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溶性粘附分子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心脏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探讨其与以后以发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107例患者,以ELISA法检测支架植入前基础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并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失访,随访率81.3%,随访时间3~24(平均17.4)月。随访期间心绞痛症状复发13例(14.9%),非致命性心梗2例(2.3%),猝死1(1.1%)。发生心脏事件组基础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较无心脏事件组升高(P<0.01),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Kaplan-Meier法计算无心脏事件生存率,slCAM-1≥276ng/ml组2年无心脏事件生存率为67.8%,而sICAM-1<276ng/ml组为88.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基础血浆sICAM-1水平升高的患者术后无心脏事件生存率低,sICAM-1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测定在冠状动脉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在上海中山医院复查冠脉造影的486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再狭窄的患者第二次冠脉造影前超敏CRP水平(3.1±3.7mg/L比1.0±1.4mg/L,P<0.01)和Lp(a)水平(271±267.5mol/L比167.7±122.3mol/L,P<0.01)均较无再狭窄组增高;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超敏CRP水平(P=0.002,OR=1.655,95%CI:1.195~2.291)、Lp(a)水平(P=0.012,OR=1.004,95%CI:1.001~1.007)成正相关。结论:对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控制超敏CRP、Lp(a)水平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对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支架植入后发生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始终是困扰介入医师和患者的并发症.目前认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膜新生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其具体进展机制尚无定论,因此仍缺乏针对ISR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随访期内 ,病死 43例 (5 8% ) ,其中心血管病死亡 2 7例 (3 6% ) :猝死 12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力衰竭 4例 ,卒中 2例 ,休克 1例 ,外科血运重建失败死亡 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 80岁〔风险比值 (OR) =3 0 5 ,95 %可信限 (95 %CI) 1 2 7~ 7 3 4,P =0 0 13 )、血清肌酐升高 (OR =2 79,95 %CI 1 44~ 5 40 ,P =0 0 0 2 )、糖尿病 (OR =2 91,95 %CI 1 48~ 5 71,P =0 0 0 2 )和心肌梗死 (OR =1 2 7,95 %CI 1 0 2~ 1 5 8,P =0 0 3 5 )为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猝死是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龄≥ 80岁、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心肌梗死是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全面评价和术后积极治疗对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因素对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功施行冠脉支架置入并进行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的 78例冠心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 (n =4 9)和无再狭窄组 (n=2 9)。比较支架置入前临床资料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前临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认为 ,患者术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再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OR :3.0 93)。结论 :临床因素与预后有关 ,UA是介入治疗预后和再狭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植入国产支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冠状动脉支架 (金新支架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10例 ,年龄 39~ 70岁 (平均 5 5 2岁 ) ,男 7例 ,女 3例 ,分别在前降支 (2支 ) ,回旋支 (3支 ) ,右冠状动脉 (5支 )植入金新动脉支架 (其中 7例预扩张后植入 ,3例直接植入 )。结果 支架植入前冠脉病变局部狭窄为 80 %~ 10 0 % (平均 85 % ) ,植入后残余狭窄为 0 ,术中无急性血管闭塞和急性血栓形成 ,随诊 6~ 8个月无心脏病事件 (急性心梗、心绞痛、猝死 )发生。结论 金新支架释放和支撑能力好 ,支架扩张程度完全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无急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小冠状动脉支架 (直径 <3.0mm)的植入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安放支架内径的不同将入选的 9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小支架组 (支架直径 <3.0mm) 35例 ,普通支架组(≥ 3.0mm ) 6 2例 ,植入小支架 4 8个 ,普通支架 10 5个 ,观察住院期间严重临床事件率、术后 6~ 18个月无心脏事件生存率。结果 :小支架组平均支架直径为 (2 .5 2± 0 .0 7)mm ,普通支架组平均支架直径为 (3.2 4± 0 .39)mm(P <0 .0 5 ) ,15 3个支架成功植入 15 2个。小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在术中的血管夹层及撕裂的发生率分别为2 5 .71% (9例 )和 2 4 .19% (15例 ) (P >0 .0 5 ) ,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小支架组为 1例 ,普通支架组为 0例 ;6 8例患者接受了术后 6~ 18个月的临床随访 ,其中 11例在随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中发现支架内再狭窄 ,小支架组为 5例 ,普通支架组为 6例。结论 :对于在小冠状动脉采用直径 <3.0mm的小支架植入术即刻成功率高 ,不增加支架围手术期的急性血管并发症及临床并发症 ,与普通支架比较远期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1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学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吸烟以及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LDL-C水平成显著正相关,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1.55、5.48和12.60;而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RR为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的高危人群,药物支架可减少再狭窄的发生。对于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戒烟以及控制LDL-C的水平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102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117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51只,右冠状动脉46只,左回旋支20只。结果: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植入支架后,病情转危为安。86例全部植入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前后即时管腔内径和横截面积变化 ,以研究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冠心病的近期疗效。 5 4例冠心病患者 6 0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支架 6 0只 ,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靶病变部位的血管内径 (比治疗前 )的即时增量为 2 .0 2± 0 .6 2mm (6 7.10 %± 15 .42 % ) ,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即时增量为 5 .6 7± 1.6 1mm2 (80 .36± 18.2 9% )。患者临床症状在术后 12~ 48h内即得到缓解或消退。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Unstable plaque is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future MACE.

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CCTA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February 2010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hospital database was screened for patients who later developed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non-STEMI (NSTEMI) or cardiac death. Plaque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using one-way ANOV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que scores and MACE.

RESULTS:

Of the 855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CTA, 1055 had hospital records available for follow-up. During follow-up, 25 patients experienced MACE including death (six patients), heart failure (two patients), STEMI (11 patients) and NSTEMI (six patients). The plaqu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ho later died, developed heart failure or experienced STEMI (P<0.05). Calcification, erosion and severe stenosi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events (P<0.05). Mild and moderate lesions, positive remodelling, drug-eluting stent placement, occlusion and diffuse lesions were not predictive of MACE (P>0.05).

CONCLUSION:

Severe calcification, erosion and severe stenosis predict death, heart failure and STE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在药物洗脱支架对血运重建影响研究(DESIRE)数据库中,人选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年龄70岁以上,出院后随访〉30天的冠心病患者675例,男性498例,女性177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754±355)天。随访中死亡27例(4.0%),发生MACCE50例(7.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死亡的危险为2.750(95%CI1.116—6.779,P=0.028);合并贫血患者死亡危险为0.385(95%C10.164—0.904,P=0.028);血肌酐(Cr)水平越高,死亡危险越大,肾功能减低者(Cr≥115μmol/L)死亡危险为2.963(95% CI1.114~9.952.P=0.035),肾功能不全者(Cry〉177μmol/L)死亡危险为10.785(95%CI 2.659~78.097,P=0.000)。结论影响血运重建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性别、血运重建前血红蛋白和Cr水平。女性、贫血和肾功能减低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远期预后不良,死亡率高。术前应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并加以纠正,将有利于改善血运重建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9mTc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isobutyl isonitrile,Tc—MIBI)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后损伤区心肌细胞血流灌注状况的价值。方法:40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分别在置入术前、后进行99mTc—MIBI心肌静态显像及其硝酸异山梨酯(ISDN)介入显像,对比分析损伤区心肌细胞血流灌注改善程度。结果:40例患者冠状动脉共有360个节段。术前Tc—MIBIISDN介入显像异常10g个节段(29.2%),显著少于Tc—MIBI静态显像异常的178个节段(49.4%,P〈0.01)。支架置入术后ISDN介入显像异常91个(25.3%)节段也显著少于静态显像异常的112个节段(31.1%,P〈0.05)。结论:99mTc—MIBI—ISDN介入显像较99mTc—MIBI心肌静态显像更能反映支架置入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冠脉造影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8例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 ,1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71例)],95例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再根据UA水平CHD患者被分为低尿酸组(147例)和高尿酸组(161例),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CS组血 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8.44±69.07)μmol/L比(295.38±80.08)μmol/L ,P=0.00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ensini评分增高),血UA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单支(316.58±95.27)μmol/L比双支(335.26±43.26)μmol/L比多支(346.53±86.74)μmol/L ;低分组(312.42±48.26)μmol/L比中分组(346.58±47.36)μmol/L比高分组(363.84±54.68)μmol/L , P<0.05或<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3, P<0.05);高尿酸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58.38%比36.24%, P=0.012)。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P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72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65岁及以上老年结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ACE发生情况,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衰)/心功能不全等,分为PA...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超声对高压扩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支架高压扩张后的血管内超声(IVUS)结果,并用其指导支架置入,探讨IVUS在高压扩张时代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处病变进行支架置入,当达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应用IVUS进行评价,符合IVUS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的病变归入不需进一步干预组(NAI组),不符合IVUS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的病变归入需进一步干预组(AI组).在IVUS指导下对AI组进行进一步干预,直到符合IVUS理想标准或最大压力达到2 026.5 kPa.比较AI组在首次扩张后和最终的IVUS结果以及最终两组之间的结果.结果在首次高压扩张后,有49(58.3%)处病变(NAI组)的IVUS结果符合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35(41.7%)处病变(AI组)的IVUS结果未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从而进行了更高压力的进一步扩张.AI组经过更高压力扩张后,最终有29(82.9%)处病变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支架内最小横截面积由(7.3±2.0) mm2增加至(9.3±2.0) mm2(P<0.001),急性获益由(71±15)%增加至(91±15)%(P<0.001).结论即使采用了高压扩张(1215.9~1418.6 kPa)技术,也不能确保达到满意的支架扩张.对于高压扩张后造影结果满意但IVUS结果不理想的病变,在IVUS指导下的更高压力(1621.2~2026.5 kPa)扩张使82.9%的病变进一步改善了扩张结果.IVUS指导下的高压扩张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 171例患者中 ,孤立性、狭窄程度≤ 90 %、参考直径≥ 2 .5mm、长度≤ 18mm ;无明显的钙化、扭曲和成角 ,非完全闭塞和分叉处病变者 5 6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住院期和术后 3个月随访期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5 6例的 6 0处病变成功 5 5处 (91.7% ) ;1处因支架未能通过狭窄处而改行球囊预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术 ,1处在支架植入后因远端血管发生撕裂而需再植入 1个支架 ,3例因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显示支架扩张不满意而再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和术后随访期内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 ;9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2例因显示再狭窄而行再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治疗。与经球囊导管预扩张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相比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费用降低 2 9% ,造影剂用量减少 2 7% ,手术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缩短 2 6 %和 2 5 %。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经选择的病变中安全可行 ,并可降低手术费用 ,减少X线照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认为女性因为有雌激素对血管壁的保护作用,故年轻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于男性,但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本文主要从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新发的危险因素及其标志物和女性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对女性冠心病的认识,更好地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颈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术后的血压状况,将其分为无低血压者、短暂性低血压者(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50mmHg,持续时间〈24h)及持续低血压者(上述低血压状态持续时间超过24h)。采用Cox多元回归法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术后29例(27.6%)出现短暂性低血压;16例(15.2%)出现持续低血压状态,其中3例低血压状态持续超过10d。16例持续低血压状态的患者持续时间为Md=3d(1~21d)。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年龄〉75岁)、术前有低血压病史、狭窄程度≥80%、使用球囊后扩张、使用激光雕刻支架、操作时间超过1.5h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状态有关(P〈0.05)。经Cox比例风险分析并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术前低血压病史(RR=4.53;95%CI1.39~9.72;P=0.008)、狭窄程度≥80%(RR=4.09;95%CI1.27~8.97;P=0.014)、使用球囊后扩张(RR=3.57;95%CI1.13~7.25;P=0.025)和操作时间〉1.5h(RR=4.87;95%C11.81~9.55;P=0.004)为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有低血压病史、重度颈动脉狭窄、使用球囊后扩张和介入治疗操作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