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202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NAFLD已被证实为结直肠肿瘤的危险因素,MAFLD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则尚存争议。目的:探讨M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早癌的相关性。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且符合条件的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瘤患者274例(腺瘤组),结直肠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21例(早癌组),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非腺瘤性息肉患者4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MAFLD患病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早癌的相关性、此相关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MAFLD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肌酐)后,MAFLD与结直肠腺瘤(OR=1.83, 95%CI:1.04~3.22, P=0.037)和早癌(OR=3.91, 95%CI:1.14~13.42, P=0.031)显著相关。根据性别分层分析,仅女性MAFLD与结直肠腺瘤显著相关(OR=4.0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符合条件的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538例为腺瘤性息肉组,其中165例为高危腺瘤。选择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的49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腺瘤性息肉组及高危腺瘤性息肉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NAFLD患者数目之间的差异。将NAFLD患者通过APRI、FIB-4、NFS三种无创肝纤维化评分系统进行分层,分为进展期纤维化组和非进展期纤维化组,探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及高危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结果: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高危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32和1.714,95%CI1.145~2.324和1.054~2.785,P均<0.05)。在对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进一步分层中,进展期肝纤维化是结直肠腺瘤及高危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与无脂肪肝组患结直肠腺瘤及高危腺瘤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肝纤维化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高危...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朱元民  胡莹  曹珊  田珂  张黎明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1,16(12):712-716
背景:研究显示一些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然而关注MS组分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中意义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MS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0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并有2年以上复查资料的成年患者,采集其包括4项MS组分(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在内的12项可疑危险因素,筛选复发相关因素,以之为自变量,以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的结肠镜复查结果为因变量,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并换算为RR值。结果:共138例患者纳入研究,76例(55.1%)在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复发,4例复查时发现结直肠癌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和多发性腺瘤以及伴发MS组分的数量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OR=2.308,P〈0.01:RR=1.342)和年龄(OR=1.040,P〈0.05;RR=1.018)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MS组分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更易复发,提示可将MS组分纳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复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北油田职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Hp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体检结肠镜的油田职工100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156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设为息肉组,在844例无明显异常工人中选择156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人员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2组息肉数目、大小、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发病及不同病理类型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病因研究和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结直肠息肉患者1 439例(病例组),其中非腺瘤性息肉485例,腺瘤性息肉954例,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者278名为对照组。收集性别、年龄、BMI、饮食习惯、运动、H.pylori感染、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便秘、腹泻、吸烟、饮酒等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理类型息肉者的上述各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病及不同病理类型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具有高BMI值、高脂血症、特殊饮食嗜好(红肉、辛辣、油腻、高盐、水果)、吸烟、饮酒、H.pylori感染、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因素人群中更为多见(P0.05)。其中高龄、高脂血症、H.pylori感染、便秘、吸烟及饮酒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息肉组内,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相比,高龄、高脂血症、饮酒是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次、多发、大息肉的病理类型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多见(P0.05)。结论高龄、高脂血症、H.pylori感染、便秘、吸烟及饮酒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脂血症、饮酒是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单次、多发、大息肉的病理类型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结肠镜下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纳入病例组(180例);将结肠镜下诊断为正常肠黏膜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71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个数、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OR=1.892,95%CI 1.275~2.807),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较无食管炎的患者息肉多发生在结肠,易患有多发性息肉,且病理类型多为腺瘤,但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个数、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未来可能为结直肠肿瘤的病理生理、诊疗提供重要线索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与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同时行结肠镜及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actulose breath test,LBT)检查的156例年龄≥65岁的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根据结直肠息肉个数分为:单发结直肠息肉组、多发结直肠息肉组;根据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分为:炎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同时选取4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的SIBO阳性率及空腹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水平。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的TC、TG水平及SIBO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5,P=0.003,P=0.001),三者在单发结直肠息肉组与多发结直肠息肉组间及炎性息肉组与腺瘤性息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IBO阳性结直肠息肉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SIBO阴性结直肠息肉患者(P=0.028,P=0.001)。高TG、...  相似文献   

8.
背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代谢因素在结直肠腺瘤发病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病与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至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中老年患者785例,根据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结肠镜组(272例)、结直肠单纯性息肉组(155例)和结直肠腺瘤组(3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代谢指标包括TC、TG、HDL-C、LDL-C、尿酸、空腹血糖、HbA1c。结果:结直肠腺瘤组年龄、血清TC、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镜组和结直肠单纯性息肉组(P 0. 05)。结直肠腺瘤组和结直肠单纯性息肉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镜组(P 0. 05)。三组HDL-C、LDL-C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 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糖尿病、胃肠息肉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是中老年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代谢指标异常密切相关,年龄 50岁、BMI 24 kg/m~2、糖尿病以及尿酸升高可能均为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Barrett食管组41例,对照组176例,比较两组中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息肉的病理类型及息肉发生部位.结果:Barrett食管组中息肉发生率为41.5%,高于对照组的25.6%,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中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P=0.18).但Barrett食管组中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两组中息肉发生部位无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rrett食管是结直肠息肉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97,95%CI:1.146-5.013,P=0.020).结论:Barrett食管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相关,对Barrett食管患者应重视结直肠息肉筛查和监视.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63)和对照组(n=362),对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息肉表现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0%对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组患者息肉的部位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753,P=0.127);但胆囊切除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79,P=0.006)。亚组分析示胆囊切除史≥10年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史〈10年无明显差异(P=0.11)。结论:胆囊切除并未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但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对胆囊切除患者应重视早期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与中国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H. pylori感染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的相关特点。方法 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部体检的人员中筛选出完善胃肠镜检查和13C或14C尿素酶呼气试验的460人纳入本研究,28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165例为结直肠腺瘤患者,余176例结直肠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根据呼气试验判断有无H. pylori感染。结果结直肠息肉患者H. pylori感染率较对照组升高(53. 6%vs 38. 6%,P=0. 000);结直肠息肉H. pylori阳性患者以男性为主,多发性息肉占比例较单发高,多位于左半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 pylori感染均是结直肠息肉和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 pylori感染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风险,且是结直肠息肉和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1例患者。其中管状腺瘤患者203例,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68例。比较结直肠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纤维结肠内镜检查的基本情况,结直肠息肉一般特征、数目、病理,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水平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山田分型、最大息肉直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关系。 结果累计息肉数目最多部位、最大息肉好发部位、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好发部位均为乙状结肠。结直肠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患者山田分型、最大息肉直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高血压、脂肪肝、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情况及总胆固醇水平、血清尿酸水平、癌胚抗原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田分型及最大息肉直径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有关联[Wald χ2=5.756,Exp(B)=2.494,P=0.016;Wald χ2=23.173,Exp(B)=12.842,P<0.001],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无关联。 结论与结直肠管状腺瘤患者相比,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病并无直接关联,但息肉直径大小及山田分型与结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老年结直肠息肉病人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病人15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血脂、肝功能及血尿酸(U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糖尿病、BMI≥25、吸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息肉病人常见血脂、肝功能及UA异常,且该病与非酒性脂肪肝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及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67例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或病理学检查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肝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差异。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无脂肪肝组及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分析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腺瘤组中男性(51. 11%vs 73. 13%,χ~2=5. 687,P=0. 017)、年龄[(56. 24±12. 44)岁vs(50. 84±11. 49)岁,t=-2. 319,P=0. 022]、BMI[(24.69±3. 36) kg/m2vs(22. 54±3. 31) kg/m2,t=-3. 346,P=0. 001]、腰围[(89. 45±10. 51) cm vs(83. 44±10. 30) cm,t=-2. 753,P=0.007]、收缩压[(128. 78±16. 92) mm Hg vs(117. 00±15. 91) mm Hg,t=-3. 698,P 0. 001]、ALT[24. 00(18. 00~40. 00) U/L vs 22. 00(16.00~29. 00) U/L,Z=-1. 957,P=0. 022]、TC[(4. 73±0. 96) mmol/L vs(4. 27±0. 90) mmol/L,t=-2. 537,P=0. 013]、LDL[(2. 92±0.78) mmol/L vs(2. 59±0. 68) mmol/L,t=-2. 295,P=0. 024]、CAP[(257. 51±34. 22) dB/m vs(238. 67±33. 44) dB/m,t=-2. 789,P=0. 006]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 054,95%可信区间(95%CI):1. 009~1. 102,P=0.019]、BMI(OR=1. 191,95%CI:1. 026~1. 382,P=0. 021)、LDL(OR=2. 058,95%CI:1. 034~4. 097,P=0. 040)、ALT(OR=1. 038,95%CI:1. 008~1. 070,P=0. 013)、CAP(OR=1. 320,95%CI:1. 163~1. 481,P=0. 001)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重度组19例(73. 08%)、中度组19例(73. 08%)、轻度组14例(53. 85%) vs 11例(40. 74%),χ~2=8.088,P=0. 040]高于无脂肪肝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模型1、2中,中度NAFLD(OR值分别为1. 044、1. 011,95%CI分别为1. 007~1. 083、1. 001~1. 022,P值分别为0. 019、0. 033)、重度NAFLD(OR值分别为1. 183、1. 129,95%CI分别为1. 034~1.354、1. 030~1. 236,P值分别为0. 015、0. 009)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危险因素;在模型3中,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尿酸、TG、LDL、ALT后,重度NAFLD(OR=1. 078,95%CI:1. 023~1. 136,P=0. 005)仍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严重程度越高,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越高。因此,建议NAFLD患者,特别是重度NAFLD患者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最终降低我国结直肠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腺瘤-腺癌序列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发生学说,但关于结直肠腺瘤,特别是高危型结直肠腺瘤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路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0年8月-2006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包括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40例和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IM、Smad3、Smad4和Smad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GF-IM、Smad3、Smad4、Smad7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IM、Smad3、Smad7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和Smad7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结直肠腺瘤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9月进行肠镜检查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339例结直肠腺瘤患者、807例非结直肠腺瘤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并建...  相似文献   

17.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息肉具有共同的发病因素,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目的:比较合并NAFLD与非NAFLD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673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息肉分布部位、数量、形态、大小、病理学诊断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多发性息肉占比较高,直径1.0 cm以上的息肉和含绒毛结构的进展期腺瘤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息肉分布部位和息肉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进行分层分析,NAFLD组直径1.0 cm以上的息肉占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AFLD对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影响,此类患者的息肉具有体积大、多发性、进展期腺瘤发生率高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应重视NAFLD患者的结肠镜筛查。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结直肠息肉为常见下消化道疾病,研究其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254例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华东医院特需内科病房住院体检者纳入研究,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归入结直肠息肉组和非结直肠息肉组。收集结直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囊息肉/结石、脂肪肝等信息,经LASSO回归筛选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54例研究对象中结直肠息肉组116例,非结直肠息肉组138例。经统计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发现性别(OR=2.11, 95%CI:1.06~4.27)、年龄(OR=2.76, 95%CI:1.17~6.73)、高血压(OR=3.23, 95%CI:1.52~7.12)、糖尿病(OR=4.37, 95%CI:1.52~14.64)、高脂血症(OR=3.20, 95%CI:1.74~5.95)和脂肪肝(OR=2.21, 95%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来个体化预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使用R软件构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运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分别通过ROC曲线、Calibration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有5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347例(男225例,女122例),验证集166例(男115例,女51例),年龄分别为(58.13±10.39)岁和(56.70±11.10)岁。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脂肪肝、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有关。该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72(95%CI:0.722~0.822)和0.745(95%CI:0.667~0.823),Cal...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印迹丢失在结直肠腺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可促进多种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表达受基因印迹调控,IGF-Ⅱ基因印迹丢失(LOI)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目前较少见IGF-Ⅱ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中IGF-Ⅱ的表达及其基因印迹状态,初步探讨两者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12例增生性息肉和5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GF-Ⅱ的表达,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IGF-Ⅱ基因印迹状态。结果:IGF—Ⅱ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表达在正常结直肠黏膜、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中逐级递增(P<0.05)。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的IGF—Ⅱ杂合子基因型比例分别为42.9%、41.7%和60.4%。杂合子标本中,腺瘤组织的IGF-ⅡLOI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和增生性息肉(68.8%对16.7%和20.0%,P<0.05)。结论:IGF-Ⅱ LOI可能是导致IGF—Ⅱ蛋白表达增加,促进结直肠腺瘤发生以及向腺癌演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