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ICOS共刺激通路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共刺激通路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d、14d取植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RT-PCR法检测植片组织ICOS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组织淋巴细胞ICOS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情况。均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大鼠角膜组织未检测到ICOS蛋白及ICOS mRNA的表达,移植术后植片组织可以检测到ICOS蛋白及ICOS mRNA的表达,且术后14d高于术后7d(P=0.000);与正常大鼠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相比术后表达皆升高(方差齐性,P=0.156),且术后14d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高于术后7d的表达(P=0.000)。结论共刺激分子ICOS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共刺激通路阻断剂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重组免疫调节分子,人为干预免疫应答,以抑制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在诱导移植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角膜组织的免疫学特点及共刺激通路阻断剂如CTLA4 Ig、CD4 0Ig、抗CD15 4mAb、CTLA4 FasL在角膜移植排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共刺激通路阻断剂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重组免疫调节分子,人为干预免疫应答,以抑制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在诱导移植耐受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针对角膜组织的免疫学特点及共刺激通路阻断剂如CTLA4-Ig、CD40Ig、抗CD154mAb、CTLA4-FasL在角膜移植排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董莹  黄一飞 《眼科新进展》2005,25(3):289-291
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T细胞的充分活化需要共刺激信号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CD40-CD154信号在角膜移植排斥中具有重要意义,阻断该信号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本文就其分子特性、免疫学功能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阻断该信号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角膜上皮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近交系F344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保留供体上皮、去除供体上皮和保留受体上皮的同基因及异基因组。术后观察排斥发生时间,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VEGF、CD4、CD8、RT1B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同基因移植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去除供体上皮组VEGF表达较保留供受体上皮组增多(P〈0.01)。异基因组均发生排斥反应,保留受体上皮组植片存活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1);植片中CD4、CD8和RT1B抗原的表达亦较其他两组少(P〈0.01)。结论上皮在诱导排斥反应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保留受体上皮可以明显延长穿透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袁伟  陆晓和  宫玉波  周瑾 《眼科》2011,20(3):161-164
目的 观察携带报告基因GFP且表达ICOS-siRNA的重组腺病毒(Ad-siICOS-EGFP)阻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共刺激通路对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Wistar大鼠(供体)及SD(受体)大鼠.方法 取Wistar大鼠(供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阻断新生血管化角膜兔模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共刺激信号配体和受体的结合,探讨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对兔高风险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缝线法制作新生血管化角膜兔动物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MR1组、抗B7-1组、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排斥反应排斥情况,并记录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制作植片生存曲线,比较其差异;术后4周或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各组随机选取5只兔模型摘取术眼角膜,对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R1组、抗B7-1组和联合处理组角膜植片均获得了较长的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分别与MR1组和抗B7-1组比较,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R1组和抗B7-1组角膜植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兔角膜植片炎性细胞浸润较其他三组明显减少,TNF-α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1组与抗B7-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CD40L和抗B7-1单克隆抗体阻断共刺激通路受体和配体的结合,比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抗体能更有效地降低新生血管化角膜兔模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延长植片的生存时间,提高植片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特征,在细胞水平为该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活体、三维与实时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NIDEK公司提供的共焦显微镜,对11例(11眼)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患眼角膜在不同时期行三维实时扫描成像,并用计算机作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呈现如下特征:①上皮排斥线是由较小的炎症细胞与受损的较大的上皮细胞混合形成的结构;②上皮下浸润表现为体积较小、折射率高的炎症细胞的聚集,上皮下神经纤维水肿呈串珠状改变,浅基层细胞水肿;③基质排斥反应可见角膜基质细胞水肿,胞体变形,数量减少,并见炎症细胞浸润,后者于缝线周围较明显;④内皮排斥线则是由较小的明亮的炎症细胞与核固缩胞体形态异常的内皮细胞混合而成,随着内皮排斥线的发展,内皮 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大呈伪足状;⑤以上排斥反应均见新生血管长入植片,并与血管壁可见游动的炎症细胞。结论:应用共焦显微镜可在活体上为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提供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科学依据,并在细胞水平对排斥反应的触发与转归进行活体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
角膜共焦显微镜早期诊断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汪玲  吴洁  朱秀萍  杨华  银勇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334-1336
目的: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对兔碱烧伤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研究,找寻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制作兔角膜碱烧伤模型,36d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于角膜移植术后4,9,14,21~28d诊断排斥反应时,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结果:排斥反应时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见角膜植片炎性细胞浸润,角膜细胞丢失,新生血管生长。结论:角膜共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与角膜移植有密切关系的免疫赦免及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中均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就眼内,特别是角膜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来源、功能及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基于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在小鼠角膜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角膜移植免疫赦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取8只未行角膜移植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8只BALB/c小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最后30只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按Sonoda法观察小鼠角膜移植后的存活率,8周内植片混浊评分≥2分判定为排斥组,8周时未达到2分的认为是存活组;各组各取3只眼球,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行B7-H3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各取5只眼角膜,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7-H3分子mRNA的表达情况.各组角膜组织中的B7-H3 mRNA表达差异倍数比较采用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并未完全排斥,30只小鼠中有9只存活,21只排斥,移植存活率为30%;自体角膜移植组移植存活率为100%;免疫组织化学表明B7-H3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的角膜上皮、内皮细胞和虹膜睫状体中均有表达,在存活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在排斥组中的表达明显减少;qPCR检测在正常对照组(4.30±0.023)和自体角膜移植组(4.33±0.031)中均可以检测出B7-H3分子mRNA的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组B7-H3分子的mRNA表达程度(3.89±0.037)明显下降;但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存活组中B7-H3分子的mRNA表达(5.04±0.058)明显增加;将各组B7-H3 mRNA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 =429.546),再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除了正常对照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7)之外,正常对照组与存活组及排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03)结论 B7-H3分子在促进角膜移植的免疫赦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能是维持移植角膜免疫耐受状态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角膜内的表达,探讨HIF-1α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取30只健康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各6只兔,右眼采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碱烧伤前和碱烧伤后1、3、5、7、14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角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计算炎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和HIF-1α阳性细胞核数,对其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HIF-1α主要表达在角膜基质中的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炎性细胞表达增强,HIF-1α表达量也相应增加,并于碱烧伤后5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碱烧伤后1、3、5、7、14 d,角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和HIF-1α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2.086,437.555;P均<0.05),且HIF-1α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在时空上一致.经相关分析,角膜中炎性细胞和HIF-1α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60,P<0.05).结论 碱烧伤后炎症反应能诱导HIF-1α的表达,而HIF-1α能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曾华  张莉  白钢 《眼视光学杂志》2001,3(4):217-220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感染性角膜疾病和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应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单克隆抗体,对42例角膜移植所取下的病变角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角膜组织连续冰冻切片,进行SABC免疫组化及HE染色,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与炎性细胞分布以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种感染性角膜疾病、角膜变性以及角膜移植排斥过程中,ICAM-1在角膜上皮,尤其是基底细胞、角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化的基质层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炎性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部位表达增强;ICAM-1表达强度与炎症程度相平行。结论:ICAM-1在感染性、变性角膜病及角膜移植排斥中均有表达,在炎性细胞浸润部位表达增强;I-CAM-1对白细胞募集于炎症部位、炎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在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中有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且主要位于细胞膜上。结论牛角膜内皮细胞中的水通道蛋白-1在角膜内皮液体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改变可能导致角膜水肿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角膜溃疡穿孔42例(42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随访时间6~18个月.结果 术后31例视力比术前提高,15例发生排斥反应,4例真菌性角膜炎复发,11例继发青光眼.结论 对保守治疗无效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光洁  蒋华 《眼科研究》2012,30(3):204-208
背景 接合黏附分子-1(JAM-1)是新发现的跨膜蛋白,参与细胞紧密连接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在眼组织方面,紧密连接对维持角膜的透明性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就JAM-1在角膜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的 确定JAM-1在大鼠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的构成.方法 选取4只SPF级Wistar大鼠,2只用于JAM-1基因在角膜组织中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另2只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动物过量麻醉处死后获得角膜组织并制备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标本,RT-PCR法检测角膜标本中JAM-1、occludin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反应产物行质量分数1.5%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用兔抗鼠JAM-1单克隆抗体对角膜石蜡切片、上皮及内皮铺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估JAM-1蛋白在大鼠角膜组织各层的表达部位和表达强度. 结果 在大鼠角膜各层均可检测到JAM-1、occludin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PCR熔解曲线为清晰的单峰.角膜组织各层中JAM-1 mRNA表达水平与occludin mRNA相似,均高于claudin-1 mRNA.3种黏附分子均在上皮层表达最强,角膜基质层表达较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JAM-1蛋白在角膜各层均有明确的阳性染色,角膜上皮基底层的表达强于基质层和内皮层.角膜上皮、内皮铺片检测显示,JAM-1蛋白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连接部位,而角膜内皮中JAM-1蛋白的阳性染色广泛而弥散.结论 JAM-1作为细胞连接的构成成分,在角膜上皮层、内皮层和基质层均有表达,但其表达的形态和水平因组织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Corneal transplantations are usually performed in Eye Clinics. The patient's own ophthalmologist usually performs the follow-up examinations because the patients often live a long way from the Clinic.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se ophthalmologists can diagnose the complications which may occur in the follow-up period and know how to treat them. The complications considered are: glaucoma, marginal infiltrations, epithelial defects, suture infections, wound dehiscence, disturbances of the tear-film and recurrent herpes.Special mention is made of the rejection reaction. This has been recognized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oth local and general noxae can act as trigger and set off a rejection reaction. Epithelial, endothelial and uveal forms of rejection reaction are recognized.The sooner the immune reaction is recognized and the correct therapy started, the greater the change that graft will become clear again.Author's addres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Dept. of Ophthalmology Leyden The Netherlands  相似文献   

19.
Gu Y  Wang J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76-9, 20
目的 探讨正常及病变角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炎症和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 例正常人及48 例患者的病变角膜标本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正常人角膜无或轻微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病变角膜,尤其是炎症角膜及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结论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分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 的异常表达与角膜炎性反应有关,并可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正常雌性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32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用角膜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然后行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全板层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CsA组[10mg/(kg·d)CsA灌服]、黑睛排斥汤组[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和联合用药组[10mg/(kg·d)CsA+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各组大鼠均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4d开始灌服相应药物,于术后第4天起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反应,每隔2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30d。参考Larkin等的标准对角膜}昆浊程度、水肿程度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I)并观察植片的存活状况,对角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受体角膜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进行检测,对4个组大鼠的各种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d左右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大鼠均于术后12~13d发生排斥反应,而联合用药组大鼠于术后22d发生排斥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sA组、黑睛排斥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混浊程度评分、角膜水肿评分和新生血管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A组与黑睛排斥汤组的各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平均为(10.38±1.69)d,联合用药组平均为(22.50±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0,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5d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基质中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评分少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流式细胞学检查证实,黑睛排斥汤组、CsA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联合用药组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睛排斥汤对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大鼠术后角膜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与0.1%CsA接近,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