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我们收治的19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CM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非典型心绞痛、频发的一过性晕厥,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常见,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及Q波存在对HCM诊断有重要价值;19例中超声检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6例,经β-受体阻滞剂或(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7例,2例行DDD起搏治疗,1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结论 HCM预后较差,临床应提高警惕,对可疑患者及时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控制患者症状,预防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和心室造影可作出诊断。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减弱心肌收缩、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维持正常窦性心律、防止心动过速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卢红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03-204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多普勒、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9例表现为心悸,5例为头晕、乏力,3例为胸闷或胸痛,3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24例出现心尖肥厚心电图改变,阳性率80.00%,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27例示心尖肥厚,阳性率90.00%,冠状动脉造影示28例出现心尖肥厚型证据,阳性率93.33%,7例患者行磁共振,5例示心尖肥厚,阳性率71.42%,各诊断方式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等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可靠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但操作相对复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具有家庭性心脏异常倾向、独特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的特发性心肌病。部分患者可完全无自觉症状而在体检中被发现或猝死。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多种多样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故要求临床护理应个体化,同时在护理策略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症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二是检测出那些有高度猝死危险的患  相似文献   

5.
竞雪莹  余强  西雁 《淮海医药》1999,17(3):52-5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极易误诊,现将笔在上海市中山医院所遇1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室间隔不明原因的不均匀显著增厚,心脏收缩期二尖瓣前叶移向间隔,形成流出道狭窄、梗阻,左室射血障碍。目前常用药物,双腔起搏器,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手术风险,起搏器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多见,有26例(37.4%)。55例有心电图结果中,53例(97.2%)心电图异常,其中45例(82.6%)ST段压低,31例(57.8%)左胸导联T波倒置,27例(48.6%)左心室肥厚,11例(20.2%)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非对称性54例(78.4%),对称性15例(21.6%),心尖肥厚型5例(6.5%),梗阻型12例(18.0%),非梗阻型57例(82.7%)。结论HCM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8.
郭晓琳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5,36(7):837-840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曚、前兆晕厥或晕厥。常见的合并疾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为房颤和各种传导阻滞。95.2%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有异常表现,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和(或)ST-T改变。80例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1例患者接受起搏器置入治疗,22例接受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2例患者接受外科心肌切除手术。院内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余82例患者住院期间患者症状均有缓解。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药物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望云 《天津医药》1992,20(2):118-1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笔者在1987年10月~1990年5月共遇到6例,现将资料完整的5例报告如下。例1 男,16岁。胸闷半年,发现收缩期杂音疑为先心病来诊。父母健在,血压14.7/9.33kPa。心界稍向在扩大。心率69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问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STv_?~v_6压低1.5mm,T_(Ⅰ、Ⅱ、Ⅲ、) aVF、V_1~V_6倒置,Tv_5倒置8mm。Rv_526mm,Rv_5+Sv_1 59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36例患者,所有病例均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通过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记录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进一步采用超声心动图确诊。结果根据对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本组患者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6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由此可见,心肌肥厚型心肌病也不少见。结论根据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作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系心肌病中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至今病因未明,有研究表明,该病常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与遗传因素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无家族史者,则男多于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ECG)异常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解放军305医院收治的13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其肥厚部位不同将其划分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甲组,62例)和间隔肥厚型心肌病组(乙组,73例),均行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V4~V6 T波倒置、-a VR导联倒置T波、Ⅲ导联R/S<1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甲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薄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中的V4~V6 T波倒置比例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中的a VR导联倒置T波比例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中心电图Ⅲ导联R/S<1、主波向下比例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G能够在辅助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中发挥出巨大作用,结合相关诊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早期确诊率,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诊断基础,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例HC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CM患者临床表现多样,17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肥厚心肌回声为极不均匀的点片状、回声增强,室间隔厚度平均(20.6±5.7)mm,其中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5例,约占88.2%;经药物治疗14例,DDD起搏治疗者2例,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1例;16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例死于心律失常。结论 HCM预后较差,临床应提高警惕,对可疑患者及时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控制患者症状,预防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义娟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74-1274
目的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超 )、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 1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2例心电图均出现胸导联T波倒置呈TⅤ 4>TⅤ 5>TⅤ 6的关系 ,心超示室间隔增厚及心尖肥厚 ,有 7例经CAG示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结论 对于冠心病症状不典型且心电图有显示胸前导联T波深倒且TⅤ 4>TⅤ 5>TⅤ 6的病人 ,应高度注意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9):23-23
  相似文献   

16.
3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ST段改变者25例(80.6%),冠状T波改变者19例(61.3%),异常Q波10例(32.3%),室性早搏8例(25.8%),其中晕厥者3例。结论ST段改变、冠状T波、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对室性早搏者应重视。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及老年期肥厚型心肌病:附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昶  赵德容 《天津医药》1992,20(1):16-19,F0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与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和病情转归,总结和探讨TCM病人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例TCM病人给予口服可达龙等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等治疗,观察病人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4例TCM病人经治疗后心电图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缩小,心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一种可逆性的心脏病,控制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缩小,心功能恢复正常。正确及时的诊治和严密的观察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临床缺乏特异性,心电图与其他心脏病有类似之处,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入院前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的AHCM患者患者资料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30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ECG资料,比较T波、ST段及R波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合并ECG异常改变(100%),胸导联V3、V4、V5巨大倒置T波最明显,大多伴有ST段下移和胸导联QRS波群高电压。ST段下移程度与倒置T波深度呈正相关(r=0.40,P<0.05)。结论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合并巨大倒置T波是AHCM的特征性ECG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