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 通过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对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进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并以同期实施的12例端侧套入式间断缝合、23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胰肠吻合,平均时间约13 min,术后1例出现胆漏,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住院15 d.同期端侧套入式间断缝合时间平均20 min,术后发生胰漏2例,腹腔感染1例,其中1例并发腹腔大出血死亡;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时间平均18 min,发生胰漏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患者平均住院19 d.结论 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技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2.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999-02/2009-05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157例,其中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61例,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6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30例.分析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各指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时间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5±4.73 min,37.18±6.12 min vs 20.75±4.05 min,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各指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统计学上无差异.捆绑式胰肠吻合无1例发生胰漏.结论:3种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较低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具有操作更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胰瘘4例(4/25),其中行胰空肠端侧吻合3例(3/8),空肠套入捆绑式吻合1例(1/17)。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相关,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胰瘘的几率较小。胰管内放置引流管能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2010-01/2014-01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收治疗的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42例,给予其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进行治疗,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66例,其中28例患者的胰腺残端比较粗大,且较空肠管径大的患者给予改良Child胰肠吻合术进行治疗,为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其余38例患者胰腺残端直径<空肠管径,给予其套入加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治疗,为套入加捆绑式胰肠吻合组.对比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组患者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患者的胰管直径最大,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患者的胰腺残端直径最大,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胰肠吻合时间、手术总时间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共发生9例胰瘘,总胰瘘发生率为8.33%.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腹腔出血、胰瘘、消化功能异常、腹腔感染、死亡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Wipple术时,根据患者的胰管直径、空肠管径和胰腺残端直径选择合理的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褥式交锁缝合在胰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吻合术中,采用褥式交锁缝合法防止胰空肠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 对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在经典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口前后壁加缝一层胰腺断端前后壁包膜,与空肠浆肌层切口前后壁浆肌层1号丝线褥式交锁缝合,缝线距胰断端与空肠浆肌切口约1cm。胰管内放置一段长约15cm的硅胶管,另一端置于空肠腔内,利用胰肠吻合处的缝线将硅胶管固定。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用3-0丝线.缝合3~6针。结果 51例患者均无胰瘘、胆瘘、腹腔感染及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至5年,无胆管炎、吻合口溃疡发生,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症状。结论 胰空肠吻合时采用褥式交锁缝合法可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6.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范围较大,危险性较高,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漏为PD手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目前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仍高达13%左右,大约是17%PD手术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为了预防,文献报道有20种方法,大体上包括胰腺残端(胰管)结扎、胰管栓塞或外引流、全胰切除、胰腺断面的浆膜化、胰胃吻合[1,2]、胰空肠6-8针间断缝合[3]、胰空肠套入吻合[4]、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5]和没有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的胰管外造瘘术[6].虽然胰肠吻合方法多种多样,但无一能完全避免胰肠吻合口漏的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 cm;游离胰断端3 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 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 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 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00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1996年1月-2000年1月间共施行100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并与同期94例用传统方法吻合的病例进行对比。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方法为先将空肠断端向外反摺3cm,将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破坏3cm;游离胰断端3cm,将其断端与距离空肠断端3cm的空肠粘膜缝合一圈,注意缝针不穿透浆肌层。将反摺的空肠复位后,胰断端就自然进入肠腔之中(长约3cm),其表面被缺失粘膜的空肠所覆盖,距离断端1cm用可吸收缝线环绕空肠进行捆绑,令空肠与其腔内的胰残端紧密相贴,然后结扎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总体恢复情况,B超定期检查残端有无积液等。结果:全组100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残端没有积液。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十分安全,能够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且操作简单,不论胰腺质地软硬或胰管有无扩张均可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乳糜漏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乳糜瘘的报道较少,我院曾确诊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08年6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7例,术后出现乳糜漏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1—62岁。胰头癌1例,胆管癌2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清扫淋巴结。切除范围包括胆囊、胆总管、胃远端、十二直肠、胰头、空肠上端。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胰十二指肠前方和后方的淋巴结、幽门淋巴结、胆管淋巴结、胰头上方和下方淋巴结、胰体淋巴结。吻合顺序为胰肠、胆肠、空肠侧侧、胃肠吻合。腹腔内常规放置2根引流管(放置于胆肠吻合口和胰肠吻合口附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肠套入捆扎吻合后胰管内置管留置空肠长度的关系.方法 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均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重建分为A、B、C三组.A组22例,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套入空肠捆扎法吻合,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15 cm;B组21例,吻合方法同A组,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为5 cm;C组20例,采用胰腺残端与空肠黏膜吻合,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为5 cm.结果 A组2例(9.1%)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B组8例(38.1%)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其中2例因出血病死,3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治愈,3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C组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A组和B组患者发生出血的时间均在术后15 d左右,A、B两组胰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28,P=0.009).结论 胰肠套人捆扎吻合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管内支撑管留置空肠的长度过短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管一黏膜端侧吻合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胰管-黏膜端侧吻合法的18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胰漏的诊断标准为:手术后7 d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大于血中淀粉酶水平3倍以上,每日引流量>50 ml.结果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177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2例.本组5例发生胰瘘,发生率为2.65%(5/189).其中3例为轻度胰瘘,经保守治疗痊愈,另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9例(4.76%,9/189)、胃排空障碍11例(5.82%,11/189)、腹腔或胃肠吻合口出血5例(2.65%,5/189)和腹腔感染4例(2.12%,4/189).2例分别死于术后腹腔严重感染和急性肺梗死.结论 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法较接近生理状态,胰瘘及残端出血的发生率较低,适合各种胰腺残端的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张晨阳  张艳丽 《山东医药》2006,46(15):46-47
总结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头癌的近期治疗结果。其中采用改良胰空肠单层褥式套入端端吻合,胆肠单层内翻缝合术12例。施行标准Whipple术40例。认为行改良术式的胆肠、胰肠吻合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优于标准的Whipple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取陈氏胰肠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术中行陈氏胰肠吻合技术60例(陈氏改良组)、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技术42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胰肠吻合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胰瘘(分为A、B、C级)、再次手术、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 陈氏改良组术中胰肠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陈氏改良组术后发生胰瘘10例(16.7%),其中A级2例(3.3%)、B级5例(8.4%)、C级3例(5.0%);传统组术后发生胰瘘14例(33.3%),其中A级4例(9.5%)、B级6例(14.3%)、C级4例(9.5%);陈氏改良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再次手术及术后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陈氏改良组病死3例(5.0%),传统组5例(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胰管空肠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全层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全层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与同期行传统双层胰肠吻合的45例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全层胰肠吻合患者手术时间为(285.6±92.4)min, 中位胰肠吻合时间为20(15, 35)min, 均显著短于传统双层胰肠吻合患者的(317.0±85.5)min和46(30, 58)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全层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安全可靠, 与传统吻合方式相比操作简便、用时短, 适合在腹腔镜下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方法[1].该术式操作复杂、切除范围广泛、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术后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胰漏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而胰漏的发生与术中胰肠吻合处理有直接关系.为预防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近年对各种胰肠吻合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2,3],明显降低了胰漏发生.笔者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改良胰肠吻合术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胰肠吻合做了全方位的精细处理,术后无1例胰漏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胰腺残端缝合方式预防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漏的效果.[方法]将34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7只.研究组:超声刀横断胰腺,用4-0 Prolene线间断缝合胰腺残端,主胰管单独结扎;对照组:超声刀横断胰腺,用4-0 Prolene线U形交锁缝合胰腺残端,主胰管单独结扎.观察2组术后的胰漏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了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技术。术后无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腹腔感染2例,胃应激性溃疡4例。认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人式吻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以及不同吻合方式与发生胰瘘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回顾2002-12/2005-06间行胰肠吻合病例34例,其中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横断伤,胰肠吻合方式包括端端套入吻合,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胰管支撑和胰液引流包括胰管支撑内引流、胰管支撑外引流和无胰管支撑等.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5.88%(2/34),死亡1例.两种主要吻合方式比较,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时间较端端套入吻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胰瘘发生率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吻合方式均较容易掌握,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时间较端端套入式吻合缩短.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胰瘘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在吻合技术未熟练掌握时,放置胰管支撑外引流有助于减少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壶腹周围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57-1994年14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早期并发症计69例,发生率489%。胰漏72%,胆漏116%。手术死亡13例,手术死亡率92%。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游离充分,吻合层次精确,张力小,胰管常规引流,胆肠与胰肠吻合口相距10cm为宜。一旦发生胰漏,充分引流非常重要,TPN可以提高其治愈率。胆肠吻合放置支撑引流是必要的。术中仔细止血,减少输血量,是防止出血及休克的重要措施。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77岁 ,确诊十二指肠乳头绒毛状腺瘤癌变 ,胆囊结石。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 。术后 3d ,体温升达 39℃ ,腹腔引流液量达 6 0 0ml/ 2 4h ,术后 4d测引流液淀粉酶达 90 0~ 10 0 0U/L ,胰漏确诊。术后 6d腹腔引流液量突然减少 ,体温仍达 39℃ ,出现腹痛 ,腹胀加剧 ,急诊行腹腔镜探查、灌洗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米汤样血性液体 ,量约 15 0 0ml,胰残端与空肠吻合口前壁见一约 2cm×2 5cm裂口 ,有胰液外溢 ,从裂口处可见胰管内置的引流管。由裂口处顺肠腔内置入双套引流管 ,并在左、右上腹、肝下、左右下腹、盆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