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连枷胸的治疗方式和疗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10-10我院收治的56例连枷胸病例,分为牵引治疗组14例、包扎治疗组12例、手术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内固定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留置胸管时间缩短,肺挫伤评分、需呼吸机支持率、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P<0.01),PaO2、SaO2显著升高(P<0.01)。结论:手术内固定优于牵引治疗和包扎治疗,而包扎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连枷胸伴呼吸衰竭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手术组),23例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气管切开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方法,通过可靠的内固定迅速稳定胸壁,消除反常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疗效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模式(NIPPV)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应用Bear1000呼吸机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29例:分为无创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组(无创组)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组(有创组)。结果全组病人无死亡。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氧分压、氧合指数;同时,脱机时间、ICU时间明显短于有创组。结论连枷胸和肺挫伤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共同加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上应采取机械通气、胸壁固定以及激素等综合治疗,以降低此类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连枷胸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指征、呼吸机的管理,以及连枷胸、肺挫伤与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连枷胸患者,将其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并对两组的损伤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非机械通气治疗38例;机械通气治疗28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机械通气后PaO2、PaCO2及pH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死亡9例,总体死亡率为14%,其中机械通气组死亡4例(14%),非机械通气组死亡5例(1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效果可靠,但要有一定的应用指征;(2)机械通气的指征为:低氧血症和(或0高碳酸血症,合并颅脑外伤、严重休克,双侧连枷胸,有气道阻塞或反复肺不张;(3)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治肺部感染是减少住院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行胸廓外固定+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行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90d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3d动脉血气指标,术前、术后7d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90d肺活量(VC)、肺总量(TL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均高于对照组,残气量(R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大,PaCO_2较治疗前减小,试验组PaO_2、氧合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d,两组动脉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减小,试验组IL-6、TNF-α、CRP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9.35%)低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机体炎性反应,且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指证、呼吸机的管理,以及连枷胸与肺挫伤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自1988年1月~1995年8月10例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连枷胸病例.结果:死亡3例,治愈7例.治愈者机械通气时间4~20天,住院时间18~74天.结论:(1)肺挫伤是造成连枷胸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2)机械通气的指证: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合并严重休克、颅脑外伤等,因手术全麻气管插管,气道梗阻;(3)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治肺部感染是减少住院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综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损伤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3例连枷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行气管切开25例,肋骨牵引30例,胸骨和肋骨内固定28例,机械通气治疗30例,非手术固定治疗45例.结果 治愈93例(90.3%),其中80例(77.7%)肺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0例(9.7%).结论 在创伤性连枷胸患者中,肺挫伤和反常呼吸运动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以镇痛、恢复胸壁稳定性、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积极治疗肺挫伤及合并伤的综合治疗策略是促进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康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连枷胸手术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和意义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在连枷胸的治疗中,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固定已成为趋势,手术内固定在减少连枷胸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减少由于机械通气而导致的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手术内固定器械逐渐多样化,越来越趋向于操作简便、微创化。  相似文献   

9.
重度损伤合并连枷胸临床治疗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连枷胸的临床疗效,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0年我科收治的69例重度损伤合并连枷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成A组(加压包扎胸带外固定组)30例、B组(呼吸机内固定组)21例、C组(手术内固定组)18例,对3组治疗近、远期效果进行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A组比较,B组呼吸、循环指标明显改善(P<0.001),肺感染率增高(P<0.05)、胸廓畸形率、活性药物使用率、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减少(P<0.05);C组呼吸、循环指标明显改善(P<0.001),肺感染率、胸廓畸形率、活性药物使用率、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减少(P<0.05)。C组与B组比较,治疗后24h,呼吸、P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循环指标更稳定,肺部感染率、胸廓畸形率、活性药物使用率、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快速促进肺功能恢复,A、B、C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治疗快速稳定胸壁,促使呼吸、循环稳定,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促进肺功能恢复,是连枷胸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根据手术时机行急诊肋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9例连枷胸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9.2±7.8)岁。按手术时机分组:受伤后2d内接受早期手术者26例为观察组,2~7d接受晚期手术者2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95.2±13.1)h、(48.8±11.2)h、(32.8±10.7)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重度疼痛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胸廓畸形和肋间神经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早期急诊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合并血气胸可以及时消除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明显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5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33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5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及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周治疗后E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氮平衡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P〈0.05),且均高于TPN组治疗后水平(分别P〈0.05)。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E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TPN组(分别P〈0.05)。两组1周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控制性机械通气(CMV)组23例和HFOV组20例。HFOV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CMV组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均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监测两组通气治疗0、2、12、24、48h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联合珂立苏通气治疗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在时限和程度上要比CMV组显著;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CMV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而病死率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重症MAS,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在2002~2007年行气管切开术的293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25分),伤后1周内行气管切开术为早期组,〉1周为晚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早期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问(9.83±1.37)天,晚期组(19.28±1.65)天(P〈0.01);早期组在ICU治疗时间(13.94±1.25)天,晚期组(24.32±1.51)天(P〈0.01);早期组总住院时间(78.17±12.32)天,晚期组(83.53±10.26)天(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率16.4%,晚期组17.1%(P〉0.05);早期组死亡率21.2%,晚期组18.3%(P〉0.05)。结论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缩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问和在ICU的治疗时间,但在肺部感染率、总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上,时机选择的早晚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连枷胸是严重胸部伤的一种,多合并肺实质的损伤,容易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胸部X线片、多层螺旋CT是诊断连枷胸和肺挫伤的良好方法。连枷胸的治疗措施较复杂,合理采用保持气道通畅、控制浮动胸壁、呼吸机辅助治疗、镇痛、限制性液体复苏和胸壁手术内固定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胸壁内固定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具有很多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51例连枷胸院前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枷胸患者伤情特点及院前救治策略。方法收集北京急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1例连枷胸患者资料,分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51例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交通伤20例(39.2%),坠落伤9例(17.7%),工伤9例(17.7%),其他13例(25.4%)。院前紧急情况下给予徒手固定胸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较为理想,转运途中给予胸部外固定+机械正压通气为最佳急救方式,两种方式使得伤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呼吸及预后与单纯包扎固定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院前对连枷胸需紧急救治,且根据不同的时段选择相应的急救措施,为后期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已行气管切开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处理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化痰、排痰药物、无菌吸痰管吸痰、机械排痰、体位引流等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抗生素应用时间、住ICU时间、10天脱机成功率及2月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P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抗生素应用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位脊髓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手术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116例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复合伤患者分为不同的手术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对比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胸壁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肺功能手术组限制性通气障碍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胸骨骨折的重症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行胸部手术内固定可减少连枷胸引起的并发症,内固定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34例常规外固定病例(常规组)及31例行肋骨内固定术病例(内固定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情况,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合并肺挫伤和胸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SaO2恢复时间和肺部感染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5%(9/34),内固定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 (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骨内固定术优于常规外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