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储备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入选60例活动期RA患者,设健康对照组20例,均检测血常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RA患者同时观测疾病活动指标。结果R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I、SF和TRF显著下降,同时铁储备与活动期RA贫血指标、疾病活动指标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铁储备可以提示RA患者的贫血、疾病活动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RA疾病活动、指导RA的治疗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前白蛋白(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70例活动期RA患者为RA活动组,60例正常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的PA、总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及活动性指标,分析两组PA、TP、ALB、GLO的差异,并分析PA的变化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活动期组PA、TP、ALB显著降低(P<0.05或P<0.01);(2)活动期RA患者蛋白质指标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指标相关性的比较,RA活动组PA、ALB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GLO与疾病活动性呈明显正相关,以上各指标与年龄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RA患者PA、TP、ALB显著降低,PA、ALB、GLO的变化与感染、炎症及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合并肺部感染RA住院患者52例和未合并感染RA住院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其中严重感染21例,分析RA合并肺部感染及肺部严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RA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52例,痰培养送检阳性率为36.54%,检出25株病原菌,其中细菌10株,支原体3株,真菌12株;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病程≥10年、吸烟、慢性肺疾病、激素治疗为独立危险因素,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为保护因素。肺部严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病程≥10年、吸烟、慢性肺疾病、激素治疗、补体C4降低为独立危险因素,DMARDs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真菌和细菌,当RA患者病程≥10年、吸烟、合并慢性肺疾病、激素治疗、补体C4降低时应注意肺部严重感染风险,DMARDs治疗可以降低RA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例发生肺部感染和240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分别纳入发生肺部感染组和未发生肺部感染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多因素分析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吸烟、合并间质性肺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抗菌药物、合并2型糖尿病、疾病活动性指数、低血清RF水平均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61、1.952、1.910、2.046、1.818、1.923、1.885、1.870、1.756,P<0.05)。结论 针对年龄、病程、吸烟、合并间质性肺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抗菌药物、合并2型糖尿病、疾病活动性指数、低血清RF水平这些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依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周俊臧银善于哲徐艳高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0,(10):5-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RA的2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2组:观察组(合并T2DM)48例,对照组(未合并T2DM)184例,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及T2DM的相关因素。比较本研究组与本地区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2组一般资料,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RA患者T2DM的患病率为20.7%(48/232),显著高于本地区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6.6%(3304/50321)](χ2=74.41,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RA患者T2DM的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年龄[(61.0±7.97)岁vs(53.97±12.34)岁,Z=-3.78,P<0.01]、RA病程[(12.21±11.26)]年vs(8.68±9.90)年,Z=-2.03,P<0.05]和BMI[(24.22±3.92)vs(22.96±3.65)kg·m-2,Z=-1.97,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实验室检查结果看,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29±0.76)mmol·L-1 vs(2.81±0.78)mmol·L-1,Z=-3.94,P<0.01];观察组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5.95±1.50)vs(5.49±1.89),Z=-3.10,P<0.01]、C反应蛋白(DAS28-CRP)[(5.13±1.28)vs(4.66±1.60),Z=-2.82,P<0.01)]、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36.64±15.75)vs(29.65±15.62),Z=-10.64,P<0.01)]及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CDAI)[(31.13±13.52)vs(25.19±13.28),Z=-4.7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治疗上,观察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8%vs 44.6%,χ2=9.73,P<0.01)、硫酸羟氯喹(HCQ)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vs 60.3%,χ2=5.39,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CRP[OR=2.234(95%CI 1.122~4.448)]和糖皮质激素使用[OR=2.265(95%CI 1.110~4.624)]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DAS28-CRP评分高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A合并T2DM是免疫调节紊乱基础上多种因子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42-843
我院风湿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1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上述242名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2组实验人员的三种免疫球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3、C4、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含量变化,以此来具体明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相关因素及其重要作用。结果:试验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变化均显著对于健康人群的对照组(P<0.05)。且与免疫球蛋白Ig G含量变化相关的因素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红细胞沉降率(P<0.05)。与免疫球蛋白Ig M的相关因素有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P<0.05)。免疫球蛋白Ig A含量的相关因素为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P<0.05)。免疫球蛋白变化中Ig G的含量变化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较好,能够很好的指示出患者体内是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减少诊断步骤,降低诊断费用,增加诊断正确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R1、CD59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患者的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其与CR1、CD59及其他指标(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深吸气量(IC)、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IC与C3呈正相关(P<0.05),MVV与年龄、15m步行时间、α1-AGP、CRP、ESR呈负相关(P<0.05),FVC与15 m步行时间、IgA,C4,α1-AGP,CRP呈负相关(P<0.05),FEV1与关节疼痛积分、生理功能积分、IgA、C4、α1-AGP、CRP呈负相关(P<0.05),FEV1/FVC与病程、关节肿胀积分、RF呈负相关(P<0.05),FEF25与年龄、关节肿胀积分、15 m步行时间、生理功能积分、CRP呈负相关(P<0.05),FEF50与年龄、关节疼痛积分、15 m步行时间、生理功能积分、C4、CRP、ESR呈负相关(P<0.05),与CR1、CD59成正相关(P<0.05),FEF75与关节疼痛积分、15 m步行时间、RF、α1-AGP、CRP、ESR呈负相关(P<0.05),与CD59成正相关(P<0.05),PEF与关节疼痛积分、15 m步行时间、生理功能积分、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RA患者的肺功能与健康人相比有多个参数显著降低,肺功能改变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其次为较高比例的小气道阻塞,并可见肺容积减小,而且肺功能的改变与CR1、CD59表达水平的降低、补体系统异常活化相关,与病情及疾病活动性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诊治的RA患者373例,根据临床表现及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分为RA合并ILD组与RA未合并肺间质病变(NILD)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①373例RA患者中229例发生ILD,其中76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②ILD组年龄、发病年龄、男/女均高于NILD组;③ILD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压痛数大于NILD组;晨僵、咳嗽、咳痰与活动后气促的发生率高于NILD组;④ILD组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极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素、肌酐、尿酸、胱抑素C、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均高于NILD组;白蛋白、载脂蛋白A1水平均低于NILD组;⑤年龄、关节受累数、抗CCP抗体是RA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RA容易合并ILD,但发生隐匿;高龄、关节受累重、高滴度抗CCP抗体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128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住院的128例RA患者临床资料,按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异常,分为类风湿关节炎心电图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的心电图情况,一般情况及检测指标间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指标间采用logistica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间心电图情况比较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尿酸(UA),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小板压积,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舒张压(DBP)和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a回归分析,BUN,PCT两个自变量与类风湿关节炎心电图异常有明显相关。结论Apo-AⅠ,DBP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68例RA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观察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情况.结果 (1)68例RA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可知,RA组异常率最高的为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并主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乏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活动期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科检查并证实RA活动期住院患者45例,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获取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同时测量右侧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 结果RA组肱动脉IMT、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RA组F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9±2.71% vs11.26±5.66%, 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缺乏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RA活动期患者在出现血管壁形态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之前,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33的表达,分析其与类风湿因子(RHF)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探讨IL-33的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4例活动期RA病人血清IL-33的表达水平,以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检测RA患者风湿四项的实验室指标;分析RA患者IL-33与RHF和CRP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IL-3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风湿四项的指标申100%(24人)患者的RHF值、79.17%患者(19人)的CRP和75%患者(18人)的ESR(红细胞沉降率)高于正常;患者IL-33的表达与RHF和CRP成正相关关系。结论IL-33在RA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为RA病情的判断提供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动脉血管僵硬度的情况,探讨其与传统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及疾病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43例RA患者(RA组)及同期4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了解动脉血管僵硬度,分析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RA疾病相关因素如病程、疾病活动指数(DAS2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等与baPWV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RA组患者baPWV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baPWV≥1400cm/s者RA组有24例(55.81%),健康对照组仅3例(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RA患者中,baPWV〉1400cm/s者较baP.WV〈1400cm/s者年龄更大,有更长的病程,hs—CRP、血压及血脂水平均更高,但baPWV与RF及抗CCP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动脉血管僵硬度增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除传统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影响外.RA疾病相关的一些因素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6.
郑志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9-11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主要症状体征、生活质量(QOL)的相关性,探讨RA患者抑郁情绪的机制。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生活质量量表对100例RA患者进行观察并做相关分析。结果(1)100例RA患者中,SAS标准分为(46.33±7.69),有焦虑症状者为37%;SDS标准分为(51.36±9.10),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53%;两者均高于正常人;(2)SAS标准分与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重着、症状体征总积分呈正相关;SDS标准分与食欲减退、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关节重着、症状体征总积分呈正相关,两者均与年龄、病程无关。(3)SAS、SDS标准分均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R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病情及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发生机制与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中药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者的肺功能,并将其中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观察RA患者肺功能及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C、MVV、FVC、FEV1、FEF25、FEF50、FEF75和P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IC、MVV、FEF25、FEF50、PEF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MVV、FVC明显升高(P<0.05或P<0.01)。实验组治疗后FEF25、FEF50、FEF75、PEF的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的肺功能多个参数显著降低,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并伴小气道阻塞和肺容积减少。中药新风胶囊通过调节免疫,降低炎症活动性指标改善RA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9例RA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RA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健康居民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是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低于一般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病情,将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并设立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一20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等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以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尤甚(P〈0.05);血清白介素一20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x线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IL一20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苏清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8):5-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及其阳性率,分析肿瘤标志物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肿瘤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同时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60例住院患者作为RA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分数(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资料;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均进行胸片、胸部高分辨CT、盆腹部超声或CT、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随访2年以上观察后续肿瘤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除CA153外,血清CEA、CA125、CA199数值水平及阳性率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组肿瘤标志物升高与疾病活动分数、血沉或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未发现肿瘤共存依据。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升高,但并不提示相关肿瘤共存,以后患肿瘤风险是否增加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