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临床救治的重点。颅脑创伤后出现的血液黏度增高会加重脑部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笔者采用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微粉经雾化吸入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其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芪药消渴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芪药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1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芪药消渴胶囊,共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9%,对照组74.2%(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2.2%,对照组80.6%(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β2-MG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64例中24h白蛋白排泄率复常44例,对照组17例((P<0.05))。结论芪药消渴胶囊可有效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芳香开窍药经鼻给药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并观察其促苏醒作用。方法 6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芳香开窍药经鼻给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对脑损伤区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CTPI)。治疗前后行Glasgow昏迷评分(GC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93.65±9.71)cm/s比(81.43±9.52)cm/s),P0.05;(37.23±5.42)cm/s比(31.52±4.12)cm/s,P0.05]。治疗后治疗组CTPI参数r CBF、r CBV、r MMF和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43.7±13.4)m L/(100g.min)比(35.5±14.8)m L/(100g.min),(3.2±0.6)m L/100g比(2.3±0.7)m L/100g,(4.5±0.9)s比(6.1±0.7)s,(11.23±1.55)分比(8.96±1.41)分,P均0.05]。结论芳香开窍药经鼻给药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损伤区脑血流量,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联合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组(联合组)、沙丁胺醇组或布地奈德组(单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四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沙丁胺醇5 mg和布地奈德2 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单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沙丁胺醇5 mg或布地奈德2 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仅采取上述常规治疗.四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10 d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测空腹血糖、血钙浓度.结果 治疗前四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1 d联合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四组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四组间血糖、骨代谢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疗效肯定,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起效快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对颅脑损伤(TB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MAEs,包括住院期间死亡、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急性肺损伤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等)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中重度TBI患者为TB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血清MIF水平,分析TBI患者血清MIF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CRP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血清MIF水平患者MAEs发生率,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F水平及GCS对TBI患者MAEs的预测效能。结果TBI组血清MIF水平为(28.6±10.0)滋g/L,较对照组(8.4±2.9)滋g/L明显升高(P<0.05)。TBI患者血清MIF水平与入院时GCS呈负相关(r=-0.505,P<0.01),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501,P<0.01)。血清MIF水平预测TBI患者MAEs具有中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MIF水平与GCS预测TBI患者MAEs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F可能与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有关,临床检测血清MIF水平有助于MAEs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自由基系统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体重(30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分别通过嗅三针电刺激、丁香酚刺激、针药合用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MDA含量、GSH-Px和SOD活性。[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均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自由基系统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D模型组海马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海马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针药合用组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海马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能降低海马MDA的含量、并且提高海马GSH-Px和SOD的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后患者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风后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同时予耳穴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1周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6.6%,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同时予耳穴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对治疗患者中风后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柯欣  杨明  陈方慧  王弋  郑永科  胡炜  董晓巧  杜权  俞文华 《浙江医学》2018,40(23):2553-2556,256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粘合素-C(TNC)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30d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TBI患者13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C浓度,采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患者伤情严重度,预后评价指标包括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比较两组血清TNC浓度,分析血清TNC浓度与GCS评分、30d生存时间与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TNC浓度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196.5ng/ml,较对照组(46.9ng/ml)升高(Z=9.765,P<0.01)。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或0.01),且可预测30d死亡(AUC=0.820,95%CI:0.743~0.882,P<0.01)。结论血清TNC浓度增高可预测TBI伤情严重程度及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普通吸痰管吸痰(n=28),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总有效率)分别为26例(86.7%)和18例(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治疗组的发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2.6)d、(19.3±4.8)d、(16.9±5.8)d、(17.4±4.4)d和(15.1±3.5)d,与对照组的(8.8±3.1)d、(21.4±5.7)d、(23.0±6.1)d、(21.9±3.7)d和(18.3±4.1)d比较,均显著缩短(P均<0.01)。结论经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Mg2+对脑组织的细胞代谢和调节功能作用已受到重视,现研究颅脑外伤(TBI)后早期补充硫酸镁对TBI的治疗意义. 方法:将94例重型TBI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n=32)、硫酸镁+利多卡因组(n=32)及对照组(n=30),硫酸镁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硫酸镁2g(16mmol/L)稀释至100ml于15min内静脉推注,并以硫酸镁7.8g(65mmol/L)稀释至500ml静脉滴注24h;硫酸镁+利多卡因组,除了上述方法应用硫酸镁外,加用利多卡因12mg/(kg·h)静脉维持24h;对照组不补充硫酸镁或利多卡因,其余治疗同其他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及第3d血镁水平、入院当天和入院第7d的血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CS)来评估各组治疗结果. 结果:各组重型TBI患者在受伤后第7d时的血NSE水平无显著差异,伤后6个月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 结论:未发现TBI后早期补充硫酸镁能明显改善重型TB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回阳醒神针刺法治疗脑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回阳醒神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价两组患者苏醒程度,并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GCS疗效、GO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升高脑梗死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的平均峰流速(the mean peak velocity,Vm)和降低基底动脉(basical aretery,BA)的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方面,在降低脑出血患者LVA的Vs,BA的Vs、Vm方面,以及在降低颅脑损伤患者LVA的Vs,右侧椎动脉的Vm和BA的Vs、Vm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阳醒神针刺法对脑性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在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TCD诊断仪对 6 4例 5 0岁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9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进行脑血流检测。 结果 糖尿病组的 PI值增高 (P<0 .0 1~ 0 .0 5 ) ;血流速度亦增高 ,其中 MCA、ACA、PCA的 Vs、Vm、Vd及 VA的 V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0 .0 5 ) ,BA的 Vs、Vm、Vd及 VA的 V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糖尿病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 PI值较椎基动脉系统血管 PI值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TCD对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较高 ,在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预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艳  徐丽  薛莉  魏宗德 《四川医学》2010,31(9):1253-125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根据血α1-微球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将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者分为早期肾损害组45例和无早期肾损害组45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技术测量双侧主肾动脉(MRA)、叶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血流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峰速加速时间(AT)、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上各血流参数均取左右肾动脉平均值。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MRA、SRA、IRA的Vs、Vd、Vm显著降低(P〈0.05),PI、RI明显增高(P〈0.05)、AT无明显延长(P〉0.05);且Vs、Vd、Vm随血压分级的增加而降低,AT随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延长,PI、RI随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与无早期肾损害组比较,SRA、IRA的Vs、Vd、Vm显著降低(P〈0.05),AT明显延长(P〈0.05),PI和RI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阶段,存在肾内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结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TC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对脑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分析及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均行TCD、TCCD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观察不同狭窄程度患者TCD、TCCD超声表现,采用Kappa检验分析TCD结合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velocity, Vs)、平均峰流速(mean velocity, 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Vm、PI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患者入院时、治疗后6个月Vs、Vm、PI。结果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轻度狭窄42例,中度狭窄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偏头痛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针刺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初步探讨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4组,每组各6只.对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进行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必理通组予必理通灌胃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大鼠颈总动脉的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心率(HR),计算颈总动脉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Vs/Vd),对各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轻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PI数值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PI升高(P<0.01).各组颈总动脉直径、Vs、Vd、Vm、RI、Vs/Vd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大鼠的颈总动脉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颈总动脉血流量、PI与偏头痛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偏头痛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的理化特性与脑血管顺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定大脑中动脉(MCA)梗死区的患者,利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仪测定MCA的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及平均速度(Vm)。然后求出脉动指数(PI):PI=(Vs-Vd)/Vm。据PI是否大于1分为两组,观察两组间的血流变、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的改变。结果:两组间TC、TG、apoB、HDL、LDL及纤维蛋白原(Fig)等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理化特性对血管顺应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Zhang J  Fan XM  Song GW  Yin HH  Gan XZ  Li H  Qian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0):872-876
目的 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体外膜肺(ECMO)期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评价体外循环时使用TCD仪进行监护的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Medsonics CDS TCD仪监护系统对14只健康绵羊ECMO灌流全过程CBFV进行连续监测,对ECMO后2周绵羊一般情况和CBFV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中9只绵羊行脑形态学检查。结果 (1)麻醉对CBFV影响不大;结扎颈动脉后CBFV频谱形态轻度改变,Vs和PI下降,Vm,Vd无显著变化,提示结扎后脑血管处于较前扩张状态,以维持足够的脑血流供应;ECMO灌流对脑血流频谱影响最大,呈非搏动性改变,且CBFV明显降低,主要与MABP及PaCO2低有关,提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但仍对CO2存在反应。(2)ECMO前及ECMO后2周每天测定的绵羊左右两侧CBFV差值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3)ECMO后2周,绵羊一般情况良好,9只绵羊脑组织大体解剖无异常。光镜检查:4只绵羊除有散在小片状软化灶外,双侧脑组织结构正常。结论 ECMO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但对CO2的反应性尚存在,当ECMO操作顺利,是安全的。TCD具有适时、迅速,能长时间连续监测等优越性,TCD脑血流监测对提高体外循环操作和管理水平,以维持ECMO时CBFV相对稳定、减少脑损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血黏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选取47名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清晨7∶00-8∶00空腹抽取肘部静脉全血,检查全血黏度;患者及对照者于当日下午15∶00-18∶00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各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并分析血黏度和血流速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全血黏度升高(P〈0.05)、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减慢、脉动指数降低(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无关,血流速度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偏侧化现象。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血液黏度无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全血黏度升高,脑血流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9.
TCD参数与颅内压增高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颅内压增高症患者进行颅内压(ICP)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探讨TCD参数与ICP的关系。方法:应用TCD、腰椎穿刺术、颅内压监测仪检测颅高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得ICP和TCD参数(Vd、Vm、Vs、PI、RI)。结果:随ICP的升高,PI、RI增大,Vd及Vm减慢,其中以Vd减慢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V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I、RI与ICP呈高度正相关,Vm、Vd与ICP呈高度负相关,Vs与ICP低度负相关。结论:TCD参数有助于证实颅内压增高症ICP增高,尤其估计增高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8例重症脑外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在第1次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检测结束后立即给以治疗组病人手厥阴经电刺激30 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2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 min,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进行相同指标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结果刺激组患者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持续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能提高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对于促进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