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药熏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55例增加中药熏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版Ashworth评分法(MAS)评分、表面肌电图测均方根值(RMS)数值、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中药熏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肌张力异常,提高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3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康复组42例采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和日常生活能力(ADO)评分值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MA、ADL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3.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单纯应用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Bobath疗法。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肌张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中风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进行为期1月的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M IS)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以观察肌张力、肌痉挛的改善程度。结果: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肌痉挛的总有效率高于90%。结论:电针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康复技术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采用温灸疗法和传统针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的痉挛程度,痉挛指数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温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7.
张野 《光明中医》2020,(1):90-92
目的观察通经解痉针刺法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法(Modified Ashwoah Scale,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MAS分级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MAS分级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葛瑞英  李新洲 《河南中医》2012,32(11):1525-152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采用物理疗法、蜡疗与电针相结合,对照组60例采用物理疗法与蜡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5例,较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7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较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痉挛性瘫痪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经筋结点对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并与临床常用针刺方法进行对比.方法经筋组法24例,常规针刺组24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肢体肌张力的状态.结果经筋治疗组的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筋治疗组的疗效较优,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肌肉的痉挛状态,降低肌肉张力,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梗死所致的偏瘫,其发生后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的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并与传统针刺治疗方法作一简要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察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以痉挛性瘫为主的脑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根据拮抗针法原理加用电针,两组均应用常规药物及头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均有临床疗效,且在治疗效果上电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具有"三高一多"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合并症多。卒中后痉挛是其常见的后遗症,发生率约为65%。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calp-acupuncture on post-apoplectic depression.Methods: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 were treated by scalp-acupuncture and compared with 28 cases of medicine group chosen randomly.Results: In scalp-acupuncture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 6%. In medicine group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1.4%.Conclus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scalp-acupuncture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medicine group (P<0.05).  相似文献   

14.
针刺优选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优选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经头、体针治疗1至2周后下肢仍弛缓无任何运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常规针刺背俞、夹脊穴;(2)进行边针刺边观察患者的恢复状态,在刺而再刺的观察中,寻找有效的穴位和针法;(3)采用针刺后肢体即刻运动、再针刺再运动的连续反复方式,将针刺与肢体功能直接结合起来。结果:6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患者,经针刺优选法治疗3至4周后,按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运动和步行能力评价,无步行能力者5例,帮助下能步行者27例,能独立步行者33例。结论:针刺优选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者,具有显著疗效,并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针疗法治疗外伤性面瘫23例,均为中颅底骨折所致。结果:治愈12例,有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由此可以看出,电针疗法可做为一种非神经离断的外伤性面瘫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中风病临床积分进行评分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中风病临床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活络汤结合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瘫患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采用Fugl 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6.9±11.7)分比(63.6±11.3)分,t=2.247]、8周[(73.2±11.2)分比(67.4±10.7)分,t=2.896]、12周[(79.6±12.4)分比(71.3±11.6)分,t=3.283]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4周[(52.3±9.2)分比(48.3±8.7)分,t=2.438]、8周[(62.5±9.4)分比(55.6±8.8)分,t=3.196]、12周[(68.9±10.5)分比(60.4±9.7)分,t=4.39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明显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头针、体针联合应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结果:头针、体针联合应用对痉挛状态的改善,对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均优于单纯体针治疗(P〈0.01)。结论:头针、体针联合应用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颅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35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颅骨缝针刺(颅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的效果。方法:取病灶侧颅骨缝的颞缝、矢状缝、人字缝、冠状缝为针刺部位;体针取患肢缺盆、肩髑、天井、手三里、三间、血海、足三里、太冲穴位。每日针1次,30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5例患者,基本痊愈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9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颅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4):287-289
目的 在西医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方法 以修改的Asho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nhel氏ADL指数等测试项目的 测评成绩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西医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