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vs 4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vs 11.8%)(P〉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vs 68.6%)(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vs 52.9%)(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83例,HBeAg阴性67例,对比分析两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结果 HBeAg阳性组年龄、病程均显著小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ALT水平及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炎症分级血清HBV DNA定量范围及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无相关性(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特点存在差异,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判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检测CHB患者血液中ALT、AST、IL-18、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HBeAg定量、HBVDNA等,并统计分析.结果 在CHB患者中,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ALT、AST均较抗HBe阳性组、HBeAg阳性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1);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ALT异常率63.6%、IL-18异常率86.4%,二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抗HBe阳性组比较,ALT、AST均明显增高(P<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V DNA拷贝量、HBeAg定量(S/CO值)明显较高(P<0.01,P<0.001);IL-18水平明显较低(P<0.01);HBeAg水平与IL-18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536、P<0.01),HBeAg阴性组,HBeAg与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7、P>0.05).结论 CHB患者中,HBeAg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疾病活动度有明显的影响.IL-18参与了HB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肝脏损伤过程,且血清IL-18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B、C 基因型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并根据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 B、C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表现、HBeAg 定性、HBV-DNA 定量、ALT 及 AST 结果。结果:172例患者的乙肝病毒型分别为 B 型94例(54.7%)、C 型69例(40.1%)、D 型3例(1.7%)、未分型6例(3.5%);C 型在 LC 组、HCC组中的比例与 CH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型的 HBeAg 阳性率高于 B 型(P﹤0.05);B、C型两组的 ALT、AST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基因型间 HBV-DNA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 HBV 感染以 B、C 基因型为主,以 B 型居高;C 基因型肝功能损害更严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更大,感染不同 HBV 基因型与 HBV-DNA 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 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的根本原因是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持续性存在,现有的血清学指标难以准确反应肝细胞内cccDNA的存在状态,血清HBV RNA为cccDNA的直接转录体,能精确地反映肝细胞中cccDNA的存在状态。目的 观察低水平HBV DNA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5—7月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研究标准的CHB患者,患者均处于HBV DNA低水平状态。依据患者乙肝e抗原(HBeAg)情况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患者和HBeAg阴性患者,比较其年龄、性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qHBsAg)水平、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HBV RNA水平、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发生率,分析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低于检测下限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HBV RNA水平与ALT、AST、qHBsAg、HBeAg、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 72例患者中HBeAg阳性12例,HBeAg阴性60例。HBeAg阳性患者年龄小于HBeAg阴性患者,血清AST、qHBsAg、HBV R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发生率低于HBeAg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eAg(B=0.837,t=2.634,P=0.010)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HBsAg〔OR=1.682,95%CI(1.055,2.681),P=0.029〕、HBeAg〔OR=3.85,95%CI(1.068,13.880),P=0.039〕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的影响因素。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qHBsAg(rs=0.322,P=0.006)、HBeAg(rs=0.235,P=0.047)相关。在HBeAg阳性患者中,血清HBV RNA水平与qHBsAg(rs=0.848,P<0.001)、HBeAg(rs=0.725,P=0.008)相关。结论 不同HBeAg情况的低水平HBV DNA 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存在较大差异,HBeAg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的影响因素,qHBsAg、HBeAg是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和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复制(HBV DN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78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48例,CSHB组30例;应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并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Chol)、甲胎蛋白(AFP)等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HBV DNA水平。结果 CSHB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HB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TA、Alb、CHE、Chol、AFP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CSHB组中死亡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HB患者血清病毒复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CSHB毒复制活跃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苏毅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980-98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能力及免疫应答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68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 μl/次,每周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双环醇25 mg/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HBV DNA载量以及机体免疫应答发应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ALT水平、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HBeAg消失率29.41%,转换率为35.29%,HBsAg消失率23.53%,转换率为20.59%,对照组HBeAg消失率5.88%,转换率11.76%,HBsAg消失率0,转换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能有效抑制CHB患者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发生血清HBeAg阴转的影响因素,为CHB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门诊收集HBeAg阳性CHB患者,建立观察随访队列,定期随访和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期间血清HBeAg变化情况,根据患者血清HBeAg是否发生阴转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血清HBeAg阴转)和对照组(血清HBeAg未阴转),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并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HBeAg阴转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HBeAg阳性CHB患者634例,共累计随访2 570.01人年,其中发生血清HBeAg阴转23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0.92月,血清HBeAg阴转率为9.22/100人年。血清HBeAg阴转组与血清HBeAg未阴转组在HBV家族史、抗病毒治疗、基线WBC、PLT、ALT、AST、T-Bil、GGT、AFP、HBsAg定量、HBeAg定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结果提示HBV家族史(HR=0.68,95%CI:0.50~0.92,P...  相似文献   

10.
殷爱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2):121-123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5例单独使用ADV治疗,治疗组45例使用ADV联合LAM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 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明显,两组患者的HBV DNA和ALT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3个月HBV DNA载量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的6、9、12个月的HBV DNA载量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3、6、9个月的ALT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12个月后,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 DNA的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6个月以后,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3、6、9、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彩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169-11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4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 DNA自发性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阳性分组,分析基线ALT水平、HBeAg阴性或阳性对HBV DNA下降水平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线HBV DNA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LT〉5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2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ULN〈ALT≤5ULN组基线HBVDNA与12周时HBV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DNA水平存在一定水平的下降,且与肝脏炎症程度有相关性,而与HBeAg阴性或阳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 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HBVDNA≥1.0×10^5copies/ml,ALT大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TBil升高小于正常上限3倍的CHB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德福书酯胶囊10mg,1次/d,口服。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0.3,3次/d,口服。两组对症治疗措施相似,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制剂,疗程共9个月。观察肝功能(ALT、TBil)、乙肝病毒指标(HBsAg、HBeAg、HBV DNA)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乙肝病毒指标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肝功能复常、乙肝病毒指标阴转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薛扬 《中外医疗》2011,30(25):1-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拉米夫定对照的方法,选择7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停用原来的拉米夫定,按1:1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38例和拉米夫定组38例,治疗疗程为48周。于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2组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ALT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和48周后服用阿德福韦酯组的患者血清HBVDNA应答率升高,ALT复常率持续上升,与拉米夫定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24周及48周,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持续高HBV载量是慢性乙肝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导致肝脏的炎症、坏死。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且乙肝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肝功能和HBV DNA定量。结果 48周时观察组ALT恢复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DNA复制改善情况观察组(阴转率60.7%)显著优于对照组(阴转率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肝HBeAg阳性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初治、单一使用替比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初治、单一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122例CHB患者,HBeAg阳性组97例和HBeAg阴性组25例,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天,连续治疗48周,观察患者基线水平及治疗12、24、48周时HBV-DNA阴转(<lg3拷贝/毫升)率、ALT复常(≤1.0×ULN)率、HBeAg血清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97例HBeAg阳性组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与否分为转换组和未转换组,比较两组基线ALT水平、HBVDNA和HBeAg定量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122例CHB患者12、24和48周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0.7%、78.7%、8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59.0%、80.3%、87.7%,97例HBeAg阳性组患者12、24和48周时HBeAg血清转阴率分别为17.5%、23.7%、32.0%,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7%、15.5%、30.9%.HBeAg血清学转换组基线ALT水平449.73 ±431.91U/L高于未转换组253.19±306.3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基线性别、年龄、HBVDNA和HBeAg定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48周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的基线ALT水平是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患者基线病毒载量的不同进行分层,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9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ADV和ETv,两组再根据基线病毒载量各分层为高病毒组(HBVDNA≥1×10^6 copies/mL)和低病毒组(HBVDNA〈1×10^6 copies/mL),观察2年不同时期两组的乙肝病毒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病毒学耐药性。结果在低病毒组,两种药物不同时间点在病毒下降水平、ALT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ADV治疗96周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为92.9%,与ETV的100.0%相似(P=0.684),两组均未发现病毒耐药。而在高病毒组,ADV治疗4、12、24、48、72、96周的病毒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的ETV组(P〈0.05),96周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仅为45.0%,也明显低于同期ETV组的84.2%(P〈0.01):ADV治疗24、48、72、96周时ALT水平也均高于同期的ETV组(P〈0.05),ALT复常率则呈相反的趋势(P〈0.05)。ADV高病毒组治疗2年的病毒学耐药率为14.3%(3/21),而ETV组无耐药病例。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ADV治疗低病毒载量患者能够达到ETV相同的满意疗效,可以作为该类患者的一线药物;而当基线病毒载量≥1×10^6copies/mL,ADV的疗效明显低于ETV,耐药性也增加,不宜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对干扰素应答不佳或不耐受(poor interferon response or can not tolerate,PIRCT)的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PIRCT患者停用干扰素,给予LDT(600mg/d)序贯治疗72周,于治疗基线及每12周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HBV)标志物、HBV DNA载量的检测,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序贯LDT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为100.0%,HBV DNA不可检出(〈20 IU/m1)率为97.2%,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8.9%,出现病毒学反弹2例。未观察到周围神经炎及肌病的发生。结论 PIRCT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停用干扰素后序贯LDT治疗48周疗效较好.安全性良好,无需洗脱期.是值得尝试的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19.
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HBV-DNA、HBeAg、HBs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BV-DNA、HBsAg、HBe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HBsAg、HBeAg的表达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慢乙肝过程中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探讨二者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治疗(53例)和替比夫定治疗(31例)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共84例,观察治疗后48周内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和无HBeAg血清转换者不同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其转阴率、血清HBV DNA载量与HBeAg水平的关联。结果 HBV DNA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早期迅速下降;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幅度大,HBV DNA转阴率高;基线血清HBV DNA和HBeAg含量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48周后相关性消失;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血清HBV DNA、HBeAg定量以及治疗12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有关。结论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较无转换者HBV DNA下降速度快,病毒转阴率高,基线HBeAg、HBV DNA载量低,可通过观察HBV DNA下降水平和转阴率预测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