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48 h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皮下注射,1次/d,连用14 d。结果:实验组血小板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对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下降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 26例急性白血病,采用自身时照研究,给予常规和大剂量化疗,化疗联合rhIL-11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联合rhIL-11治疗与未联合rhIL-11相比,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上升最高值及输注血小板悬液的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rhIL-11治疗中,常规组与大剂量组合比,血小板上升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注血小板的量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用rhIL-11可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血小板悬液的输注,降低因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诱导化疗结束后用rhIL-11(1.5mg/d)皮下注射,连用14d;对照组50例,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不给予rhIL-11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输注单采血小板数量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水肿、乏力、恶心和肌肉关节酸痛等,治疗组程度较轻,而且在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 rhIL-11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榆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93例患者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化疗后给予rhIL-11皮下注射;对照组81例患者化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但化疗后不给予rhIL-11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CR+PR)76例,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总有效率75.0%;对照组CR+PR65例,血小板自行恢复占6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耐受性良好,确实能提高AL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的数量,有利于及时开始第二疗程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2组化疗均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或≥20×10^8/L但有出血倾向时,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小板;观察组血小板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于化疗结束后注射rhIL-111.5mg/次,1次/d,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停用。观察2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及恢复至100×10^9/L时间、化疗期间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输注量以及2组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时间、血小板输注量、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IL-11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为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临床资料显示,在淋巴瘤和其他实体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rhIL-11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加速血小板恢复,从而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但是,迄今为止,应用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对国产注射用IL—11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组人自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009年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几的肺癌患者共40例,其中TPO组和IL-11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化疗后TPO组和IL-11组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别为(58.6±13.6)X109/L和(59.3±12.1)×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恢复最高值,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TPO组中有2例输注外源性血小板,IL-11组有4例(P〉0.05)TPO组和IL-1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60%(P〈0.01)。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用rhTPO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徐丹  孟凡义  易正山  孙竞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28-2030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14例,其中治疗组6例(实验组)在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至最低时,皮下注射rhIL-113μg/d及rhG-CSF250μg/d,连用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至10×109/L左右时(采集干细胞时)停药。单用rhG-CSF组为对照组。结果:采集前外周血血小板、CD34+细胞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采集产品的CD34+、CD34+/CD38-、CD34+/CD41a+、CD34+/CD42b+细胞数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实验组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为14.5d,对照组为20.2d(P=0.06)。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关节疼痛及水肿,均为Ⅰ~Ⅱ级。结论:rhIL-11与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AL患者60例,其中32例在化疗结束后BPC≤30×109/L时用rhIL-11治疗,1.5mg/d皮下注射,连用7~14d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以上时停药。观察rhIL-11的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法检测用药前血清IL11水平,RT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IL-11受体α(IL11Rα)基因的表达,分析三者关系。以28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患者组(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4例)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40±7.24)×109/L、(98.70±9.37)×109/L;对照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5例)为(42.50±6.38)×109/L、(70.30±7.12)×109/L;rhIL11用药患者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rhIL11用药患者组1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16~32U;对照组19例,平均为32~48U。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乏力、肌肉疼痛,5例出现短暂房性心律失常,减量或停药后消失。显效组用药前平均IL11水平为(21.81±1.88)ng/L,低于无效组(35.75±2.10)ng/L(P<0.05);其IL-11Rα相对水平为0.3552±0.0224,高于无效组(0.1692±0.0066)(P<0.05)。用药前血清IL-11、单个核细胞IL-11Rα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用药后IL-11水平与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rhI-11治疗AL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检测用药前血清IL-11水平和单个核细胞IL-11Rα的表达对预测rhIL-11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症是肿瘤病人放、化疗后常见并发症,限制了大剂量化疗的应用,也是病人不能按时完成化疗方案的主要原因。白细胞介素-11(IL-11)是近年发现的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增生,诱导巨核细胞成熟、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国外已有报道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有明确的促血小板恢复作用。本文旨在进一步观察国产rhIL-11上市后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升高至75×10~9/L及100×10~9/L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青岛市儿童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2008年新发ALL共31例为实验组,于CAT巩固化疗结束后24h测血小板,当其≤50×10^9/L时,给予50μg/kg或1.5mg/d皮下注射rhIL-11,连续应用7~14d或应用至血小板达到正常水平。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2001年新发ALL病儿33例为对照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对照组于巩固化疗结束后不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结果化疗结束后两组血小板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用药后7、14d比较,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均有显著性(r=3.275、3.198,P〈0.01)。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r=2.425,P〈0.05)。应用rhIL-11后,仅1例出现下肢关节疼痛、乏力,4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1例出现头晕,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rhIL-11可明显升高儿童ALL化疗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下降的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裘红英  李琳洁  李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82-2083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长春新碱(VCR)联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对28例CIT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1次/d,连续4周,后4周隔天1次,VCR2mg/d,每周1次,连续8周。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7%,对照组有效率2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AIgG在治疗后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1和VCR联合治疗CITP,能获得较高的缓解率,而且无严重的毒副反应,是治疗难治性CITP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我科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脐血输注治疗白血病化疗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血病往往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而停止化疗或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出血引起死亡 ,严重制约了治疗效果。我们从1994- 0 5~ 1995 - 10采用脐血输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白血病共 14例 ,其中慢性白血病 7例 (慢粒 5例 ,慢淋 2例 ) ,MDS2例 ,急性白血病 5例 (急淋 1例 ,急非淋 4例 )。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低于 3× 10 9/ L 者 12例 ,其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49岁 ,血小板减少低于 5 0×10 9/ L 者 11例 ,其中男 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化疗后给予rhIL-11治疗,对照组35例化疗后未给予rhIL-11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血小板最低值至恢复正常时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9±3.5)×109/L与(29.8±5.7)×109/L,t=2.8787,P<0.01].治疗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3.3)d与(9.6±3.2)d,t=3.3196,P<0.01].治疗组血小板最低值至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3.1)d与(7.3±2.6)d,t=2.2519,P<0.05].治疗组输注血小板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0.61)U与(1.45±0.58 )U,t=2.3914,P<0.05].结论 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疗效明显、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它能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可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加用惠尔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斫11月-1995年5月我院对住院的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早期联合、大剂量、强烈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加用惠尔血治疗,惠尔血的疗程为16-18天,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大于100×109/L,200×109/L、3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LAL),属高危型白血病,易发生细胞瘀滞综合征,化疗后出现DIC,肿瘤溶解综合征,因此,早期死亡率高.笔者应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HLAL 18例,疗效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37例儿童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用CEAG方案治疗:环磷酰胺40m g/(kg.d),静脉滴注,第1~2 d;足叶乙甙100 mg/d,静脉滴注,第1~3 d;阿糖胞苷1 g/12 h,静脉滴注,第1~2 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d,第0~5 d或视病情应用至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结果:完全缓解率为56.8%,部分缓解率为21.6%,总有效率为78.4%。结论:CEAG方案能有效地治疗儿童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粒生素 (rhG CSF)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 ,对 32 7例次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使用粒生素 2 .5 - 5 μg (kg·d) ,皮下注射。结果表明 :Ⅰ和Ⅱ度骨髓抑制白细胞恢复正常所用粒生素的平均剂量为 2 37μg ,Ⅲ和Ⅳ度为 6 75 μg。治疗总有效率为 99.4 %。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粒生素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