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尿之治疗,不离辨证论治之旨,唐容川指出或清太阳、阳明传经之热,或清心经、肝经之遗热;“治心与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此外又有虚证……但当清热滋虚,兼用止血之药”。连建伟教授系国内方剂名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临床上治疗本病,能够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兹举连师临床案例说明之。1心脾血虚,引血归脾患者,女,19岁,中学生,浙江嘉兴人,2003年3月23日初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建伟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之经验.[方法]基于血瘀理论的分析,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归纳连建伟教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从血瘀论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屡获良效,其喜用方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若挟痰者,则佐以化痰理气之品.[结论]连建伟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的理论有源溯、临床有效验,是中医治病求本的体现,其独辟蹊径的辨证思维模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临证用药是否精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鲜溪医论选》引陆成一治病“宜用药不宜用方”之论,便高度强调了药对于方的决定意义。长达30余年的临证探索,连建伟教授在用药组方上有着自己独特而又深刻的理解,其用药指导原则要之有二,实为后学学习之津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证论治治疗眩晕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期对临床眩晕的治疗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治疗不同证型眩晕验案3则,结合平素跟师随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病因病机、辨证重点、用方特色等方面探索连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和经验。[结果]连教授认为眩晕临床多见肝风上扰、气血亏虚、中气下陷3种证型,其辨证重点主要在于两手关脉之表现。所选3则医案,分别代表上述3种证型。肝风上扰者治以平肝息风、清火化痰、养血活血,气血亏虚者治以补益气血,中气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均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连教授强调,眩晕患者多虚实兼夹,实者以风、火、痰、瘀为主,虚者以气虚、血虚为多,治疗时则应全面把握眩晕的病因病机,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从多角度入手治疗眩晕。[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眩晕,突出关脉的辨证意义,并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分3型论治,临床疗效颇佳,其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疾病的理论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病案,从病因病机、脉诊、用药探讨连建伟教授治疗肝郁脾虚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附胃痞、腹胀、失眠、血精属肝郁脾虚证的病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证型,依据四诊合参,只要病机符合,均可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连教授善于通过左右关脉诊断肝郁脾虚证,肝郁多为左关弦、小弦,脾虚多为右关虚、缓;用药轻灵,如疏肝之柴胡多不过6g,若肝郁甚,则加香附、佛手等;健脾多以白术、茯苓,用量的多少视肝郁与脾虚病机的轻重,法度严谨。所选胃痞、腹胀、失眠、血精等四则病案,皆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法,方以逍遥散灵活化裁,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连建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的临床经验丰富,临证以患者情志以及左、右关脉为依据,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者,皆可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方以逍遥散化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观察熄风通络法对肝风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自拟熄风通络方,水煎3次和匀,分3次服,一日一剂。结果:临床观察治疗54例,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0%。结论:对于肝风头痛患,应用熄风通络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净净教授认为眩晕属中医脑病,发病以脑失充养、髓海不足为基础,邪气、情志、痰浊、瘀血、劳倦等是诱发因素。发作时主要诱因是激荡、清窍被扰、气机逆乱引动胃气上逆;发作之后主要表现气血虚弱、髓海不足。治疗当标本兼顾,证症结合,以升清补虚、调和气血、祛邪降浊为总则。升清要以风药为主;补虚贵在补益气血,以入脾胃经的药为主;祛邪降浊以降逆和胃化痰、镇静息风为主。  相似文献   

8.
吴起浩 《西部医学》2020,51(4):72-73
张喜奎教授认为眩晕不仅可因内生五邪或外感六淫等侵袭清窍,还可由脏腑机能失调,最终导致气血失于畅达,髓海受扰而成。诊治上,张喜奎教授提倡辨"病、证、症",纲举目张的思路。辨病方面,"气血不足,髓海失荣"贯穿眩晕发病全过程,治疗上重视补气血通络;辨证方面,主要病变脏腑以心、肝、脾、肾为主,治疗上主张多脏同调,治脾为主,兼调心、肝、肾;辨症上,迅速处理紧急病症,及时在主方基础上加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10):1561-1562
目的:探讨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在相同支持、对症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自拟利水燥湿熄风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1个月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连建伟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的验案,从中选取中短期疗效显著的医案三则,详细摘录并加以按评。[结果]连教授对于产后汗出患者,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夹湿邪,以补脾益气、扶正祛邪法治疗获愈;对于荨麻疹患者,辨证为气血不足、血虚生风,以补脾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获愈;对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辨证为脾气虚弱,以补脾益气法治疗获愈。以上三则验案均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补虚除湿,标本兼顾,异病同治,体现了连教授“探求病机,相机立法”的原则。[结论]连教授治疗疑难杂病强调顾护“胃气”,坚持辨证审因,脉证互参,依法立方,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建伟中医传薪录》体现的治学方法及学术特色。[方法]认真研读全书证治集要、方剂治验、医话选录、中医文化等篇章,撷取其中典型的医话、医论、医案加以分析研究,总结连建伟教授的治学方法、学术经验及临证特色。[结果]连建伟教授行医五十余载,积累了独到且深刻的治学心得、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连教授治学严谨,其治学方法包括:博古通今,熟谙经典;勤求精思,刻苦钻研;随师侍诊,学以致用;勤于积累,善于总结;善心善行,业进德进。学术上“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主要学术特色有:问道岐黄,深研医理;脏腑辨证,注重整体;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重视和法,善调肝脾。临证四诊合参,详于辨证,理法方药一以贯之,临证特色体现为:精于脉理,以脉测证;辨证立法,依法立方;尊经重方,圆机活法;用药精妙,以平为期等方面。[结论]连建伟教授学验俱丰,从医之路治学严谨,医道深厚,临证细致。其半个世纪追求的治学与临证之道可昭示后学,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总结范永升教授在临床上运用通阳法治疗风湿病的学术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跟师临诊,记录和整理范永升教授运用通阳法治疗风湿病的临证经验,对其遣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分析,并附医案一则。[结果] 范永升教授认为,充足通畅的阳气在风湿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临证时多以通阳为原则,灵活运用祛湿、活血、理气等方法以通阳行痹,常选用苓桂术甘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四逆散等方剂进行治疗,处以相应药物加减。文中所附医案,范教授辨为阳气虚弱、寒湿痹阻证,治以通阳祛湿法,方拟苓桂术甘汤加减,疗效颇好。[结论] 范永升教授治疗风湿病以通阳为切入点,根据患者临床症候不同,灵活遣方,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连建伟教授根据患者的脉证与病机,善用古方加减变化治疗痤疮,对饮食积滞于胃肠,化热循经上扰,用化滞清热之保和丸;肝郁有热,血虚脾弱,用调和清木之逍遥散;血虚肝热,脾胃热毒内蕴,用养血解毒之温清饮;脾胃不足,生湿浊、酿食积,用调补中州之资生丸等。[结果]通过验案分析,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连建伟教授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古方治疗痤疮的临证思维。[结论]连建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其“辨证论治,法无定法,有方有守,方能以不变应万变”的临证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与学习。  相似文献   

14.
熄风通络法治疗小儿脑积水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熄风通络法治疗小儿脑积水32例徐荣谦指导:刘弼臣(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名老中医;小儿脑积水;熄风通络;解颅脑积水是由过量的脑脊液产生高压,扩大了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而致。如在颅缝融合前发生本病,则头颅增大非常显著,颅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的临床医案总结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多种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取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通阳法,临床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应用桂枝与白芍的用量及比例,桂枝用量多在6-12g之间,芍药用量多为30g,桂枝与芍药的比例为2:5~1:5,白芍用量多倍于桂枝。[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首先体现了益气温阳、扶正固本的学术思想;同时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灵活应用于风湿病的临床,体现了圆机活法的学术思想;再次衷中参西,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体现了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学术胸襟。  相似文献   

16.
进年来笔者用镇肝熄风法治疗更年期眩晕5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导师路志正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经验,归纳为"首重脾胃,燮理升降;抑木扶土,两和柔刚;因时制宜,毋伐天和;谨察标本,攻补有方"四个方面。以脾胃为中心论治眩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广泛结合气机升降、五行生克、因时制宜、标本虚实等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主次突出、进退有序,体现了路老深湛的理论和临床功力。并从理论和临床实例论证了这四个方面的特色及其临证的思路。反映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等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镇肝熄风汤治疗眩晕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治疗以肝肾阴虚,脑窍失养,清阳被扰之眩晕,疗效满意。加减后,每方必有龙骨、葛根、酸枣仁,使肝风得熄,肝肾之阴得滋,清阳得升,心神得安,眩晕得止。  相似文献   

19.
连建伟教授认为痰、饮、瘀三者因脏腑功能失调以至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产生,痰饮日久可致血行不利而为瘀,痰瘀为杂病常见病理因素。通过梳理痰瘀和脏腑气化的关系,分析张仲景、叶天士痰瘀并治的临床实践,探析其学术渊源,并举妇科癥瘕、咳嗽、眩晕临床验案三则,以示其从痰瘀论治杂病经验。  相似文献   

20.
熄风化瘀法治疗头风病10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熄风化瘀法治疗中医头风病患者108例,结果,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5.37%。认为头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肝风、瘀血兼挟痰火或兼挟寒湿之邪,闭阻脑窍、脑络不通,不通则头痛。治疗当以熄风化瘀,佐以清化痰火,或温散寒湿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