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组、Lac Z腺病毒(Ad-Lac Z)组和磷酸缓冲液(PBS)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 w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脑内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大鼠的平均旋转次数显著少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损毁侧/损毁对侧黑质的TH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DA、高香草酸(HAV)、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损毁侧/损毁对侧百分比均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病毒注射后5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和PBS对照组(P0.05),病毒注射后9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P0.05)。结论人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PD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GDNFcDNA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一种可分泌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工程细胞,研究其在帕金森病基因治疗中的可能作用。克隆携带Kozak序列的人GDNFcDNA,并转染至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组化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现工程细胞可防止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死亡,有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抵抗MPP^ 的毒性损伤。表明可分泌人GDNF的工程细胞在帕金森病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对神经系统有较强营养作用的因子,对神经元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具有相同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以及在减轻缺血后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及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受体GFR-a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5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饮水和饲料,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大鼠均采用聚集态Aβ25~35所致AD模型,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电针组施以电针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疗程4 w。治疗后各组大鼠灌注固定后取海马,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大鼠海马GDNF及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GDNF及其受体GFR-a1阳性细胞表达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GDNF、GFR-a1阳性细胞及GDNF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AD大鼠海马GDNF及其受体GFR-a1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对神经系统有较强营养作用的因子,对神经元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具有相同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以及在减轻缺血后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及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羊膜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鼠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元的促再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羊膜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胺(6-OHAD)立体定向注射破坏-侧黑质,制成PD大鼠模型,然后将鼠成活羊膜细胞悬液植入受损侧纹状体,并与死羊膜细胞移植及生理盐水假移植对照,结果:活羊膜细胞移植可减少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尤其有意义的是在活羊膜细胞移植靶点周围出现了来源于宿主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结论:活羊膜细胞移植能够增加PD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神经纤维的数目,到底是纹状体残存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还是羊膜细胞分泌的营养因子激活了脑的内神经干细胞的生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5):345-347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网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刹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17 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组和赋形剂组,每组8只.17β-雌二醇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1 mg/kg,2次/周),赋形剂组腹腔注射等量消毒花生油.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即VaD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GF、BNDF和GDNF的含量变化.结果17β-雌二醇组60 d后的认知功能明显好于赋形剂组(P<0.01),脑组织内NGF、BDNF和G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赋形剂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aD大鼠脑内的NGF、BDNF和GDN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可以持续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的神经胶质细胞,以此作为滋养层细胞培养体系,促进原代神经元接种的存活率。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BDNF表达载体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通过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并获得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的滋养细胞层,将体外分离获得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接种于该细胞层,通过MAP2细胞免疫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形态和存活数量。结果 BDNF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后可以在培养基中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以此为支持滋养细胞进行原代神经元的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和分泌BDNF的神经胶质细胞,该滋养细胞显著提高了原代神经元接种后的存活率,能够满足以高纯度和高密度原代神经元为细胞模型的神经药理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慢传输型便秘(STC)至今病因未明。肠神经系统(ENS)可独立调节肠道功能,其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不仅可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与分化,而且对多种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文主要从肠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营养作用这两方面来阐述与功能性便秘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及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各6只,后三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 d处死;假手术组除不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外,其他操作与模型1组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细胞及巢蛋白(Nestin)、GDNF阳性细胞表达,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SCs变化。结果模型2组损伤侧脑室下层(SVZ)BrdU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3组与假手术组相似;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1、0.05);模型1、2组皮层梗死灶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显示BrdU阳性细胞几乎均为Nestin阳性;模型2、3组皮层梗死灶周围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14 d内源性NSCs增殖加快,GDNF表达增加可能对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McBride JL Ramaswamy S Gasmi M Bartus RT Herzog CD Brandon EP Zhou L Pitzer MR Berry-Kravis EM Kordower J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6,103(24):9345-9350
Huntington's disease (HD) is a fatal, genetic, neurological disorder resulting from a trinucleotide repeat expansion in the gene that encodes for the protein huntingtin. These excessive repeats confer a toxic gain of function on huntingtin, which leads to the degeneration of striatal and cortical neurons and a devastating motor,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Trophic factor administration has emerged as a compelling potential therapy for a variet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including HD. 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viral delivery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provide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neuroprotection in a rat neurotoxin model of HD. In this report we demonstrate that viral delivery of GDNF into the striatum of presymptomatic mice ameliorates behavioral deficits on the accelerating rotorod and hind limb clasping tests in transgenic HD mice. Behavioral neuroprot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atomical preservation of the number and size of striatal neurons from cell death and cell atrophy. Additionally, GDNF-treated mice had a lower percentage of neurons containing mutant huntingtin-stained inclusion bodies, a hallmark of HD pathology. These data further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viral vector delivery of GDNF may be a viabl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小鼠腹腔注射10%CCl4,第4周开始下瘀血汤组小鼠给予0.4678 g/kg下瘀血汤灌胃。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观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GDNF蛋白表达。GDNF(10 ng/ml)处理GFP-Col-HSC和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活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ALT和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下瘀血汤组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胶原纤维间隔较疏松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SMA及GDNF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1),均分布在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α-SMA与GDNF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小鼠肝组织GDNF表达比较低,CCl4造模6周肝纤维化形成,GDNF表达上调10倍左右,下瘀血汤显著抑制模型小鼠GDNF蛋白表达(P值均<0.01);α-SMA和Ⅰ型胶原α1(Col1)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显著上调,下瘀血汤处理后α-SMA与Col1显著下降(P值均<0.01)。体外结果显示,GDNF可诱导HSC细胞α-SMA及Ⅰ型胶原α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下瘀血汤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结论肝纤维化形成中GDNF表达显著上调,GDNF可诱导HSC活化,下瘀血汤可抑制GDNF从而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出血模型组(B组)、NSCs培养液移植组(C组),NSCs移植组(D组),每组35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术后6 h、1、4、7、14、21和28天BDNF、VEGF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BDNF的表达1天达高峰(P<0.05),D组表达高峰延迟至第4天,至28天仍高于A组(P<0.05);D组在所有时间点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4天后的5个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VEGF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模式相同,均在1天达高峰;D组呈双高峰表达,在第4天和14天,至28天仍高于B组、C组的表达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NSCs后,脑内BDNF及VEGF维持长时间的高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AAV-BDNF)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孕18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模型,感染rAAV-BDNF病毒。在检测了BDNF稳定的表达水平后,用MAP2染色法来标示神经元树突形态。用荧光显微镜采样,统计胞体约15~20μm的MAP2阳性细胞初级树突的数目和长度。对照组神经元为感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结果感染rAAV-BDNF的海马神经元初级树突数目为(14±3)个,对照组的初级树突数目为(6±1)个。rAAV-BDNF感染的海马神经元树突总长度为(1500±150)μm,对照组的树突总长度为(700±50)μm,两组无论是树突数目还是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8和6.238,均P〈0.05)。结论rAAV-BDNF转染大鼠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后,能起到促进树突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脑内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SD大鼠分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实验组、LacZ腺病毒(AdLacZ)对照组和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周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在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Ad-GDNF组约70%的黑质DA能神经元得以保存,而Ad-LacZ及PBS对照组令有30%左右;Ad-GDNF组纹状体DA含量也显著高于Ad-LacZ及PBS对照组;Ad-GDNF在脑内可有效表达,注射后5周黑质附近GDNF含量达1ng/10mg脑组织湿重,是对照组的16-20倍。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可阻止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提示这一手段在PD保护性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