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因疾病负担重,有可能引发大流行而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20世纪以来影响较大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我国新发传染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发传染病出现和爆发的风险因素、传入我国的危险因素及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的应对策略。新发传染病出现和爆发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新发传染病进入我国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传统的疾病监测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了局限性,口岸的应对策略须进一步完善。我们要不断完善疫情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大力开展培训和演练等构起疫情疫病防控的绿色长城。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发传染病疫情已在进入人类的视线,其对人群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全球各国均采取各类措施控制其发生、发展、蔓延。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的、灵活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具有提前预警、应对得当、调整快速等特点。应逐步提升风险评估在防控新发传染病中的作用,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保护我国居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岸如何提高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和建立健全的应对体系。方法对现行的口岸卫生检疫查验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卫生检疫工作实践,提出口岸提高应对新发传染病能力及建立预备状态的相关措施。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40余种新的传染病,其中一些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发传染病的控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的又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提高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及预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为确保口岸卫生安全。口岸要快速识别传染病病人并及时上报传染病信息;建立健全的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预备状态,对疫情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监测。加强人医和兽医的联防和新发传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发传染病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本文总结了新发传染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面对未来万变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应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完善其各种准备为不变的策略,去应对万变的新发传染病。应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网络的布局,建立传染病实验室监测工作网络并保持常规运转,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和处置的平战结合平战转换制度和机制,制定和...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起, 全球不断发现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后, 我国也先后发生和出现了多起本地和输入性新发传染病疫情, 新发传染病应对形势不容乐观。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出现受到生物学、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驱动。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社会着重建立有效的区域和国际监测与应对体系。2003年SARS疫情后, 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自得到了系统性提高, 但防治体系尚存短板, 面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疫情形势, 我国新发传染病应对需要明确重点, 提升和强化相关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为人类敲响了一记警钟。新发传染病因其病原体的未知性、流行过程的复杂性、传播速度的快速性给公众健康、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其防控更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One Health策略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新型措施,它注重人类、动物、环境间的关联性,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在新发传染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One Health的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进一步阐明One Health策略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野战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及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认为野战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应正确面对和认知突发新发传染病,消除消极心理效应,培养良好的、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素质,有效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首次提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概念。本文结合近年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概述了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特点;分析了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因素,特别是病原体的变异加重疫情跨境传播风险,可能的超级传播者显著影响疫情扩散,"环境传人"等因素使疫情防控难度加大,高发、多种传染病流行叠加造成疫情波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重视顶层设计、风险研判、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口岸卫生检疫防范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从境外输入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境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况,为完善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分析口岸新发传染病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结果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已取得显著成效,应对新发传染病的信息化建设仍待进一步加强。结论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信息收集平台,加强口岸资源配置,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全面提升国境口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The global nature of the threat posed by new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ll requi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identifying, controlling, and preventing these diseases. Because of this nee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law will certainly play a role in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control of emerging diseases. Recognizing this fac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already proposed revising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some basic problems that the global campaign against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might face in applying international law to facilita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se diseases needs careful attention because of problems inherent in international law, especially as it applies to emerging infections issues.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感监测网络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感引起的每年季节性流行在全球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而且流感还会不定期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造成严重社会恐慌、经济损失。由于流感病毒的高度可变性和不可确定性,流感防控面临诸多挑战。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流感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中国流感监测60余年,为我国和全球流感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10余年来,流感监测网络得以飞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监测内容和范围不断完善,监测质量迅速提升。中国流感监测网络是我国和全球新发传染病病原的早期发现体系之一,为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准备了技术和人才队伍,有助于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系统对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和预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发现40多种新发传染病。这些疾病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和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了解重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对于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新发传染病也叫新出现的传染病,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迅速增加的传染病.目前,有许多新发传染病的危害已被多数人了解.例如,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禽流感、大肠杆菌0157、戊型肝炎等.因此,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防治本病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因素均促进新发传染病的快速传播,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现本文就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予以综述,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本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Negative public reactions to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can adversely affect population health. We assessed whether social support was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of, worry about, and attitudes towards AIDS a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ocial support may be centr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responses to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