%.结论 复拇指畸形治疗中,关节的处理是矫形手术的关键,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术后继发性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术后出现的继发畸形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经矫形术后残留拇指偏斜,虎口狭窄,瘢痕挛缩,骨、软骨及骨骺残留,韧带及动力系统不均衡等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进行切除异常残留骨、软骨组织,截骨矫形等重建拇指正常轴线;肌腱修复或转位等重建动力系统平衡;彻底松解挛缩的瘢痕组织、虎口开大等改善拇指的外形及功能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本组15例均保留拇指外形,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早期矫形手术后继发畸形,与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术者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再次有效地矫形手术能纠正畸形、改善拇指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 Wassel Ⅳ型复拇术后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McBride手术原理结合综合矫治的方法,治疗Ⅳ型复拇术后遗畸形32例36指.[结果]32例36指,术后进行1~5年(平均28个月)随访,按TAM评定法优良率为100%,拇指外形及功能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以McBride手术原理为主要方法矫治该型畸形,手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Wassel Ⅳ-D复拇畸形术后继发性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9例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术后发生继发性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术中对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屈肌腱结构及走向、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并行肌腱止点移位,A2滑车重建,关节囊松解和紧缩,大鱼际肌止点移位.术后克氏针固定4~5周,支具固定3个月.结果 术中发现9例均存在指间关节桡侧皮肤挛缩,拇指末节桡偏,关节囊桡侧挛缩,尺侧松弛;拇长屈肌腱位于近节指骨桡侧偏前,无鞘管包裹,A2滑车缺如;拇长屈肌腱止点附着于拇指末节基底,其中1/3居中,2/3位于桡侧;拇指末节向桡侧旋转10°~15°.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Tada等制定的标准评价: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 采用软组织重建可以有效地治疗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术后继发性畸形,拔除克氏针后支具的使用,对防止继发畸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拇指单纯切除后遗畸形的整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拇指单纯切除后遗畸形,往往导致手部功能的障碍。从1988年1月起,共收治9例有后遗畸形的病人,对拇内收畸形,关节偏斜和伸拇无力等畸形作了综合整复治疗,功能和外形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复拇指畸形矫治术后的继发性畸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手术后的继发性畸形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经矫治术后出现拇指侧偏、内收、虎口狭窄、骨骺残留等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进行拇指指间关节融合、掌骨截骨、骨骺切除、虎口成型、拇短展肌止点重建等手术;以纠正畸形、改善拇指的外形及功能。结果术后随访3至6个月,除1例较术前稍有改善外,11例拇指的外形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单纯手术切除后又出现继发性畸形,和过早(2岁以前)手术有关。患儿手指细小,组织结构辨认不清,可导致畸形矫治不彻底而出现继发性畸形。作者认为复拇指畸形的手术时机在2—6岁为好,畸形复杂者在学龄前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拇畸形术前拇指正位和斜位X线表现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复拇畸形患儿355例(复拇指391个).男230例,女125例;年龄4个月~12岁3个月,中位年龄14个月;36例为双侧畸形.依据复拇畸形Wassel分型方法,患指包括Ⅰ型和Ⅱ型68个、Ⅲ型和Ⅳ型231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Ⅱ~Ⅳ型拇指重复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Ⅱ~Ⅳ型拇指重复畸形的患儿,采用将二个复拇指在相对面之间做软组织、指甲的部分切除,保留一侧复拇指的指骨,形成一个两侧带有完整甲襞拇指指甲的拇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年,指甲生长正常,指甲中间无明显的劈裂及“纵脊”形成,外形与健侧拇指相近,拇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与术前相同.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合并后的拇指外形明显好于单纯切除一侧复拇指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拇指重复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先天性复拇畸形手术治疗结果的家长主观评价, 及与Chung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复拇畸形病例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Chung分型, Ⅰ型17例, Ⅱ型4例, Ⅲ型6例, Ⅳ型6例。对患儿家长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包括功能和外观VAS评分、术后功能和外观不满意之处、再手术意向、拇指抓握情况、日常生活及社交情况。Chung分型的VAS评分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其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5~42个月, 平均22.2个月。ChungⅡ型外观评分显著低于Ⅰ、Ⅲ、Ⅳ型的外观评分。Ⅳ型患儿家长再手术意向最低。家长对外观不满意包括拇指偏斜、拇指粗细差异、瘢痕等;对功能不满意包括拇指活动度降低、拇指力量减弱等。其中拇指偏斜、瘢痕、拇指力量减弱对家长外观或功能的评价有显著影响。大部分患儿日常生活和社交评估获得良好的结果。结论复拇畸形术后功能和外观家长短期随访整体满意度较高, 指体偏斜是影响术后结果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这些结果均与Chung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先天性复拇合并三指节拇指畸形的一个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原因.方法 在患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极化活性区(zone of polarizing activity,ZPA)调控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 体检发现,患者存在单侧或双侧拇指的复拇合并三指节拇指畸形,部分患者还可合并轴前和轴后的多指畸形.病因研究提示,在所有患者ZPA调控序列的第105位碱基对上发现了C→G的点突变.结论 复拇合并三指节拇指畸形家系患者由ZPA调控序列的第105位碱基对上C→G的点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20.
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术后畸形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 5 4侧)复拇术后畸形患儿,参照Kawabata[1] 方法,按畸形发生水平分为三组指间关节组、掌指关节组和“Z”形畸形组,对其中41例采取不同的矫形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到2 6例( 2 8侧) ,15例失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术后三组畸形均明显改善,疗效评分优15侧,良13侧。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如手术时机、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或合并拇指肌腱先天性异常等是复拇术后出现畸形的主要原因,再次矫形手术能有效的纠正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