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立体定位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的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疗程2周。实验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微波及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功能量表(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及功能受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平衡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平衡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并应用下腰痛评价表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下腰痛评价评分(25.06±3.13)分;对照组下腰痛评价评分(22.69±4.01)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络辨证选穴针刺及平衡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推拿手法结合麦肯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复合手法、干扰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复合手法、干扰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壮医经筋疗法。两组均治疗1疗程(10 d),记录两组腰痛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综合疗效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综合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三项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00%(94/100),高于对照组的84. 00%(8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复合手法、干扰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性碳素纤维腰围配合魏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魏氏手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性碳素纤维腰围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症状,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性碳素纤维腰围配合魏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顾非  黄湧  王峻良  卫明  郑磊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15-117,120
目的进一步论证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其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程度。方法研究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入三步推拿组、牵引治疗组和传统手法组,每组60例。三步推拿组采用松解、调整、整理三步治疗,每次治疗20 min;牵引治疗组采用电动机械牵引床牵引患者腰椎,每次治疗20 min;传统手法组采用松解、拔伸、按压、调整等手法,每次治疗20 min。三组均以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比较三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选用Seze法测量值观察三步推拿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效果。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三步推拿组85.00%、牵引治疗组60.00%和传统手法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治疗方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都有改善。组间两两比较:三步推拿组与牵引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步推拿组与传统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治疗组与传统手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三步推拿法等同于传统手法,且两者均显著优于牵引治疗组。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于腰椎曲度的改善等同于传统推拿手法,且明显优于单一的牵引治疗,其具有简捷、易掌握的特点,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有着更为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健腰通络方联合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手术指征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EL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腰通络方治疗,疗程为14 d,并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4 d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疾患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评价2组患者改良MacNab疗效。【结果】(1)术后1 d、14 d和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术后14 d和3个月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和对JOA评分的提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1 d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治疗组改良MacNab疗效的优良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94.0%(4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腰通络方联合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确切,既有健腰通络祛痹之功效,又能快速缓解神经压迫,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应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以及手术相关指标,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和腰痛疾患程度,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疼痛和腰痛疾患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腕踝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腕踝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疗效评定量表(JOA)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lt;0.01),两组治疗后组间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lt;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则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推拿结合腕踝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莉  廖涛  李越  肖清清  曾巧  彭文彦 《西部医学》2021,33(5):748-751
【摘要】目的 探讨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腕踝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及2月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2月后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总体疗效优良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腰腿疼痛及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及2月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月后改良MacNab标准总体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明显,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微创三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中医三步疗法组和中医药组,三步疗法组62例采用腰、臀部松筋针松解、骶管注射、脊柱整脊斜扳法的三步疗法治疗,中医药组62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结果三步疗法组总有效率达93.55%,中医药组总有效率达85.48%。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2组之间1个月、2个月、3个月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微创三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操作时间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齐刺针法组)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积分(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VAS积分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为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愈的患者所需平均疗程(22.0±2.0)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的患者所需平均疗程(28.0±2.0)d(P〈0.01)。结论:针灸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高、取穴少、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1年时随访,优效、良效、差效、无效率依次为41.7%(10/24例)、50.0%(12/24例)、8.3%(2/24例)、0.0%(0/24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临床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总结34例13~20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6例,保守治疗8例,随访32例,随访时间1~15年,平均8年,采用JOA评分方法对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情况进行对比;采用日本N.Nakano和T.Nakano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腰痛及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组均获得满意的疗效(除1例6年后临近间隙出现椎间盘突出外).随访时发现1例非手术组患者仍存在患肢麻木;7例手术治疗患者偶尔有腰痛,但不影响生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改变比症状可靠,治疗上保守治疗无效,则早期手术治疗,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魏玉锋  王冰 《中外医疗》2016,(15):103-10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试验组(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为(1.6±0.3)分、(20.5±1.9)分、(18.6±4.2)分,对照组为(2.4±0.5)分、(26.6±2.4)分、(16.1±3.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优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针刺联合牵引综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均在睡硬板床的基础上行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共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虽然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牵引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滑动性腰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松动组22例和按摩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牵引和腰部按摩,按摩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1次腰部按摩,松动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滑动性神经松动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于治疗前、后1d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内收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患者疼痛、内收位直腿抬高角度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按摩组(P<0.05).结论 腰神经根滑动性松动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钩针结合地龙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4-5、血瘀型)患者63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钩针+地龙汤)32例及对照组(针灸+地龙汤)31例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T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分别评分,同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的I临床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90.32%(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VAS评分和70A腰痛疾患总评分进行组内和纽间比较,均P〈0.05,治疗纽在治疗疼痛、改善症状和恢复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钩针结合地龙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血瘀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分别采用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常规滞针经筋刺法,齐刺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结束后,VAS评分: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为(0.30±0.60)分,常规滞针经筋刺法组为(1.43±0.82)分,齐刺经筋刺法组为(1.60±0.77)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P<0.05);JOA评分:齐刺滞针经筋刺组为(27.73±2.24)分、常规滞针经筋刺法组为(23.33±3.37)分,齐刺经筋刺法组为(24.10±2.71)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3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90.0%、60.0%、60.0%,齐刺滞针经筋疗法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 结论 齐刺滞针经筋刺法较传统针灸更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我科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患者54例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康复训练教育光盘,以视频教育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实验组接受视频教育后的护理满意度为100%,优于对照组78.6%(P〈0.05)。实验组患者掌握腰背肌锻炼动作有明显效果,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肌力均有明显提高,下床时间早,疼痛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频教育通俗易懂,易被患者接受,对促进患者康复有良好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