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内微量注射催产素(oxytocin,OT)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后胃黏膜细胞胃泌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注1 h的GI/R损伤模型,于单侧PVN微量注射OT.肉眼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实验技术观察了PVN微量注射OT对胃黏膜细胞胃泌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VN微量注射OT可明显减轻GI/R损伤;PVN内微量注射OT能明显减少GI/R后胃黏膜细胞胃泌素的表达,侧脑室给予OT特异性拮掂剂atosiban后阻断OT对大鼠G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使胃泌素的表达增加.结论 PVN微量注射OT后对GI/R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在脑内是由OT受体介导的,在胃黏膜局部与抑制胃黏膜细胞胃泌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模型(夹闭腹腔动脉30 min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0.5、1、32、4 h取胃,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黏膜NF-κB p65。结果大鼠GI/R后引起胃黏膜损伤,再灌注1 h时损伤最明显,随后降低,24 h接近正常。GI/R后胃黏膜NF-κ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量增多,与胃黏膜损伤变化规律一致。结论NF-κB在大鼠GI/R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活素A在WKY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的表达及其对动脉压的影响,阐明激活素A通过PVN调节动脉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KY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激活素A、激活素Ⅱ型受体(ActRⅡA和ActRⅡB)和信号传导蛋白Smads mRNA在PVN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ctRⅡA蛋白在PVN中的表达情况。PVN核团微量注射外源性激活素A,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动脉压的变化。原代培养WKY大鼠PVN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激活素A处理组,RT-PCR法检测PVN神经元中ActRⅡA、ActRⅡB和Smads mRNA表达水平。结果:WKY大鼠PVN中存在激活素A及其受体、Smad2和Smad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VN神经元表达ActRⅡA蛋白。PVN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激活素A后,与给药前比较,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激活素A处理组大鼠体外原代培养PVN神经元中ActRⅡA和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结论:激活素A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通过PVN调控动脉压,其作用与ActRⅡA-Smad3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电刺激PVN对GI/RI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电解损毁PVN的手段,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 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 h制备GI/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的明显损伤,电刺激PVN后GI/RI明显减轻,而且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电刺激PVN对G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kB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核因子kB(NF-kB)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u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CI/R)模型(夹闭腹腔动脉30min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0.5、1、3、24h取胃,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黏膜NF-kB p65。结果大鼠GUR后引起胃黏膜损伤,再灌注1h时损伤最明显,随后降低,24h接近正常。GI/R后胃黏膜NF—k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量增多,与胃黏膜损伤变化规律一致。结论NF-kB在大鼠CI/R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注1 h的GI/R损伤模型,于静脉注射PDTC后,肉眼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运用免疫组化及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实验技术,观察PDTC对大鼠GI/R后胃黏膜细胞坏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明显损伤,静脉注射PDTC 200 mr/ks可明显减轻GI/R损伤,并使胃黏膜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静脉注射PDTC对G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段脑组织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Pulsineui-Brierley法建立大鼠I/R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1组)、缺血30min再灌注后0、2、4、6、8、10、12h组,于在脑组织臂旁核、室旁核、杏仁核、蓝斑所在部位作冠状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脑I/R2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I/R8h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核碎裂、消失,间隙增宽,结构疏松,神经细胞局部溶解、液化性坏死范围较广。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脑组织不同部位NF—κB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R2、4、6、8、10、12h组NOS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NOS表达于8h时达高峰,8~12h呈下降趋势。NF-κB表达于0~8h呈上升趋势,8~12h较稳定。结论:NOS、NF-κB在脑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一氧化氮(NO)在调控中起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核因子KB(NF—κB)在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人离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中活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细胞以缺氧(5%CO2、1%O2、94%N2)+兀糖KR液模拟缺血、缺氧,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组(使用10μmol·L^-1PDTC预处删胃黏膜上皮细胞24h)于模拟缺血1h、再灌注6h后细胞凋亡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明显下降(P〈0.01)。②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内极少有NF—κB表达,I—R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绀NF—κB核转化现象减轻,胞核染色明显减少。③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黏膜上皮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DTC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模拟缺血/再灌注能增加人肖黏膜上皮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NF—κB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产的作用;PDTC叮以抑制细胞凋亡,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萍  张岫兰  卢启明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155-156,17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黏膜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在21例Hp阴性慢性胃炎和48例Hp阳性慢性胃炎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用悉尼分类标准对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和Hp密度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NF-κB p65主要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p阳性慢性胃炎胃黏膜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1),且NF-κB pa5的表达与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的程度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 p65表达增加,提示NF-κB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NF-α和AngⅡ在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eNOS的表达变化以及NF-κB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和未预处理的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用TNF-α和AngⅡ分别来进行干预,后用RT-PCR来检测eNO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来检测eNOS和IκBα的蛋白表达,EMSA来检测NF-κB的活性,TUNEL法来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在TNF-α和AngⅡ的干预下,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发生显著增加(P〈0.05);NF-κB的抑制剂PDTC能抑制TNF-α和AngⅡ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发生,但未能抑制住TNF-α和AngⅡ引起eNOS表达的下降.结论 在TNF-α和AngⅡ作用于内皮细胞时,eNOS和NF-κB对防止细胞凋亡都有保护作用,但NF-κB没有参与TNF-α和AngⅡ引起eNOS表达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预处理在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hypoxia/reoxygenation,H/R)中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3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000U/k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2组各15只大鼠于给药24h后,采取心肌,以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效应酶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炎性细胞因子TNF-α蛋白表达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DNA结合活性,其余15只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 7%)12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h,予H/R损伤,采取心肌,检测以上各指标。结果H/R损伤前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心肌NF-κB DNA结合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H/R损伤后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水平,NF-κB DNA结合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EPO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蛋白表达水平,NF—κB DNA结合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EPO预处理在心肌H/R损伤中具有抑制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抗炎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NF-κB激活的负反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贺国洋  李娜  朱慧芳  千新来 《广东医学》2012,33(8):1094-109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Gs)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细胞内分布状态,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NF-κ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和Rg1组中,NF-κB p65主要分布于胞质;而AngⅡ组NF-κB p65主要分布于胞核,出现明显的核移位;与AngⅡ组比较,AngⅡ+Rg1组NF-κB p65胞质分布增多,胞核分布减少,Rg1组可明显阻止Ang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Rg1组、AngⅡ组和AngⅡ+Rg1组NF-κB p65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一定程度逆转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止Ang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Ir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Irb抑制GMC炎症因子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 Ang Ⅱ刺激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n=4):对照组、Ang Ⅱ刺激组、Ang Ⅱ和3种不同浓度(10-5mol/L、10-6mol/L、10-7mol/L)的Irb共孵育组.分别采用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 κB、NF-κB的表达水平和GMC内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酶联免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MC内NF-κB p65核易位情况,计算核易位阳性率.结果 与Ang Ⅱ刺激组比较,其他各组MCP-1、I κB、NF-κB水平及MCP-1 mRNA表达均明显较低(P<0.05或0.01);与低浓度Irb组比较.高浓度Irb组MCP-1、IκB、NF-κB、MCP-1 mRNA表达及中浓度Irb组MCP-1水平均明显较低(均P<0.05);与中浓度Irb组比较,高浓度Irb组MCP-1、IκB、NF-κB水平及MCP-1mRNA表达均明显较低(均P<0.05).结论 Irb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 B的活化,降低GMC MCP-1的表达以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单核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HI)大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假手术组(Sham):仅开腹,不阻断肝血流;b组I/R组;c组干预组(NAC)。b、c组均阻断肝大部血流后恢复灌注,其中c组于阻断血流前1 h,腹腔注射NAC(500 mg/kg)。各组大鼠于再灌注3 h后开腹,采血,切取肝左中叶常规病理检测: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检测NF-κB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R组大鼠血清ALT与AST的活性、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计数及NF-κB表达比均明显高于S组(P〈0.01),肝脏在光镜与电镜下的显微与超微结构损伤明显;NAC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I/R组(P〈0.01),但差于S组(P〈0.01)。结论I/R大鼠肝脏组织内NF-κB的表达增加,NA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急性肝损伤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IκB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IL-1β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化、p65亚基核转位以及IκBα和IκBβ的降解。结果:正常培养状态下,系膜细胞可组成型表达TNF—α和IL—1β,而不表达IL-1αmRNA,AngⅡ刺激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上调,NF—κB特异性抑制剂2-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AngⅡ诱导系膜细胞NF—κB活化,p65核转位及胞质内IκBα和IκBα的降解。结论:Ang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可能通过NF—κB/IκB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弥漫性脑外伤后耳蜗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及阿魏酸钠治疗组,以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弥漫性脑外伤后NF-κB表达的变化及阿魏酸钠对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外伤后24,72,168h的耳蜗组织内,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而阿魏酸钠治疗组,NF-κB表达较损伤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外伤后耳蜗内NF-κB表达显著增高,阿魏酸钠对耳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NF-κB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学病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3h起,SAP组胰腺组织中NF-κB p65即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12h与3h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表达(P〈0.01)。结论NF-κB的活化作为始动因子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NF-κB表达与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抑制NF-κB的表达有可能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室旁核注射apelin-13对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的作用及细胞机制.方法 室旁核注射apelin-13,制备GI/R模型;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单纯GI/R组相比,室旁核注射apelin-13能明显增加GI/R后胃黏膜细胞的损伤,同时可以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及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室旁核注射apelin-13对大鼠GI/R损伤具有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肺缺血再灌注中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肺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肺再灌注组(I/R,n=40)、甲基强的松龙组(MP,n=40)、对照组(CG,n=40),每组又分为1、2、3、6h四个亚组,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2、4和6h取材。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NF-κB的表达。结果 NF-κB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或胞浆,其表达强度肺再灌注组高于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对照组,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NF-κB表达增强,再灌注组的表达强度高于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 NF-κB参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蓝桉油对单核细胞THP-1核因子-κB核转位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蓝桉油对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株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活化的影响。方法:蓝桉油(1、10、100mg/L,30min)预处理THP—1细胞,经脂多糖(LPS,1mg/L,30min)刺激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THP—1细胞NF-κBp65亚基(NF-κB/p65)定位;Western-blot法分析细胞核内NF-κB/p65水平。结果:免疫荧光分析显示,正常细胞NF-κB/p65荧光标记主要分布于胞浆区,核区很少,LPS刺激后NF-κB/p65荧光标记浓集于核区,胞浆区少见;但经蓝桉油(100mg/L)预处理后,LPS刺激的THP—1细胞NF-κB/p65荧光标记则主要位于胞浆区;Western-blot分析显示,在正常THP—1细胞核蛋白中有低水平的NF-κB/p65表达,经LPS刺激,核内NF-κB/p65表达明显增高;蓝桉油预处理后,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核内NF-κB/p65高水平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蓝桉油预处理阻止了LPS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从而抑制了其活性功能的发挥。蓝桉油可抑制LPS刺激引起的NF-κB核转位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