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刺经外奇穴治疗失眠症5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不同证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8例)和药物组(56例)。针刺组选用经外奇穴为主治疗,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上亢3型PSQI总积分(P〈0.05),但改善脾胃不和PSQI总积分不明显。结论: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加强辨证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任珊 《新中医》2011,(5):109-110
目的:观察比较调卫健脑法与养心安神法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调卫健脑法针刺;对照组予养心安神法针刺,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以及组间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3.1%,对照组为8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调卫健脑法不仅能够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而且能够改善失眠症患者白昼的机能状态,从而提高失眠症患者的昼间生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后,针刺组PSQI得分较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针刺夹脊穴为主穴,配合四神聪、安眠穴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舒乐安定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评定两组的睡眠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熊嘉玮 《新中医》2011,(2):107-10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内服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PSQI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4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10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等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失眠疗效显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调理督脉、健脑安神为治则,对41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九十项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结果:PSQI、SCL-90各成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SCL-90总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SQI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0.05)。结论:调督健脑针刺法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且心身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组、中药组,分别采用针刺配合耳压、针刺、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纽总有效率94.2%,针刺组和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78.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和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压疗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痛经发作期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缓解期予痛经舒汤加减,对照组106例予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痛经及其他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6%,对照组总有效率66.0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评分均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停药3个月后,对照组痛经评分较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痛经程度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针刺组予体针联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西药组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进行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 WHOQOL-BREF)测评,统计疗效和复发率。结果:针灸组有效率为93.33%,近期复发率为10.71%,远期复发率为17.86%,西药组有效率为73.33%,近期复发率为31.82%,远期复发率为40.91%。针刺组睡眠率和PSQI评分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改善均优于西药组( P〈0.05),其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增幅也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体针联合四花穴麦粒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能有效提高睡眠率,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不寐四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A组(“不寐四穴”组)、B组(常规针刺组)及C组(西药组),每组35例。治疗4星期后,对比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分值的改变。结果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愈显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SQI值较B组下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四穴”组在疗效方面稍优于常规针刺组,在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3.
孙远征  聂雪莲 《山西中医》2013,(11):39-40,4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然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标准修正草案》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的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PSQI中各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艾司唑仑及谷维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头穴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不同波形的头穴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症进行治疗,观察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120例门诊及住院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疏波组、密波组、疏密波组、断续波组,每组30人,每日针刺头部相同穴位,以不同波形进行治疗,15日后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各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疏波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3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刺配合电针疏波治疗失眠较配合其他波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及普通针刺联合皮内针组(治疗组),两组按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皮内针(心俞、脾俞)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以12次为1个疗程,采用失眠疗效评价标准[1]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PSQI评分在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可维持至疗程结束后1个月(P>0.05);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疗程结束时(P<0.05)。结论: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增效作用,并且可以较长时间地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康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头穴丛刺组、针康组(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组),每组各30例。康复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法、头穴丛刺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法针刺治疗、针康组采用头穴丛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法,共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针康组与康复组及头穴丛刺组的MoCA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康复组和头穴丛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针康组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针康法能较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纯的认知功能训练与单纯头穴丛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