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在南京四所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1014人份,进行隐孢子虫感染调查。每份粪便涂片后先用金胺-酚染色法过筛检查卵囊,发现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改良抗酸和沙黄-美蓝染色法检查。结果,金胺-酚染色法阳性13例,用后两种染色法都找到卵囊;可疑者5例,后两种方法卵囊均为阴性。金胺-酚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联用时,方法简便,效果好。卵囊少时,沙黄-美蓝染色法不易发现阳性。  相似文献   

2.
人体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病系由隐孢子虫(Crytosporidium)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原虫病.Meisel等1976年首次发现2例以来,世界各地已有陆续发现.Mata等在哥斯达利加7~25%的学龄儿童中查到隐孢子虫,而Jokipi等在门诊1442例患者系统粪检中9.1%发  相似文献   

4.
隐孢子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广泛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已被公认为重要的致人类腹泻肠道病原体之一,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人的隐孢子虫病列为艾爱滋(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目前,隐孢子虫有效种已达到18个,基因型40多个。本文主要对隐孢子虫种类鉴定特征,尤其是遗传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提供最新的分类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隐孢子虫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隐孢子虫是人与某些家畜家禽的一种重要的分布广泛的腹泻病原虫、根据Current统计,在1980年前,全世界发表的有关隐孢子虫病文献不足30篇;但到1991年7月则迅速增加到950篇以上。本文仅就隐孢子虫病免疫学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隐孢子虫抗原 Tilley和Upton采用SDS-PAGE、Westernblot、植物血凝素结合和~(125)I表面标记等多种方法研究感染哺乳动物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相似文献   

6.
7.
隐孢子虫和羊隐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羊隐孢子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对羊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分类、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隐孢子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是Tyzzer于本世纪初(1907)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首先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寄生原虫。1976年美国首次报道了人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目前隐孢子虫已成为美国引起腹泻的六大病因之一,也是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发展中国家的腹泻病人中有3~13%属隐孢子虫感染,而在发达国家的腹泻病人中则仅为  相似文献   

10.
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隐孢子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CP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最常见症状为腹泻.由于该病对免疫缺陷者易于罹患,因而20世纪80年代随艾滋病(AIDS)的发现,大大推动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人体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 ,主要在宿主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完成生活史。 190 7年由Tyzzer首次从实验小鼠胃粘膜中检出。自 1976年Meisel等〔1〕首次在美国报告了 2例人体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 diosis)以来 ,世界各地报道的病例数迅速增加。本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腹泻呈自限性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艾滋病 (AIDS)患者感染隐孢子虫时 ,常发生持续性腹泻 ,导致脱水、营养不良 ,甚至死亡。自 1981年第 1例AIDS患者在美国报道后 ,隐孢子虫即被确认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的重要机会性致病病…  相似文献   

13.
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是本世纪初由 Tyzzer 首次描述的,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七十年代,隐孢子虫引起几起哺乳类动物的肠炎爆发,从而被重新认识。1976年美国首次报道人隐孢子虫病,嗣后,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生本病感染。1982年报道几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继芬兰、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先后报道本病患者之后,隐孢子虫被公认是引起人类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隐孢子虫病呈全球性流行,已报道的地区包括五大洲近30个国家。大规模的选择性人群调查表明,发达国家阳性率在0. 6~20%;发展中国家为4~20%。免疫缺陷患者、低年龄组儿童等重点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本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有时在人群中暴发流行。本病发生与接触动物与否、生活习惯等有一定的关系。诊断以粪检为主。目前,本病缺乏特效治疗药物。积极阐明发病机制,加紧发展体外培养和诊断技术,掌握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寻找特效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类严重的机会致病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隐孢子虫卵囊很小,在光镜下观察缺乏明显的特征,检测相当困难.为寻找高效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在隐孢子虫分子检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对各种PCR以及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76年 Nime及 Meisel等[1 ,2 ] 首先报告人的隐孢子虫病。此后证实隐孢子虫可致急性肠道感染 ,临床特征是腹泻。免疫正常人群感染呈自限性 ,免疫缺损者特别易感 ,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腹泻 ,并可发生胃肠道外感染甚至可导致死亡。目前已经证明 ,隐孢子虫病是一人畜共患疾病 ,分布广泛 ,世界上已有六大州 74个国家 ,至少 30 0个地区发现隐孢子虫病流行。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腹泻患者中 ,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 0 .6 %~2 0 %与 4 .0 %~ 2 0 % [3] ,是致儿童和免疫缺陷病人腹泻的重要的病原。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5 0 0 0万 5岁以下儿童感染…  相似文献   

16.
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隐孢子虫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免疫、病理生理的特点及其临床表现 ,介绍了诊断、  相似文献   

17.
隐孢子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儿童、免疫缺陷和断奶前的动物更为易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无可用的疫苗。实验室诊断方法不仅能确诊感染病例,而且能够区分虫种和基因型,这些对于区分感染来源、确定传播方式和提供与暴发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费时费力的诊断方法已被新的检测和分型技术所取代,并应用到临床和环境监测。本文对近年来隐孢子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地区婴幼儿隐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孢子虫病是近10多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常见于营养状况与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临床以持续性腹泻为主要表现c传播途径以粪一口为主。诊断以便检为主。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发病后预后良好,病变自限;免疫功能缺陷者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治疗尚无特效药“‘。Nime”’1976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人体隐抱子虫病。国内韩范‘’if987年在南京首次发现此病,而后在江苏、安徽、福建、山东、云南、湖南、河南、陕西、内蒙古及上海等省区市先后发现本病。兹将对黑龙江地区婴幼儿本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  相似文献   

19.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CPS)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其程度及病情与机体免疫状况有关,免疫功能正常者,腹泻自限,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婴幼儿和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非但对CPS特别易感,而且一旦感染CPS后,病情严重,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研究对隐抱子虫病有效的药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隐抱子虫病治疗的报道作一综述。1化学合成药物迄今已试用过百余种化学合成药物治疗隐孢子虫病[1],多数均无疗…  相似文献   

20.
人体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江苏省城乡7个居民点进行人体感染隐孢子虫情况的调查,各点均查见隐孢子虫感染者,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7%-3.8%,平均为 1.6%(97/6 221);其中儿童的为 1.8%(89/5 089),成人的为0.7%(8/1 132)。在门诊病人中隐孢子虫检出率为3.3%(39/1 172),其中儿童的为 3.6%(38/1 056),成人的为0.9%(1/116),病例来自徐州市及毗邻的江苏、安徽两省的8县。136 例隐孢子虫感染者中,婴幼儿为 65.4%(89/136),是本病的多发人群组。腹泻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组有 69.1%(94/136)出现腹泻,呈水样便或粘液稀便。本文对患儿隐孢子虫感染与免疫,本病的流行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