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啡在海马CA1区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39只,分为对照组(8只)、吗啡组(8只)和纳洛酮组(8只),15只不符合要求已剔除。运用脑立体定位、核团插管、药物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观察海马CA1区注射药物后大鼠睡眠-觉醒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海马CA1区双侧微量注射吗啡后觉醒时间增加32.0%(P<0.05),总睡眠时间减少23.7%(P<0.05),其中深慢波睡眠减少76.1%(P<0.05)。纳洛酮组大鼠海马CA1区双侧微量注射纳洛酮后觉醒时间减少34.1%(P<0.01),总睡眠时间增加25.3%(P<0.01),其中深慢波睡眠增加247.8%(P<0.01)。结论吗啡在海马参与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且吗啡对睡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深慢波睡眠成分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中P物质(SP)对睡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分实验组(64只)和对照组(16只),40只不符合要求剔除。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插管、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vLPO中SP对睡眠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大鼠下丘脑vLPO内微量注射SP后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时间增加13.1%,特别是深慢波睡眠,觉醒时间减少22.0%;而在vLPO内微量注射SP受体阻断剂后睡眠时间减少19.6%,觉醒时间增加31.9%。vLPO内微量注射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或γ-氨基丁酸(GABA)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3-巯基丙酸均可阻断SP的促眠作用。结论SP在大鼠vLPO中具有促进睡眠,特别是提高深慢波睡眠的作用,该效应可能是通过vLPO中GABA能神经元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睡眠-觉醒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Epimedium,TFE)对大鼠睡眠和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 运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进行TFE的侧脑室微量注射,通过多导睡眠描记术(PSG)观察TFE对大鼠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注射TFE引起大鼠慢波睡眠时间(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多,觉醒(W)时间减少;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Bic)可增加W,减少快波睡眠(PS);侧脑室同时注射TFE和Bic则对睡眠和W无显著效应.结论 TFE可促进睡眠,抑制觉醒,即TFE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AS101对于6 h睡眠剥夺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脑电图、肌电图记录方法 观察AS101对于睡眠剥夺大鼠睡眠反跳的影响.结果 6 h睡眠剥夺后,与注射缓冲液组(PBS)大鼠比较,0.5 mg/kg AS101可以增加觉醒时间和减少慢波睡眠时间,可将快眼动睡眠从(54.53±14.61)min减少到(34.4±17.34)min(P<0.05).结论 AS101可能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NBP对VD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VD组(VD模型)、NBP治疗组(VD模型+NBP)、NBP对照组(假手术+NBP)、Sham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术后1、2、4、8 w,每个亚组5只。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NBP对照组和NBP治疗组大鼠术后1 d开始给予BNP腹腔注射,剂量为5 mg·kg~(-1)·d~(-1),Sham组和VD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0.2 ml/d)。各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给药7 d。术后各时间点(1、2、4、8 w)留取海马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VD组大鼠海马CA1区Bax蛋白表达灰度明显高于Sham组(P<0.05);4 w和8 w时,NBP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VD组大鼠相应时间点(P<0.05)。8 w时VD大鼠海马CA1区Bax表达灰度明显高于1 w和2 w时(P<0.05)。NBP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表达灰度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8 w时NBP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表达灰度明显高于VD组(P<0.05)。结论VD大鼠海马CA1区促凋亡蛋白Bax过度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有减弱趋势;NBP对V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抑制缺血损伤导致的海马CA1区Bax蛋白过度表达,同时能够提高大鼠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设立正常组、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组、盐水治疗对照组及胰岛素治疗组共4组。采用凝聚态Aβ1~40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术后第2天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 ml/kg)和速效胰岛素(1 U/kg)。造模2 w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药3 w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结果拟AD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胰岛素治疗组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且海马CA1区Aβ1~40表达明显减少或消失,减轻凝聚态Aβ1~40对大鼠海马的病理损害。结论胰岛素能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为临床合理应用胰岛素治疗A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海马CA1区Aβ1~40表达减少或消失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谷氨酸含量、GAB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ABA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模型.GABA组术后腹腔注射GABA 0.5 g·kg-1·d-1,连续注射60 d.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生物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GAB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模型组比较,GABA组的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提高(P<0.05),同时,其海马谷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CA1区GABA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GABA可以改善慢性脑缺血致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加海马GABA受体表达,拮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慢性睡眠剥夺和大鼠血糖稳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睡眠剥夺(CSD)组和对照组,CSD组采用改良水平台法(MMPM)建立慢性睡眠障碍模型,干预3个月后接受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并检测体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干预后3个月,两组增重衰减,CSD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SD组较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耐受显著增加(P<0.01)。两组AST、ALT、肌酐和大部分血脂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葡萄糖稳态如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抵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方药对于疲劳大鼠海马CA1区钙/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疏肝补肾组。应用大鼠游泳运动结合睡眠剥夺建立疲劳大鼠复合模型,以Y迷宫实验评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CA1区以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并以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海马CA1区CaMKⅡ的mRNA表达。结果 Y迷宫实验显示用药后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优于模型组,而疏肝补肾组大鼠在正确反应率和错误反应次数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aMKⅡ磷酸化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疏肝补肾组高于模型组(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上模型组及疏肝补肾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疏肝补肾组CaMKⅡ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疲劳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的CaMKⅡ水平下调,而使用疏肝补肾方药可改善之,提示可由疏肝补肾法对抗疲劳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树鼩侧脑室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星形胶质细胞及成熟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GFAP和Neu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树鼩大脑皮质和海马CA1、CA3、DG区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熟神经元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树鼩额叶皮质和海马区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海马(P<0.01)和皮质(P<0.05)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树鼩额叶皮质和海马区NeuN阳性成熟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树鼩海马CA1、CA3区(P<0.05)和额叶皮质(P<0.01)NeuN阳性成熟神经元明显多于模型组。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能抑制Aβ_(1~40)引起的树鼩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轻Aβ对成熟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不同时间点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及MG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Aβ后2、7、15、21 d 4个时间点),双侧海马注射Aβ建立大鼠AD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Aβ、CD11b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Aβ沉积和活化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第335不同时间点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及MG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Aβ后2、7、15、21 d 4个时间点),双侧海马注射Aβ建立大鼠AD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Aβ、CD11b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Aβ沉积和活化M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第35天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4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海马都有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2 d、7 d、15 d组大鼠神经元损伤呈加重趋势,但21 d组神经元损伤较15 d组有减轻趋势(P<0.05);4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都有Aβ沉积和活化的MG,Aβ沉积量及MG活化自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Aβ可以引起神经元损伤,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Aβ可以激活MG,引起MG形态和数量改变,MG可吞噬、清除Aβ;Aβ沉积量和MG活化数量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成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SD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6周后,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3周后,HE染色检测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远志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远志高、低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来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电生理实验比较高频刺激前后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的变化幅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LTP明显受到抑制(P<0.01);与模型组比较,远志高、低剂量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P<0.05),LTP明显升高(P<0.01,P<0.01);且高、低剂量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远志能改善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其减轻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海马CA1区LTP的抑制,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且远志对学习记忆及LTP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神经肽Y(rAAV2/1-NPY-EGFP)基因转染对癫痫发作和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270 g,随机分成NPY实验组(n=12),阳性对照组(n=12)和空白对照组(n=6)。实验组:脑室注射10μl的rAAV2/1-NPY-EGFP,滴度为5×1011μg/ml;阳性对照组在脑室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以上两组10 min后分别在海马CA3区注射海人酸(KA);空白对照组依次分别在脑室和CA3区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并分别于注射后2、4 w观察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视频脑电(EEG)癫痫波的频率和波幅,Timm染色观察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结果 NPY实验组大鼠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发作程度逐渐减轻,与阳性对照组大鼠相比,于4 w时,脑电图癫痫波放电频率减少(P<0.05),波幅降低(P<0.05)。NPY实验组苔藓纤维出芽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没有癫痫发作,CA3区苔藓纤维出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rAAV2/1-NPY-EGFP基因转染可以降低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程度,有效抑制癫痫发作,为NPY基因治疗临床难治性癫痫提供了有力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新生大鼠海马CA3区海马神经元凋亡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只新生7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每组6只。氯胺酮组腹腔注射氯胺酮20 mg/kg,间隔90 min再次注射,共计5次;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灌注固定,断头取脑;TUN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A3区NMDAR-2B表达。结果氯胺酮组凋亡细胞密度和NMDAR-2B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氯胺酮可引起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NMDA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导睡眠图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心脏术后患者进行睡眠监测,选择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从晚上22:00试验开始时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次日晨6:00停止注射,连续注射3晚。镇静目标为镇静程度评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1~2分,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为0.5μg/kg,时间不超过20 min,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静脉注射,期间不使用其他镇静剂。对照组患者晚间不注射右美托咪定以及其他镇静药物。此段时间用多导睡眠仪监测两组患者的睡眠。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睡眠各阶段时间。试验期间白天的睡眠由床旁护士记录患者睡眠次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有更少的觉醒次数[(3.1~3.61)次vs.(8.87~9.77)次,P<0.01],更高的睡眠效率(68%~71.29%vs.25.1%~28.87%,P<0.01),更长的睡眠第二阶段[(249.55~266.89)min vs.(59.12~71.59)min,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睡眠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7.05)min vs.(56.37~63.33)min,P>0.05]。结论夜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显著提高了患者睡眠效率、减少睡眠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第二阶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外科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38磷酸化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APK)在大鼠睡眠剥夺中的作用及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平台组、睡眠剥夺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区白介素(IL)-1β和磷酸化p38MAK的表达,同时利用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和大平台组对比,睡眠剥夺组IL-1β与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上调(P<0.05),抑制剂组显著下降(P<0.05)。认知功能评价中睡眠剥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大平台组(P<0.05),抑制剂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p38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大鼠睡眠剥夺的过程,且可引起炎症因子的释放,该作用可影响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组和EPO组,每组48只。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1、2、4、8周4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存活素、VEGF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的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aD组和EPO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受损,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18.56±3.15)102 mm2,(22.28±2.91)102 mm2 vs(28.89±4.08)102 mm2,P<0.05];VaD组和EPO组海马CA1区各个时间点存活素、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于4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以EPO组更显著(P<0.05);VaD组和EPO组大鼠术后1、2、4、8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注射EPO可促进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素、VEGF的表达,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凝聚态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的模拟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观察Aβ1-40对Wister大鼠行为学及病理的改变,以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淀粉样蛋白(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组、拟AD模型组、盐水治疗对照组及IGF-1治疗组共4组。采用凝聚态Aβ1-40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术后第二天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kg)和IGF-1(50μg/kg)。造模2周后4组分别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药3周后行病理学检查(包括HE、刚果红)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结果 IGF-1组与拟AD模型组比较,定位航行试验第3天开始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增多(P<0.01)。拟AD模型组和盐水治疗组海马点附近可见颗粒细胞带明显受损,弥漫性胶质细胞浸润,局部神经元大量缺失,细胞排列疏松紊乱,IGF-1组海马注射区可见颗粒细胞带轻度受损,神经元排列尚规则,与模型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组大鼠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与拟AD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生理盐水对治疗没有影响。结论凝聚态Aβ1-40海马注射可以模拟AD的学习记忆障碍和神经元损伤等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IGF-1减少海马CA1区Aβ1-40的表达,减轻凝聚态Aβ1-40对大鼠海马的病理损害,有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病理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探索电针改善学习和记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和足三里穴给予大鼠电针治疗,参数设定为:3 Hz,1 mA,连续波.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高频刺激Schaffer侧支,然后在同侧海马CA1区诱导LTP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0.01);而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明显缩短,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大(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马CA1区LTP明显受到抑制(P<0.01),而电针组能减轻D-半乳糖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突触功能的可塑性(P<0.05).结论 电针可改善由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大鼠海马CA1区LTP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