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丽敏 《山东医药》2009,49(18):58-5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经腹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ASAⅠ~Ⅱ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于术毕前20 min静注曲马多2.0 mg/kg、曲马多1.0 mg/kg+氟比洛芬酯1.0 mg/kg。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经腹腔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术后疼痛治疗是腹部手术术后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镇痛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来自腹壁切口,传统的静脉自控镇痛或硬膜外镇痛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存在术后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甚至呼吸抑制等风险。腹横肌平面( TAP )阻滞是一种区域阻滞方法,即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以阻断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1],从而减轻皮区腹部切口疼痛,其优点是作用确切,对呼吸、循环及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小,安全性高[2]。随着超声技术的引进以及肋缘下穿刺技术的发展,TAP阻滞已经成为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或前腹壁慢性疼痛综合征的一种诊断工具及治疗手段。现对TAP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红  张慧娟 《山东医药》2011,51(2):66-67
目的对比观察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LC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A、B组各56例;术毕缝皮时A组静注帕瑞昔布0.8m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0mg/kg。结果两组用药后3、6、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P均〉0.05。A组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晕6例、皮肤瘙痒2例、血压升高2例、尿潴留1例,对照组分别为10、14、8、3、2例,两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帕瑞昔布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三组均行双侧TAP阻滞用药,A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B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记录患者开始手术后划皮前(T0)、划皮后5 min(T1)、划皮后10 min(T2)、划皮后60 min(T3)、划皮后90 min(T4)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并于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BCS舒适度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镇静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T0、T1时点B组患者MAP值低于A、C组,且A组MAP值低于C组(均P0.05),T2、T3、T4时点三组患者M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均低于A、C两组,其中A组患者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药量低于C组(均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术后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B组,术后2h及6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A、C两组,其中A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均P0.05)。结论 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下的超声引导TAP阻滞不仅可以降低老年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引起的血压波动,还可减少术中的麻醉药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静效果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成人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部浸润在全麻下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部浸润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 Man5.3软件分析评价这两种技术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47例患者。(1)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切口局部浸润的术后1 h静息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WMD=-0.33,95%CI=(-0.78,0.12),P=0.15],但术后1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咳嗽或运动疼痛评分低[WMD=-1.09,95%CI=(-1.85,-0.32),P=0.006];(2)术后6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静息及咳嗽或运动评分均低[WMD=-0.69,95%CI=(-1.04,-0.35),P0.0001)],[WMD=-0.71,95%CI=(-1.32,-0.10),P=0.02];(3)术后12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静息疼痛评分低[WMD=-0.56,95%CI=(-1.02,-0.09),P=0.02];(4)术后24 h腹横肌平面阻滞比切口局部浸润的静息疼痛评分低[WMD=-0.35,95%CI=(-0.65,-0.05),P=0.02],但咳嗽或运动时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WMD=-0.47,95%CI=(-1.17,0.24),P=0.19]。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较切口局部浸润在全麻下成人腹部手术后镇痛方面于术后中期在统计学意义上略有优势,但在临床意义上两种方式的镇痛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术后2、6、12、24 h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升血药情况,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TAPB组比较,ESPB组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减少,术后2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降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缩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TAPB比较,超声引导下ESPB能够为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且其操作过程更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e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特耐组患者20例,术毕患者每8 h肌注特耐40 mg至24 h;TAP组患者20例,术毕即可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阻滞;特耐联合TAP组患者20例,术毕患者每8 h肌注特耐40 mg至24 h,并术毕即可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阻滞。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25%盐酸罗哌卡因40 ml。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4、6、8、12和24 h时静息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有无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结果特耐联合TA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较高(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特耐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改良腰椎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LESPB组(L组)与TAPB组(T组),每组25例.剖宫产手术术毕即刻,L组产妇接受改良LESPB,T组产妇接受TAPB.使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分别于术后3、6、12、24、48 h对患者进行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共5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处理组术前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4 h、48 h通过自控静脉镇痛给予的舒芬太尼剂量,记录初次追加镇痛的时间,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处理组自控静脉镇痛中24 h、48 h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理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时间显著大于对照(P<0.01),且处理组术后4 h、8 h、12 h、24 h和48 h其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术后12 h和24 h的BCS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的Ramsay镇静和PONV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阻滞在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术后舒适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联合舒芬太尼PCIA,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PCIA。评估两组术后2、4、8、12、24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第1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清醒拔管时间和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清醒拔管时间分别为(9.5±2.1)、(4.4±2.3)h,24 h内患者按压镇痛泵次数分别为(6.5±4.0)、(15.6±7.4)次,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0.3±2.3)、(65.4±5.2)μg,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因按压镇痛泵次数较多,出现呕心、眩晕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定位准确,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将6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方对照组为舒芬太尼100 μg 氟哌利多5 mg;观察组为舒芬太尼50 μg 氟比洛芬酯100 mg 氟哌利多5 mg,术后4 、8 、12 、24、48 h观察两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静评分低于观察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 .认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8例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前20、5min,实验组、对照组分别静注氟比洛芬酯1m∥蝇、生理盐水5m1。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h内主动要求镇痛者7例,24h内重复要求镇痛2例,吗啡用量为(1.56±0.54)mg;对照组分别为26例、9例、(6.83±1.72)mg,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尚游 《山东医药》2014,(2):37-38
目的 观察氟吡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直肠癌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施行静脉自控镇痛.A组采用吗啡0.015 mg/(kg·h),B组用吗啡0.015 mg/(kg·h)+术前30 min氟吡洛芬酯注射液(凯纷)0.1 mg/kg静滴+拔管前30 min凯纷50 mg静滴.分别于术后3、6、9、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3、6、9 h VAS低于A组;B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发生率分别为10%、10%、15%,均低于A组的30%、30%和25%(P均<0.05).结论 氟吡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减重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术后慢性疼痛(CPSP)以及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肥胖症患者,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病房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3 d PSQI评分和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其中CPSP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获取。 结果与GA组相比,TAP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病房补救镇痛发生率明显减少,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3 d 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TAP组术后3、6个月CPSP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0.05)。 结论TAP阻滞运用于减重手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术后睡眠质量。TAP阻滞可能预防减重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 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U组、T组和L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麻、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单纯喉罩全麻。监测并记录患儿在麻醉诱导前( 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2 min(T1)、手术开始(T2)、退出镜头后缝腹膜时(T3)、拔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的用量、患儿清醒时间;记录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时U组MAP、HR分别为(75.3±6.6) mmHg、(94.3±6.7)次/min,L组分别为(73.2±5.7)mmHg、(93.4±6.5)次/min,T组分别为(89.3±7.6)mmHg、(112.3±7.2)次/min,U组、L组与T组相比,P 均<0.05;T4时 U 组 MAP、HR 分别为(75.4±5.7) mmHg、(93.5±6.2)次/min, L 组分别为(73.2±6.3)mmHg、(91.5±7.4)次/min,T组分别为(93.4±7.6)mmHg、(116.5±7.9)次/min,U组、L组与T组相比,P均<0.05。 U组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分别为(98.4±9.6)μg、(5.4±1.4) min,L组分别为(144.6±11.2)μg、(12.6±3.1)min,T组分别为(182.3±12.7)μg、(15.3±4.2)min,L组、T组与U组相比,P均<0.05。 U组发生苏醒期躁动0例、咽喉疼痛1例、喉痉挛0例,L组分别为6、2、0例,T组分别为5、6、3例。结论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患儿MAP和心率较平稳;与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喉罩全麻相比,瑞芬太尼用量小、患儿苏醒时间短、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老年患者术后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Ⅲ级,年龄65~80岁,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术后予氟比洛芬酯100~150mg联合吗啡1mg硬膜外注射;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应用硬膜外镇痛泵,吗啡0.05mg/mL复合罗哌卡因2mg/mL背景剂量2mL/h,PCEA单次剂量2mL/次。观察患者术后12h、24h、3611和48h作VAS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与PCEA镇痛相比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任子生  李恒林 《山东医药》2010,50(18):72-7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后路腰椎间盘减压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全麻下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开始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脂肪乳剂5 ml;术毕接镇痛泵,观察组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5μg/kg,对照组输注芬太尼10μg/kg,流量2 ml/h,自控剂量为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后0.5、1、2、4、8、12 h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舒适评分(BCS),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9.5±29.4)min、麻醉苏醒时间为(20.2±12.5)min,对照组分别为(175.2±33.8)、(24.7±7.8)min,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0.5、1、2、4、8 h的VA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BC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4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后路腰椎间盘减压内固定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方法 45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的患者,随机分成A、B和C组,各组15例.A组:麻醉苏醒前予以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麻醉后6,12小时再次静脉注射50 mg的氟比洛芬酯.B组:麻醉苏醒前予以接静脉镇痛泵含芬太尼1 mg和0.9%生理盐水100 ml,其浓度为1 μg/ml,每小时注射速度为2 ml.C组为术毕注射10 ml生理盐水,术后6小时再注入10 ml的生理盐水.对24 h 3组患者不同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C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 h,6 h,8 h和12 h比A、B组高(P<0.05),A组与B组在各时点上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A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腹腔镜快通道麻醉技术术后能达到有效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患者132例,均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均采用0.75%布比卡因2 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1 mL重比重液。其中,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入吗啡200μg行术后镇痛者45例(蛛网膜下腔组),术毕于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 mg行术后镇痛者48例(硬膜外组),术前行腹横肌平面( TAP)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同时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者39例( TAP+PCIA组),镇痛效果不佳时可静脉注射吗啡。结果各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AP+PCIA组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各组术后24 h内首次静脉追加吗啡时间以及静脉追加吗啡的使用量比较,P均<0.05。各组术后2、4、8 h疼痛评分比较,P均>0.05;各组术后12、16、20、24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TAP+PCIA镇痛可大幅减少静脉吗啡使用量,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更加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