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大疱的效果。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2例COPD伴肺大疱患者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其中COPD伴肺大疱患者52例,伴气胸者20例;若胸腔内粘连尚可分离、肺大疱呈非弥漫性分布,予完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若胸腔镜探查发现胸腔内广泛粘连、肺大疱太多或呈弥漫分布,则采用胸腔镜加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完全胸腔镜手术36例次,行胸腔镜+小切口手术46例次(双侧肺大疱患者10例行分期手术)。手术时间30~240 m in,住院时间10~72 d。术后随访64例2~72个月,患者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气胸者无气胸复发;术后3、6个月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微创外科治疗COPD伴肺大疱疗效显著。手术指征、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管理对治疗效果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肺大疱和(或)气胸的效果。方法对120例COPD伴肺大疱和(或)气胸患者实施VATS,其中5例双侧肺大疱者行同期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胸液引流总量(3 d内)、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随访3个月观察并发症、中转开胸手术、二次VATS及气胸复发、死亡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78.3 min,出血量为71.7 mL,术后3 d内胸液引流总量为450~1650 mL,胸管留置时间为8.2 d,术后住院时间为13.1 d;临床治愈113例。6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65例、术后持续漏气5例、胸腔感染2例;中转开胸手术6例(3例腔镜下止血不满意,3例胸腔内广泛粘连),二次行VATS者2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死亡2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及COPD急性进展各1例)。结论 VATS治疗COPD伴肺大疱和(或)气胸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急诊或亚急诊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治疗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结果。方法对32例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术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术后第6、12、24个月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术后第6、12、24个月与术前相应数值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35%左右。结论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可以改善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手术死亡率低,尽量切除肺大疱及病变侧过度气肿的肺组织和防止残肺漏气为手术关键,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王君  赵玉才  马春平 《山东医药》2013,53(16):35-36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B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的效果。方法对21例COPE合并双侧多发性肺大疱患者行电视胸腔镜BLVRS治疗,采用强生腔镜直线形切割闭合器(Endopath)切除过度充气的肺大疱组织,常规用4-0 Prolene缝线连续往返缝合。术后观察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13.20±4.60)d,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1~15(5.33±3.67)d;术后持续漏气2~13(5.91±3.52)d 12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广泛皮下气肿2例,肺部感染5例,均经相应的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21例,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动脉血氧分压和6-MwD较术前增加(P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残气量较术前降低(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BLVRS治疗COPE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患者2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变化(MMCR)、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5.7 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2~7 d,平均引流3.4 d,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MMCR评分标准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胸部CT检查提示重症肺大疱消失或较术前缩小至少大于50%,肺复张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及序贯减容术治疗肺大疱操作方便、微创安全、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耐受传统全麻开胸手术的重症肺大疱患者。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手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大疱患者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肺大疱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52例COPD伴肺大疱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其中伴气胸者10例;若胸腔内粘连尚可分离、肺大疱呈局限性非均质性分布,予完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若胸腔镜探查发现胸腔内广泛粘连、肺大疱太多或弥漫分布以及麻醉难以实现单肺通气,则采用胸腔镜加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44例3~36个月,患者胸闷伴轻度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气胸者无气胸复发;术后3、6个月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COPD伴肺大疱疗效明显。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围术期的策略以及管理对治疗效果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及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大疱切除术后减少肺感染和促进呼吸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40例COPD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训练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在术前行常规护理宣教,训练组行深慢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等呼吸训练以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感染发生情况、脱机时间和肺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组患者术后肺感染发生人数明显减少,脱机时间明显缩短,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实验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缩短、费用减低明显(P〈0.05)。结论术前常规呼吸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有利于COPD肺大疱切除患者术后减少肺感染,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大疱切除手术中使用聚乙醇酸材料(NEOVEIL1 奈维)预防术后肺切缘漏气的作用。方法对59例术中使用奈维作为加强的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肺漏气情况。结果全组59例中,术前合并气胸48例,术中证实巨大肺大疱6例,多发肺大疱3例。全组术后无死亡,全组平均术后肺漏气时间(2.4±1.2)d。未见与奈维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使用奈维作为行肺创面加强修补,能有效防止肺大疱手术后肺创面的漏气,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睡眠低氧和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 40例存在夜间睡眠低氧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吸入安慰剂,治疗前后检测夜间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夜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和PSQI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深吸气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COPD患者夜间睡眠低氧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估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肺部小结节(CT上直径≤2cm)患者随机分入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组及肺叶切除术组。比较其手术并发症、术后肺功能及手术短期效果。结果两组分别入组35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解剖性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肺叶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术前下降,但解剖性肺段除组术后下降比例较小(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并发症相似,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更为好,可能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阶梯式肺康复运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21年6—9月收治的AECOPD患者40例为试验组,2021年10—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39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出院后肺康复运动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24~48 h开始进行阶梯式肺康复运动直至出院。入院时(干预前)及出院前(干预后),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6 min步行试验评患者运动能力,采用Borg评分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测量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记录患者住院时间,随访8周记录患者肺康复运动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CAT评分、Borg评分分别较本组干预前降低,6 min步行距离分别较本组干预前延长(P<0.05);干预后,试验组CAT评分、Borg评分较对照组降低,6 min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运动中的疗效。方法:共58例COP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2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3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治疗组,均完成8周的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BODE指数、主观用力程度(RPE)计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8周后,该组在6 min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评分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47,P=0.045)。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体质量指数(BMI)2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RPE评分、Barthel指数(BI)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肺康复运动中,应用Bi PAP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上升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情况。结果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理想体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尚玉龙  罗为  陆娟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51-1152
目的探索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长期家庭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NPPV)2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2年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气、6min行走距离(6MWO);病死率及每年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WD、每年住院次数均具有可比性(t值分别为0.42、3.84、0.29、0.42、0.29、0.32、1.01、1.65、0.38、0.23,P均〉0.05)。2年后治疗组死亡5例,对照组死亡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2年后治疗组PaO2、PaCO2、6MWD、每年住院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7.25、0.32、6.26、1.01、6.2、1.65、3.44、0.38、3.02、0.23、7.62,P均〈0.05)。结论长期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有选择性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治疗作用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行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采用VATS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B组采用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术后24 h、72 h、1周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VATS下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72 h疼痛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较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入住呼吸内科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130例,合并T2DM患者(试验组)和单纯COPD患者(对照组)各65例,对两组的急性加重频率、外周血血红蛋白、肺部影像学、肺功能、血气分析、病原体分布特点、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频繁、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延长,混合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比例高,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 O2)低(P0.05);试验组贫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一口气弥散功能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OPD合并T2DM患者更易急性加重而频繁住院,更易出现贫血,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差,病情严重而复杂,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延长。综合治疗是提高COPD合并T2DM患者疗效、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徐立  李红霞 《山东医药》2012,52(29):69-70
目的 探讨肺开放策略(OL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行择期手术患者30例,其中10例未患COPD患者为A组,术中以容量模式行IPPV模式通气;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例,B组术中行IPPV模式通气,方法同A组;C组术中施行OLC.于麻醉前即刻、麻醉后40、80、120 min 4个时点观察各组动脉氧分压(PaO2)及肺顺应性变化.于麻醉后120 min取静脉血检测IL-6、IL-8、IL-10水平.结果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B、C组均小于A组(P均<0.05).PaO2在麻醉前即刻比较,A组高于B、C组(P<0.05);麻醉后各时点比较,C组的PaO2均较A、B组高(P均<0.05),A组尚高于B组(P均<0.05).肺顺应性麻醉后各时点比较,C组高于A、B组(P<0.05).结论 OLC可使全麻术中的COPD患者在吸入较低氧浓度下,仍保持较高的PaO2,并可使肺顺应性增加,从而在较低的气道压维持下能保证合适的通气量.  相似文献   

18.
术中应用聚乙醇酸材料预防COPD患者肺手术后长期漏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肺切除时,术中应用聚乙醇酸材料预防术后长期肺漏气这一常见并发症的作用,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COPD患者在肺切除时,应用聚乙醇酸管型(tube type)和/或网片型(sheet type)材料行肺创面加强修补,观察术后肺漏气情况。结果全组36例中,24例为COPD合并肺大疱,同时合并气胸15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5例为终末期COPD行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其中3例为双侧肺减容术,2例为单肺移植术后保留侧肺减容术;7例为肺癌合并COPD行肺叶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需机械辅助通气,术后平均肺漏气时间(2.8±1.1)d。未见与聚乙醇酸材料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应用聚乙醇酸管型和/或网状材料行肺创面加强修补,可有效预防COPD患者肺切除术后长期肺漏气。  相似文献   

19.
常立华 《山东医药》2010,50(3):62-6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对36例肺大疱电视胸腔镜下手术(VATS)患者,于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循环和呼吸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平均单肺通气时间70min,无麻醉及手术死亡,无复张性肺水肿和肺不张。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用于肺大疱VATS患者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麻醉管理要点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保持良好双肺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和围术期监测。  相似文献   

20.
呼吸肌康复训练改善COPD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呼吸肌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康复组51例,对照组41例,康复组患者进行呼吸肌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督导,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检测卧位时动脉血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结果经呼吸肌康复训练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COPD患者进行长期、有效、个体化的呼吸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