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方法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月龄满3个月以上完成基础免疫,在1.5~2.0岁及满6周岁加强注射的儿童,吸取百白破疫苗0.5ml,在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结果 687人中,无一例发生发生无菌性脓肿,有3名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接种24h后局部热敷,接种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接种6~35月龄婴幼儿后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35月龄无接种禁忌且自愿接种的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间隔大于或等于28 d接种2剂次。现场观察每次接种后30 min内的即时反应,通过电话询问获得每次接种后3 d、28 d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同时统计每名入组儿童是否全程接种2剂次EV71疫苗情况,将观察结果填写到每个受种者的《EV71疫苗接种观察记录表》中。采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和分析。结果 2016年8月—2017年3月共收集到北京市朝阳区3 965名6~35月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信息,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46/3 965)。完成2剂次全程接种的2 392名婴幼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1%(29/2 392),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30 min~3 d内,以发热为主。仅接种首剂次的1 237名婴幼儿,收集到16例不良事件;仅接种末剂次的336名婴幼儿,收集到1例不良事件。结论该EV71疫苗上市后在6~35月龄婴幼儿接种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所有儿童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共观察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7 038名,总发生率为0.55%(39/7 038).其中基础免疫组的发生率为0.42%;加强免疫组的发生率为1.0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季节(炎热季节与其他季节)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确保注入肌内,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儿童于接种前详细记录基本资料后接种疫苗;对照组儿童直接接种疫苗。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前做好科学规划,强化接种培训,仔细观察疫苗质量,掌握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法,以减少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水平。  相似文献   

5.
两种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本秀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59-1759,1721
目的观察两种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情况,为推广使用新疫苗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1~2003年在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分别注射全细胞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TwP)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P)的2 150名3个月~2岁的儿童进行局部与全身反应的观察. 结果注射DTwP儿童红肿、硬结发生率(10.08%和11.21%)高于注射DTaP(4.28%和1.10%).两种制剂首剂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DTaP接种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五联疫苗与常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共120例为研究对象,经动态随机化分组为对照组60例(常规疫苗接种)、观察组60例(五联疫苗接种),其后对观察组行二次动态随机化分组为A组(上臂三角肌预防接种)、B组(大腿前外侧肌肉预防接种)各30例。统计组间、组内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防接种认可情况差异。结果:(1)不良反应率:经统计两组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后可知,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对比观察组组内预防接受后不良反应情况可知,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预防接种认可度:经组间对比后可知,观察组家属接种操作便利性、安全性及可配合性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观察组组内对比后可知,A组家属接种操作便利性、安全性及可配合性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相关性分析:经收集两组发生接种后不良反应儿童基线资料后可知,疫苗接种操作、疫苗类型、个体因素及其他因素为导致儿童预付接种不良反应的主要单因素类型,其中疫苗接种操作、个体因素均可正向预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常规疫苗接种,五联疫苗接种安全性优势显著,且家属具有较高认可度,可在实际接种中经提升疫苗接种操作质量及儿童个体性安全因素分析后,经实施上臂三角肌接种后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家属认可度。  相似文献   

7.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即“百白破联合疫苗”。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我社区适龄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以下简称ADPT)与接种传统吸附百白破(以下简称WDPT)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以居住在我院辖区内3个月~2周岁的儿童做为接种对象,采取家长自愿的原则,随机将接种的儿童分两组,即ADPT组和WDPT组。采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DPT和WDPT。接种方法:上臂三角肌外侧,用75%的酒精消毒,…  相似文献   

8.
白破二联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盛  彭颖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0):657-657
目的 观察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的接种不良反应。方法 对满 7周岁的儿童分别进行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注射和臀部肌肉注射。结果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接种后接种部位副反应率为7.77% ,臀部肌肉注射后接种部位副反应率为 0 .4 4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使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进行接种时应尽量减少接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百白破疫苗在接种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常见的局部红肿和发热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对于接种百白破疫苗的适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及特点.结果 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疼痛、发痒、倦怠,其中局部红肿和发热为最常见,体温多集中在37.3~38.9℃,接种第一剂后发生不良反应者少,多数儿童是在接种第二剂、第三剂,特别是第三剂时出现红肿、发热,第四剂注射无细胞百白破时,发生不良反应极少;多数儿童发热为一过性,少数高热者用了解热镇痛药物后,体温降至正常,局部红肿者施以热敷,1周内也可以消退.结论接种百白破少数儿童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所致的发热为一过性,局部红肿经热敷,在1周左右可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防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6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疫苗接种,观察组儿童则是严格把握各个接种程序,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而后对这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对接种程序进行合理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儿童接种有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结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小儿116名当成研究对象,全部小儿都在同一时期接种百白破疫苗共3针.并将116名小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围接种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健康指导,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其中发热占6.90%,硬结占1.7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8%,其中发热占24.14%,硬结占10.34%.结论:在小儿进行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和管理,做好小儿评估工作,合理选择接种位置以及接种深度,能够减少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良好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儿童的护理。方法:针对来我单位进行预防接种的150名3~5个月婴儿,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观察接种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并加强对不良反应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少数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发热的发生率为1.47%,硬结为1.21%,红肿为1.39%,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儿童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加强留观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许俊 《中外医疗》2012,31(28):58+60
目的对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该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286例,将其按照接种次数进行分组,进行接种后随访,并对随访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月龄大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月龄小的儿童(P<0.05),并且接种针次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接种针次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在接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应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系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混悬液,主要用于3个月-6周岁儿童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三种疾病,效果明显且持久,我院自2006年6月~8月为1262名3月。1岁半的健康婴儿施行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在接种后1—7天共有18例婴儿出现不同程度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经及时对症施治及安抚工作使之顺利地度过反应期,现临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对本辖区内记录在案的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使用合格疫苗并规范化接种,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正确对待接种不良反应,有效的接种前干预及接种后观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2007年5~8月共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17人次,对接种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接种717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0例,主要以低热为主,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2007年5~8月共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17人次,对接种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接种717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0例,主要以低热为主,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当阳市2008年~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0 AEFI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全市使用疫苗29种,共接种423069剂次,20种疫苗报告了188例AEFI,报告平均发生率4.44/万.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报告总数的84.04%,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率为87.77%,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数最多,占总例数的21.43%,麻腮风AEFI发生率最高,为93.9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AEFI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细胞百白破,与国内有关文献报告相悖,AEFI的发生与接种针次和年龄有关,随着儿童年龄增加,接种疫苗针次越多,AEFI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程度越重.结论 掌握AEFI的发生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对AEFI的正确认识,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彪  陈美淑 《河北医学》2010,16(10):1232-1234
目的: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至12月出生的满3个月到2周岁的儿童在汕头市下蓬医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至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0551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300例,发生率12.32%,其中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wP)9411人,发生不良反应1255例,占13.36%。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aP)1140人,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3.95%,DTaP明显低于DTw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7.29 P〈0.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改进接种要求,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最好选择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从而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300例儿童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实验组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处理,对照组实行常规预防接种处理,根据接种后不同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针疫苗接种之后,对照组出现18例弱反应,13例中度热反应,8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26%;实验组出现8例弱反应,3例中度热反应,1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8%,对比两组发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部出现硬结为28例,硬结发生率为18.67%,实验组局部出现硬结5例,硬结发生率为3.33%。比较两组局部硬结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百白破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百白破接种之前将各类儿童身体状况实行评估,接种过程必须注意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接种技巧等的掌控,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可使百白破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确保有效实施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