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外侧髌旁切口膝关节半伸直位关节外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其中胫骨上1/4骨折1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7例;均符合髓内钉固定治疗。24例患者均采取经外侧髌腱旁入路,关节外髓内钉植入技术,并得到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客观的活动度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来反映膝前痛程度、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由于采用了髌旁外侧切口,切口均良好愈合。所有24例患者在术后3~6周的随访期间,80.16%的患者有膝前疼痛;但术后3个月的随访显示79.6%的患者膝前疼痛均消失,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及活动度均较满意。根据VAS评分及活动度评分,优15例,良7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1.66%。各年龄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外侧髌旁切口膝关节半伸直位关节外髓内钉技术,尤其对于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者,可以大大减少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的概率,而且手术复位操作简便,影像学透视优势明显。术后膝关节膝前痛的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胫骨上1/4骨折及胫骨干骨折合并髌骨前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 2009年7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7 ~ 70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 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伤,用甲钴胺片保守治疗2个月后恢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25例胫骨远端骨折,评价其在胫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价值。随访6个月~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对于胫骨远端骨折采用外侧解剖型钢板,手术简单有效,并发症少,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I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采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19个月,平均13.5个月.参照Merchanf评分,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 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可兼顾外侧平台骨折的外侧柱及后外侧柱骨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28例,按Schatzker分型:4例Ⅰ型骨折用1~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10例、Ⅲ型5例、Ⅴ型3例、Ⅵ型3例骨折用胫骨外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Ⅱ、Ⅲ型塌陷骨折撬拔复位后所致空隙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Ⅴ型骨折内侧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Ⅳ型骨折3例用胫骨内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予以修复,单纯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中1例全部摘除,2例部分摘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部分摘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中1例修复,2例未行修复。结果经1~3年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共计23例,优良率82.1%。结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塌陷骨折的适宜植骨、膝关节稳定的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五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施强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4):425-426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治疗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小腿中下段前外侧单一切口,采用胫骨内固定的同时进行腓骨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14个月,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肢体畸形及肌肉挛缩并发症。结论:对于闭合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特别是合并有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病例,采用改良前外侧单一手术切口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入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前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43%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4.29%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选择双外侧手术如路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一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半月板根部撕脱骨折和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例成功治疗,对此类患者手术方式和康复方案提供了一种参考。病例描述:患者男性,35岁,以“跌倒致右膝肿痛、活动受限1天”为主诉来我院就诊。骑电动车摔倒后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完善检查诊断:1、右膝胫骨髁间棘骨折;2、右膝前交叉韧带损伤3、右外侧胫骨平台骨折;4、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5、右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结果:患者3个月骨折愈合,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中。结论:我们的联合关节镜技术能够很好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半月板根部撕脱骨折和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镜在下肢骨折合并膝不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4年7月~1996年6月,共收治1062例、1119个股骨或胫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495个,胫骨骨折624个。176例膝关节有症状且具有不稳定现象者予以关节镜手术。结果平均随访(25.3±10.7)个月。136例(12.8%)有十字韧带损伤。其中前十字韧带损伤101例(74.3%),后十字韧带损伤35例(25.7%)。自附着处撕裂及部分撕裂多于间质撕裂及完全撕裂,半月状软骨在前十字韧带损伤者为42.6%,在后十字韧带损伤者为60%。但半月状软骨关节囊韧带破裂多于半月状软骨本体损伤,旋转性不稳定多于单纯不稳定。骨软骨骨折亦常见。十字韧带损伤需手术治疗者占33.8%。行手术治疗者Lysholm评分为84,非手术治疗者为79。膝活动度:弯曲(129.1±10.4)°,伸直(2.1±1)°。结论在股骨或胫骨骨折且膝关节有症状或具有不稳定现象者行关节镜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合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病例67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3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关节僵硬及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2.4%,其中骨不连发生率为13.4%。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1.
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骨折块位置特殊,且该部位有腓骨小头及血管神经束的遮盖,术中难以直接暴露骨折部位。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手术方法的改进,一些新的手术入路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多种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作一综述。为临床该类型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中老年胫骨平台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0~55岁,平均48岁。骨折按Scha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9例。术中取内后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前外侧及后内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常规摄X线片。术后3个月后逐渐完全负重,最后1次随访时按Honkonen-Jarvinen 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骨折愈合20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中老年胫骨平台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0~55岁,平均48岁。骨折按Scha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9例。术中取内后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前外侧及后内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常规摄x线片。术后3个月后逐渐完全负重,最后1次随访时按Honkonen—Jarvinen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骨折愈合20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70岁,平均49.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7例。平台前外侧骨折6例,前内侧骨折11例,前内、前外广泛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平均6.5d。22例均采取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X线片下骨折线消失为准)以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73.4±40.3)min,术中出血量(187.5±53.1)mL,术后住院时间(16.3±4.6)d,骨折愈合时间(31.2±7.5)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4.9)个月;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HSS评分为(84.6±17.3),优良率为81.8%(18/22),两侧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对组织损伤小,骨折端暴露充分,利于直视下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前外侧组)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外侧组)。前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9例,Ⅴ型22例,Ⅵ型9例;后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10例,Ⅴ型20例,Ⅵ型1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前外侧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χ2=4.0897,P=0.04310.05。结论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保护后外侧骨折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应力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国产胫骨交锁髓内钉,在硬膜外麻醉下,以骨折处为中心取胫骨前外侧入路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整复胫骨骨折后用持骨钳固定,在胫骨结节上方,平台下1cm处用骨锥钻透骨皮质进入髓腔,插入选好的髓内钉,于髓内钉两端穿透骨皮质,各置入两枚镁钉。结果: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胫骨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具有卓越的防旋和抗短缩能力,为复位后的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可允许患者早期负重和肢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及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19例采取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及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2岁,平均38.1岁;左侧10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显露骨折、复位、植骨并钢板固定,同时修复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通过比较术前健侧与术后即刻的胫骨平台内翻角(PT角)、后倾角(PS角)评价骨折的复位质量;通过比较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时的PT角、PS角评价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稳定性;同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4.2周;比较术前健侧与术后即刻、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时的PT、PS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58、0.143、0.374、0.079);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SS评分为82~94分,平均86.7分。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及后柱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7~65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伤1例.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术前根据后外侧主要骨折块的压缩、大小、方位,在直视下复位骨块并充分植骨,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于腓骨头上方尽量偏后放置固定后外侧骨块.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及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手术时间55~95min,平均72.7min;术中出血量50~125mL,平均75.5mL.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区感染、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2.4周.术后1年随访时未见明显角度丢失及关节面的再次塌陷.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2~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膝关节总伸屈度110°~150°,平均128.6°.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8例,优良率100%.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3D打印辅助下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供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累及胫骨近、远端骨折的42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胫骨干骨折均为C2型(多段骨折)、C3型(不规则)骨折;累及踝关节19例,累及膝关节23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功能满意35例(83%),可6例(14%),不满意1例(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可使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最大限度地恢复胫骨与腓骨骨的相对长度、胫骨管状结构重建、关节面的平整、膝-踝关节面的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Ⅰ期与择期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开放性胫骨干骨折Ⅰ期与择期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102例123侧开放性骨折,分别按急诊清创后直接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和择期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随访半年以上,骨折全部愈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2侧胫骨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缺损,但无感染,均行肌皮瓣修复,愈合后未影响肢体功能。Ⅰ期髓内钉内固定组在手术总时间、住院日、住院费用、抗生素用量、部分负重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择期手术,而手术后的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发生的危险性不是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彻底清创、条件允许时可以Ⅰ期手术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