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和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d)为一种抗生素相关伪膜性结肠炎的致病菌,近已证实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该菌为G~+厌氧菌。由于其分离艰难且生长缓慢,故命名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现已明确几乎所有的伪膜性结肠炎和多达20%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由该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用PCR方法检测粪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PCR方法检测粪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方法:北京协和医院的36例应用抗生素后腹泻的病人粪便标本,采用PCR方法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以下简称C.D)的毒素B基因和毒素A基因进行扩增,同时进行厌氧细菌培养。结果:PCR法毒素B基因的阳性率为46.7%(16/36),毒素A基因为36.1%(13/36);用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9.2%(7/36)。PCR检测C.D毒素基因方法与厌氧培养法的一致性为100%。结论:用PCR方法检测C.D比厌氧培养法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与厌氧菌培养法的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5.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是最常见的院内胃肠道感染,疾病谱为引起从腹泻到具严重并发症的假膜性结肠炎(PMC)。这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该致病菌产生引起结肠炎症和结肠炎的毒素A和B。根据大便标本中检查出的一种或两种毒素即可做出诊断。病情严重时,诊断中通过结肠镜检查可发现假膜,这些假膜黏着在结肠粘膜上,而且是由纤维蛋白、多形核细胞和碎片组成。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通常用口服灭滴灵或万古霉素治疗。大多数病人对治疗产生应答,但仍有10%到20%的病人将进展为再发性CDAD(RCDAD),因此需要再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绝大多数与近期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有关,但高龄、免疫损伤状态、长期住院等因素亦为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粪便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测定仍被认为是本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本病,应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本文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一个严重亚型.近年来,CDAD因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逐年增高,受到各国专家的普遍关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家CDA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加,甚至出现暴发流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肠道病原体,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侵入肠黏膜后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其发病绝大多数与近期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有关,但高龄、慢性病史、长期住院等因素亦为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本病,应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或换用其他不易导致CDAD的药物,同时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近期相关研究表明,除甲硝唑、万古霉素外,还可应用替考拉宁、微生态制剂、单克隆抗体、复方中药制剂等治疗CDAD.本文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治疗与预防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据Medscape.com10月18日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 2007;45:992—998),一项研究表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无症状携带者经常从皮肤排出病菌并污染周围坏境,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渝东南地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D)院内感染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并收集2012年3月渝东南地区三家医院的5783例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大便常规及CD的A和B毒素ELISA法检测大便标本.分析CD院内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渝东南地区CD院内感染发病率为0.40%.其中,黔江中心医院发病率为0.38%;酉阳县人民医院发病率为0.42%;彭水县人民医院发病率为0.40%.三家医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病率为2.1%,与未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病率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免疫抑制剂与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大手术患者与无重大手术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渝东南地区CD院内感染发病率为0.40%.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重大手术患者均为CD院内感染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了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过程.不恰当的应用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促进了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梭菌)增殖.随着普通人群梭菌感染率的升高,炎症性肠病患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梭菌感染率也相应升高.正常人群的肠黏膜免疫系统可以耐受肠道正常菌群,而某些具有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其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失去耐受,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并最终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敏霞  刘诗 《胃肠病学》2008,13(5):309-31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肠道病原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及其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为消化道多发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侵入肠黏膜后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免疫学机制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DA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检测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邢建强 《山东医药》2007,47(35):93-94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性肠炎(CDC)又称伪膜性肠炎(PMC),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主要侵犯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渗出性炎症。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Cd已成为院内感染最常见原因之一。2000年3月~2007年6月,我们共收治诊56例CDC患者,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达凡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12,17(6):369-37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益生菌治疗已成为预防AAD和CDAD的一种潜在手段,本文就益生菌在AAD和CDAD预防中的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IBD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逐渐发现微生物因素与IBD的发病关系密切,各种病原菌感染可能作为一种始动因素,引起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IBD的发生。其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文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在IBD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检测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体肠道细菌的种类在500到1000种之间,其中大部分在大肠部分。这些常驻菌群大多数对身体是有帮助的,事实上,也是必要的。它可以提供如生产维生素K或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当这个肠道微生物被由于感染、疾病或使用抗生素治疗干扰时,一个人消化食物的能力可能会被削弱,整个身体的健康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据Medscape.com9月24日报道,口服p内酰胺酶类药物可以避免由于使用抗生素而破坏肠道有益菌群导致的副作用,这些有益菌群有助于消化食物并抑制病原体,例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 diffcile)的过度生长。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微生物因素近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成人及儿童IBD患者中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抑酸剂等药物可增加IBD患者发生CDI的风险,及时检测CDI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重点,同时可辅以免疫及生态治疗.本文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约2/3的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病因,但近1/3的患者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D)感染所致。AA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轻症腹泻、重症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甚至可引起死亡。有效的AAD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针对CD感染的药物以及其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PCR方法检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难辨梭装芽胞杆菌(以下简称c,d)的毒素B基因和毒素A基因进行扩增,同时和细菌厌氧培养法进行对比.结果36例标本中采用PCR方法有16例扩增出毒素B基因(占46.7%),13例扩增出毒素A基因(占36.1%),用细菌厌氧培养法有7例培养出c,d(占19.2%),而且厌氧培养阳性者,用PCR方法也都扩增出毒素B基因和毒素A基因.结论用PCR方法检测c,d比厌氧培养法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且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据Medscape.coml2月2日报道(原载MMWR2005:54:101-1228),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道了33例严重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疾病(CDAD),该病发生在社区的年轻个体和围产期的妇女中,在过去这两种人群曾被认为是危险系数较低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通常侵袭年老的、危重的住院病人或长期在医院工作的住院医生。这些病例还涉及到诸如有密切接触史、高复发率、患年纪轻、血便和缺少抗生素治疗等特点,反映了CDAD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