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任高治疗膜性肾病型肾病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任高是中山医科大学内科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业医40余载,治疗膜性肾病(MN)型肾病综合征(NS),疗效确切,副反应少。笔者有幸随诊,现结合典型病例,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以平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以平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积累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肾脏病的治疗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用药规律,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亲聆教诲,收益非浅,现将陈老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以平中药治疗IgA肾病经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以平教授对 Ig A肾病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将 Ig A肾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两个阶段 ,急性期有风热上扰型和下焦湿热型 ;慢性期有气虚挟瘀型和阴虚挟瘀型。对于大多数病程较长的患者 ,常以慢性期两种分型为多见 ,故“祛瘀止血”是关键的治疗方法。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在急性期给予清热解毒或芳香化湿、清利湿热的方剂 ,可迅速控制感染 ,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洪钦国教授认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多缠绵难愈,病机多变,前期以脾肾气虚、精关不固为主,后期以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为主。治疗上,从脾肾亏虚入手,中西结合,分期论治,前期以健脾固肾为主,后期以温阳利水为主,并注重滋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的使用及咽炎的防治,为中医药治疗PMN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祛风除湿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脾肾亏虚夹风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IMN脾肾亏虚夹风湿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益肾祛风除湿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25/2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14/2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更明显(P <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前后BUN、Cr、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余仁欢教授根据肾病三因学说——主因、素因及诱因,提出从控制诱因、寻求素因、健脾为先、补肾活血等方面治疗膜性肾病的中医思路。强调在治疗肾病时,注重以当下病机为先,首先控制诱发因素,使疾病的发展趋势迅速得到控制;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患者,则仔细寻求患者体质因素和/或致病因素,重点辨别病位,见肾不治"肾";对于无明显素因和诱因的患者,强调治疗以脾胃为重点,脾肾同治,健脾为先;对于临床无症可辨的患者,则从该病脾肾亏虚的核心病机出发,并兼顾活血化瘀和祛风除湿的治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陈以平教授治疗膜性肾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例验案,介绍陈以平教授治疗膜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及治则方药;膜性肾炎属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初多为湿热内蕴,脾失健运,邪实正虚,治宜清热利湿,健脾活血,祛邪扶正,久则能两虚,气滞血瘀,治宜补肾养阴,活血化瘀,西药强的松宜逐渐减量至停用。 相似文献
13.
陈以平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经验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是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肾引起肾病变,其肾损害是除关节炎外的重要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原因尚未阐明;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等引起。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罕见,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态的改善,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而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尿酸性肾病(uricacidnephropathy,UAN)是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肾引起肾病变,其肾损害是除关节炎外的重要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原因尚未阐明;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等引起。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罕见,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态的改善,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而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统括尿酸性肾病的某个中医病名,但朱丹溪明确提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 相似文献
15.
方华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9):833-834
膜性肾病为一病理诊断学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膜性肾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类,国外报道其中特发性约占膜性肾病的80%,继发性者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较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典型病理特点为肾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