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及在加强监护病房(ICU)中的监护和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5例肺挫伤致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45例中治愈32例(71.1%),死亡13例(28.9%).结论 肺挫伤致ARDS死亡率高,在ICU中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01年ISTH/SSC DIC专业委员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收治DIC患者.结果 DIC患者87例,占同期ICU收治危重病人的1.03%;其中感染性疾病(39.1%)、创伤(20.7%)、大手术(11.5%)、重症胰腺炎(10.9%)是最常见原发病.DIC总病死率为63.2%,对病死率分别以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的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DIC患者死亡率为0,DIC患者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 DIC是北京地区ICU中常见危重症,病死率很高,且近年来并未下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管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ICU病房患者中选取100例,并按照有无多重耐药菌感染予以分组:感染组(n=23)为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感染组(n=77)为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ICU病房患者,就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控制管理对策.结果:①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时间、入住ICU病房次数、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性别七项指标,与未感染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对上述七个危险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未感染组之间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ICU病房人数过多、应用碳青霉素烯类药物、置管时间较长、应用多种抗生素等,而采取相应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4.
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老年患者1004例,142例于ICU死亡,106例出ICU后死亡,对142例患者行年龄分组统计处理,并调查疾病分布特点;将ICU内、外器官功能衰竭数与病死率行对比研究,检验各种危险因素对死亡影响.结果 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死率呈增高趋势;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功能障碍器官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当有5个或5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时,病死率接近100%.从器官功能障碍分布来看,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1.3%,病死率却低;致死性最高的功能障碍器官是:血液(65.3%)、肾(61.3%);ICU内外致死的障碍功能器官不同.结论 老年危重病患者的重点疾病是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注意保护各脏器功能,早期预防MOF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现状,以进一步探讨镇静-镇痛策略对该类患者ICU不适住院经历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15日-2006年8月15日,对全国31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所有转出ICU的清醒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分类,机械通气时间,所接受的镇静-镇痛治疗,以及包括紧张害怕、情绪低落、睡眠不良、疲劳感、口渴、疼痛等6项内容的ICU不适经历情况.结果 163例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清醒患者中,出现ICU不适经历的比例高达96.9%,其中83例(50.9%)出现严重不适.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严重不适经历发生率为59.7%,与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44.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1例未给予任何镇静、镇痛治疗,其严重不适经历发生率(73.8%)显著高于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37.3%,P<0.01).以镇痛为基础的镇静治疗方案对严重不适经历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OR=0.125;95%CI:0.052~0.298;P<0.01),单独应用镇静剂或镇痛药保护作用差.结论 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可有效降低ICU严重不适经历的发生率.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接受系统镇静-镇痛治疗的比例较低,对ICU医师进行系统镇静-镇痛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CU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8-12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007年为32%,2008年为42.5%.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占68.7%, ICU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68.2%.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人员疏散问题是防震减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地震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疏散到预先设定的疏散地域是防震减灾研究的重点[1].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员结构复杂,病员又以危重症患者居多.人员、设备的复杂性决定ICU在地震时疏散的难度及疏散措施不同于其它机构.5·12大地震时,我院ICU在30 min内将全体人员及必要设备从6楼安全疏散到安全地域,未发生人员伤亡,危重病人的病情未受到明显影响.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地震时ICU安全疏散的影响因素及疏散措施,并对类似紧急情况下ICU安全疏散预案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ICU)内心血管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舒适模式。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舒适度评分,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适评分、负性情绪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对ICU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具有高度的护理舒适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HRCT定量评价不同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7级支气管径线,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多平面重组方式重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测量其4~7级支气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各参数,并与肺功能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的气道壁各径线与肺功能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1)呈负性相关(r=-0.416~-0.614,P<0.001),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33,P<0.001),与25%最大呼气流量(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5,P<0.001)。壁厚度与外直径的比率(TDR)与FEV1呈负性相关(r=-0.048~-0.593,P<0.001),与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26,P<0.001),与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1,P<0.001)。结论 HRCT所测量的COPD气道壁径线,尤其WA%和TDR与肺功能有较好的负性相关性。HRCT能显示COPD患者4~7级支气管的解剖细节且所得气道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p)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使用呼吸机引起的肺炎其痰标本中检出的169株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利用WHONE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其中G-菌占76.92%、G+菌占23.08%。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占20。12%,鲍氏不动杆菌,占18.34%、铜绿假单胞菌,占12.43%。G-菌对亚胺培南已出现耐药菌株。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达70.00%以上。结论:由于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都是ICU病房收治的通常患有基础病,和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危重病人。其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基本上以高度耐药菌为主。并且,肺炎克雷伯菌排第一。  相似文献   

11.
绝大多数住进ICU病房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都需要及时合理的给氧,这是此类病人护理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所在。笔者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就ICU中如何正确合理地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给氧进行探讨,以供护理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多发伤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收集1999年1月~2008年12月上海市长征医院急救科ICU(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715例多发伤合并严重并发症伤员的临床资料,按年代分为两组,A组:1999年1月~2003年12月284例,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19例;B组:2004...  相似文献   

13.
急诊重症病人异常心理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康复整个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急重症病人的异常心理对治疗和护理的不利影响更大。这是因为急诊重症病人的病情多是突然发生的,而且进展快速,有时还会直接威胁患生命。所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特殊环境易使病人产生恐怖、绝望、焦虑等异常心理。我们对162例急重病人异常心理反应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患病初期这些病人恐怖心理的发生率为90.1%.否认心理的发生率为5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CT评价系统联合血浆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1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ICU时的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生存组,分析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D-二聚体对SAP患者ICU预后的影响及其联合预测价值。结果 116例SAP患者ICU病死率26.72%(31/116)。死亡组患者年龄、年龄≥65岁占比、入院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414,95%CI=1.118~10.424)、MCTSI评分增高(OR=1.815,95%CI=1.265~2.606)、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OR=2.709,95%CI=1.493~4.917)、APACHEⅡ评分增高(OR=1.109,95%CI=1.008~1.220)是SAP患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的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4~2020-04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1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改良的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口腔总并发症明显降低,机械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10年间综合ICU病房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1997~2007年ICU患者标本分离出的2454株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仍以G-杆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取代铜绿假单胞菌成为检出率最高病菌,G+球菌和真菌的数量逐年上升,尤其真菌的分离率明显增加。ICU病房内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G-杆菌具备良好的抗菌活性,但是近期也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泛耐药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G+球菌。结论ICU病房内主要病原菌种发生了变化,病原菌耐药率进行性升高,面临抗生素选择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5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ICU(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常见的感染,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994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57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加强监护病房(ICU)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多学科、多功能的复合体。国内 ICU 于7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如何协调好 ICU 的各种功能,使其在重危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烧伤病房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烧伤病房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对2003年~2006年期间住院烧伤病人的创面或血液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26株,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居首(占55.89%),革兰氏阳性(G+)球菌位居第二(占38.78%);526株中金黄色葡葡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杆菌菌株均在60株以上,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杆菌对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在35.68%~90.46%之间.结论:烧伤病房病原微生物仍以G-杆菌居首,G+球菌位居第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100%,对头孢拉啶、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抢救ARDS/MODS的疗效,探讨诊断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将1996-06~2006-12收入ICU中心的624例危重急症病例按统一标准筛选出符合ARDS/MODS 64例,根据ICU专业建设不同年份分为1996-06~2000-12(A组n=21)、2001-01~2004-06(B组n=22)、2004-07~2006-12(C组n=21),3组均按高海拔地区ARDS/MODS评分系统相关指标参数进行统计,比较3组入住ICU的APACHEⅡ、MODS、SSS评分、住ICU时间、带机时间和结局。结果:住ICU时间、带机时间C组明显短于A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个不同时期MODS多脏器指标参数、APACHEⅡ总分、MODS总分评估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由普通病房转入ICU时间、上机时间、上机适应证的掌握和诊断救治技术等因素是影响治疗结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