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鲨鱼软骨制剂对人骨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SCP对人胃癌细胞生长、抑制和损伤效应,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CP加入体外培养的入胃癌细胞(MGC80-3)中,观察加药后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指数(MI)的变化,用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细胞DNA和RNA含量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 SCP明显抑制MGC80-3细胞生长,IC50值为1mg/ml,MI于加药后12h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了8种化疗药物作用后的个旧人肺腺癌细胞(GLC-82)对LAK细胞的敏感性。GLC-82细胞本身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经药物作用24小时后用3H-TdR释放法检测LAK细胞对其杀伤率。结果表明:顺铂(CDDP)、卡铂(Carbo)、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及长春新硷(VCR)处理后的GLC-82细胞对LAK细胞的敏感性增强;环磷酰胺(CTX)、足叶乙甙(VP16)及5-氟脲嘧啶(5-Fu)则无明显影响。实验提示:对化疗不敏感的肺腺癌用CDDP、Carbo、ADM、MMC及VCR后加用LAK细胞可提高肺癌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了解VEGF与肿瘤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中观察细胞株LO2、HepG2、SMMC-7721和A549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能力;RT-PCR半定量检测以上4种细胞株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在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中,HepG2和A549细胞可以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而LO2和SMMC-7721细胞不能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RT-PCR结果显示,LO2、HepG2、SMMC-7721和A549细胞中VEGF165/GAPDH分别为0.212±0.011、0.208±0.013、0.117±0.009、0.214±0.012;VEGF121/GAPDH分别为0.186±0.018、0.192±0.014、0.050±0.010、0.196±0.017。LO2、HepG2和A549细胞中VEGF165、VEGF121表达明显较SMMC-7721细胞高(P<005)。结论:VEGF低表达的细胞株不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EGF高表达的细胞株不一定出现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而有血管生成拟态现象的细胞株VEGF表达高,说明VEGF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有一定关系,只有VEGF表达高的细胞才有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潜能,但是,其不一定为独立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对人白血病细胞的抗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GCV加入K562细胞培养4d,测定其活细胞数目、克隆形成率、联苯胺染色阳性率,观察光镜形态、组织化学染色,并地行流式细胞分析、端粒酶检测。结果:在GCV的作用下,K562细胞地增殖受抑,生长分数降低,并且向具有合成血红蛋白能力的细胞分化。结论:GCV对K56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该结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介素12(IL12) 基因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 基因联合治疗小鼠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IL12 基因和HSVTK 基因分别转导入小鼠肝癌MM45T-Li 细胞,获稳定表达的MM45T-LiIL12 和MM45T-LiTK。于Balbc 小鼠皮下接种MM45T-Li 细胞2 ×105 ,待肿瘤长至0-5~1-0 cm 时,将MM45T.LiTK细胞与经60 Co 照射的MM45T.LiIL12 细胞混合,行瘤内注射治疗,于治疗次日,腹腔注射Ganciclovir(GCV40 mg·kg- 1·d- 1) ,连续注射10 天。按同样方法观察对远侧接种的肿瘤的治疗作用,并通过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活性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抗肿瘤机制。结果 MM45T.LiIL12 与HSVTKGCV 联合治疗,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生长受到抑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 P< 0.01) 。有60% 小鼠的肿瘤完全消退,且观察2 个月无肿瘤生长。两者联合治疗,对远侧肿瘤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P<0.05) 。MM45T.LiIL12 与HSVTKGCV系统联合诱导的小鼠CTL明显高于单  相似文献   

6.
张志谦  林仲翔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2):88-92,T005
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细胞恶性表型明显。以人胚肺细胞为对照,荧光染料标记示踪法表明,PG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缺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微管解聚;荧光鬼笔环肽染色显示微丝网架破坏。分子杂交结果表明,PG细胞有c-mycDNA扩增和c-Ha-ras、c-myc基因高表达,抑癌基因P^53mRNA水平低于正常。用钙调蛋白拮抗剂CDZ(100~200nmol/L)和中药L2(3~13mg/ml)分别处理PG,细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对人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人食管癌细胞株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癌细胞株E8712和EC171贴壁生长,在电镜观察的基础上,用碘化丙啶(PI)染色和TUNEL将凋亡细胞反映在流式细胞仪(FCM)上。结果经三氧化二砷2μmol/L作用后,电镜下见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呈半月形;FCM细胞DNA检得亚G1细胞峰;部分G1期细胞TUNEL标记呈阳性。结论结果表明,三氧化二砷能诱人食管癌细胞株的凋亡,此药对食管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有诱入的应用前景。同时表明,FCM具有敏感、特异性强及定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李忌  陈俊杰 《癌症》2000,19(5):404-408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氧化氢(H2O2)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抑制细胞增殖的检测采用MTT法,吖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断裂,二硫硝基苯甲酸(DTNB)法检测细胞内不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结果:100~800μmol/L的H2O2明显抑制A-172细胞增殖,200μmol/L H2O2作用12小时后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ra-C及VM26治疗白血病的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形态学检查、二苯胺法DNA片段化定量及DNA 凝胶电泳方法研究阿糖胞苷(Ara-C)、VM26诱导原代培养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凋亡结果 原代培养的ANLL细胞体外孵育24 h,空白组细胞DNA 片段率仅为(15.1±3.3)% ,加Ara-C50 μg/L组和VM26 10 m g/L,DNA片段率均显著增高,分别达(41.8±19.1)% 和(46.8±18.7)% (P< 0.01,n= 11)。两种药物诱导DNA片段化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光镜下见两种药物均诱导ANLL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DNA 电泳显示典型的DNA Ladder。结论 Ara-C及VM26 能诱导ANLL细胞出现凋亡,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白血病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对人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ong J  Wu Y  Dong X  Xu L  Liu L 《中国肺癌杂志》2000,3(6):435-437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肺癌的潜在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人肺癌细胞株GLC-83,运用细胞培养法、MTT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GLC-8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时-效和量-效关系。当4.0μmol/L三氧化二砷处理GLC-82细胞96小时,增殖抑制率达81.05%,FCM检测肿瘤细胞DNA含量,观察到三氧化二砷GLC-8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周期进程变慢,同时出现剂量依赖性G1峰。结论 三氧化二砷能有效地抑制人肺癌细胞株GLC-82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与三氧化二砷使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其调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观察了阿拉伯一甘露聚糖制剂对人LAK活性等免疫功能的影响。该制剂对人外周血来源的LAK细胞杀伤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来自人扁桃体的单个核细胞产生IL—2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但该制剂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无增强作用,提示该制剂对免疫系统的选择性作用。 根据本研究结果,阿拉伯一甘露聚糖可望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2.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食管鳞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关系,对49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c10的表达。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强度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成反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成正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提示PCNA的表达强度可反映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传代后培养,每天收获部分细胞,连续8天,分别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及溴脱氧尿核苷(BrdU)参入测定,比较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PCNALI)与BrdU标记指数(BrdULI)的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MCF-7细胞传代培养中,PCNALI与BrdULI两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γ=0.92,P<0.01)。结论PCNALI作为细胞增殖指标,为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4.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62例NHL中的凋亡细胞及增殖细胞的密度。结果随着NHL恶性程度的增高,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与此相反,中度恶性组及高度恶性组的增殖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结论NHL患者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还出现较多的凋亡细胞,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细胞增殖占优势,而凋亡受抑较严重,由此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组织放疗前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组织放疗前后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制品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biotion mick end labeling,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第2周、第4周时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rate,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放疗后的AR明显高于放疗前;常规分割放疗组放疗第4周后的AR较放疗第2周时下降,而PCNA增殖指数升高(P<0.01;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的AR、PCNA增殖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加速癌细胞的凋亡,鼻咽癌自发性细胞凋亡与放疗诱发的凋亡呈正相关。常规分割放疗过程中存在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和细胞凋亡率下降,而采用超分割放疗可以减少鼻咽癌细胞加速再增殖,提高凋亡率。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对IL2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业金  陈兆聪 《癌症》1994,13(1):4-6
人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6小时,即可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与对照组相比P<0.01。当TDSF存在时,经驯化的PBMC效应细胞对外源性IL2反应显著减弱,表明TDSF能抑制IL2的利用。PHA-P刺激PBMC增殖,但TDSF使其增殖抑制。表明:TDSF能抑制IL2产生及其作用;抗癌药对TDSF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995年6月--1998年8月将92例NSCLC随机分成超分割放疗(HF)组和常规分割放疗(CF)组。结果:HF组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CR PR)分别为23.9%和89.1%,显著高于CF组的15.2%和60.9%(P<0.05)。两组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组2、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2.2%、28.3%和47.8%、37.0%,也显著高于CF组的23.9%、13.0%和26.1%、8.7%(P<0.05)。HF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为高(P<0.05),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治疗NCSLC明显优于CF方案,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均可耐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复发率,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一氧化氮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观察一氧化氮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inie)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的荧光染料4,5二氨基乙酰乙酸荧光素(4,5-diaminofluorescein diacetate,DAF-2DA)测定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发现加左旋精氨酸后外毛细胞的荧光灰度值比正常外毛细胞的灰度值升高。而加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后,外毛细胞的荧光灰度值比正常外毛细胞的灰度值降低。结论:进一步证明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存在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 (MDR)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在体外用化疗药物阿霉素 (ADM)诱导白血病细胞株 K5 6 2 MDR的产生 ,用 As2 O3诱导细胞的凋亡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 P糖蛋白 (P- gp)的表达 ;荧光定量 PCR检测 MDR1 m RNA;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exin- V判断凋亡细胞数量的多少 ;观察 MDR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5 μm ol/ L 的 ADM能诱导 K5 6 2细胞 MDR的产生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P- gp/ MDR1 m RNA的表达逐渐升高 ;P- gp/MDR1 m RNA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r=0 .6 8,P<0 .0 1 ) ;在 As2 O3作用下 ,细胞凋亡增加的同时 ,P- gp的表达下调。结论 :抗癌药物能诱导白血病细胞 MDR的产生 ,细胞的耐药性与凋亡抑制相关 ,诱导细胞的凋亡能减低白血病细胞的 MDR。  相似文献   

20.
鳞癌与基底细胞癌的Fas/Fas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鳞癌与基底细胞癌的Fas/Fas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TUNEL方法检测45例鳞癌与基底细胞癌的Fas/Fas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鳞癌Fas/FasL表达高于基底细胞癌;Fas/FasL阳性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细胞。 结论: Fas/FasL系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在肿瘤侵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