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房性早搏二联律中,如果房性早搏连续未下传,必定引起连续的较长的RR时期,此RR间期短于2倍的窦性心律的RR间期。由于所有RR间期均为窦性的RR间期,所以RR间期均具备窦性节律的变时性特征,在Lorenz-RR散点图上沿45°线呈现2个棒球拍的图形,彼此分离;在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上,则呈现为2条彼此分离的、不在同一水平上的线段;它们在坐标系的位置不存在倍数关系。如图1。  相似文献   

2.
利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和诊断房性并行心律。对3例具有一定形态散点图的患者观察其散点分布的具体特征,并采用动态逆向分析心电图,作出对心律的诊断。3例患者的t-RR散点图呈分层分布,早搏(联律间期短,底层)散点错落分布,条带较宽,且不随窦律(中层)曲线的变化而变化,1 h t-RR散点图更清晰。1例在窦律比较稳定时,RR-Lorenz散点图呈现类室性并行心律的特征,窦律变化幅度较大时,呈现类似多源性室性早搏散点图特征;1例因窦律稳定,RR-Lorenz散点图不同的1 h均表现为近似室性并行心律特征;另1例在不同的1 h时间内均呈现两类RR-Lorenz散点图,其中一类为"大鹰"形,为并行心律二联律构成的散点。通过具体逆向心电图综合分析,3例均为房性并行心律。结论:房性并行心律有一定的散点形态特征,在t-RR散点图及Lorenz散点图的提示下,采用逆向动态变化分析,结合心电图R波的动态变化特性,可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在片段心电图中,当并行心律的室性异搏不显示出其特征的心电图表现时,很难与一般室性早搏或多源性室性早搏相鉴别,笔者根据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搏的联律间期不固定,且与代偿间期(VN)之和为窦性节律(NN间期)的2倍[(NV+VN)÷2=NN],利用《几何画板》制作NV变化和NN变化的散点运动的轨迹,模拟出的RR-Lorenz散点图为斜倒的"丫"字形图形。再通过24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分析界面图观察,发现RR-Lorenz散点图为斜倒"丫"字形图形的患者,其逆向分析心电图均证实为窦性心律并室性并行心律,并且t-RR散点图亦有其特征。因此,斜倒"丫"字形RR-Lorenz散点图是"室性并行心律"的特征性散点图。通过动态心电图描绘到的斜倒"丫"字形RR-Lorenz散点图图形,能快速、准确诊断室性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4.
正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和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均表现为三层的节律(分别以早搏RR间期、窦律RR间期、代偿的RR间期构成散点集)分布。在Lorenz-RR散点图中表示为4或5分布。当出现联律间期相近的频发房早和室早时,早搏点构成的散点集就会重叠,而因房早、室早的代偿间期不等(前者不完全代偿、后者完全代偿),特别是当窦性心律较慢时,这种不等显示得最明显,故在t-RR散点图中代偿间期的那一层会出现房早的代偿间期与室早的代偿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1岁。因健康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发现心室异位心搏连发,遂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间(t)RR间期散点图显示在窦性心率慢时,有大量密集的室性心搏出现,窦性心率快时,只有少数室性心搏出现;整体Lorenz-RR散点图呈现为45度线上的“丫字形”散点图。逆向的片段心电图显示室性并行心律的特点,连发的室性自主心搏考虑为室性并行性室性自主节律,其室性自主节律的频率与窦性心率一样,具有变化的特点。提示室性并行心律的异位起源点的频率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固定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心电图上,窦房结功能的纵向分离表现为2个频率范围的窦性心律,其频率范围不重叠;二度Ⅱ型窦房阻滞时,长的RR间期近似于短RR间期的2倍。如果窦房结功能的纵向分离合并频发二度Ⅱ型窦房阻滞时,则心电图会出现三种RR间期,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会分成三层水平的散点,而在二维坐标系中Lorenz-RR间期散点图则表现为沿45°线上分布的3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患者1 d的心电信号,并绘制出相关的心电散点图,分析动态心电记录仪的诊断率以及不同结果 心电散点图的特征.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单纯室性早搏患者为24例,经后续治疗确诊 24例患者为单纯室性早搏,诊断率为100.00%,该类患者心电散点图沿垂直于45°线的四分布图形,并向4-5个方向分布开来;45例为窦性心律患者,后期确诊为43例,诊断率为95.56%,该情况下患者心电散点图特征为集中于45°位置并呈向外展开的棍棒状;31例为室性并行心率患者,后期确诊为33例,诊断率为93.94%,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 X、Y轴.结论 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特点较为明显且准确,可以作为诊断室性并行心律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室性并行心律发生时的心电散点图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3例诊断为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散点图,与13例正常窦性心律及单纯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散点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律时,偶联点对称分布于45度角线上,呈棒球拍状;单纯室性早搏散点图呈特征性四分布或五分布;室性并行心律图形为沿垂直于45度线的四分布图形,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度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X、Y轴;三组数据间B线斜率两组间分别比对,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与正常窦律伴单纯室性早搏心电散点图比较,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具有显著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岁3个月,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手术后,因支气管肺炎住院,动态心电图诊断为交界性自主心律,并频发反复搏动。时间散点图显示双层分布,白天下层分布细直,夜间分布则呈较粗的波浪形;Lorenz-RR散点图呈三分布,白天反复搏动点集的长轴斜率为K1=71.3°,反复搏动的RR联律间期较短,Ⅱ导联倒置P位于QRS之后;夜间则K2=7.7°,反复搏动RR联律间期较长,Ⅱ导联倒置P波位于QRS波或前或后或融合。提示自主神经的昼夜调节差异,影响交界性心律在房室结传导的快慢,造成不同的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先前的观察和数据模型表明Lorenz-RR散点图(1h)呈倒"丫"字形图形,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计算机提供了全程24hRR间期散点图),足够多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个数(24h均有发生,室性早搏占总心搏的比例大)所呈现的图形却不呈倒"丫"字形,笔者列举典型3例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76、67岁。24h总心搏数分别为117 673、115 780、123 637次,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位搏动分别为7 510、6 505、11 593次,分别占总心搏的6.4%、5.6%、9.4%,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数分别为313、325、483次。全程RR间期散点图均呈"△"形组合,从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逆向观察任意1h的t-RR散点图及相应的1hLorenzRR散点图,发现绝大多数的1hLorenz-RR散点图呈现倒"丫"字形图形,亦有少数呈现"△"形组合图形,但点的分布较稀疏。隐藏室性早搏后点及窦性心律散点图集后,更清晰地显示了室性早搏点及室性早搏前点的散点集呈现的△形图形。结论: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大数据Lorenz-RR散点图呈△形组合图形,其△形的各边为其节律的边界线,表达了相应的电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猝死前后的心电散点图特征,了解心电散点图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中的价值.结果 患者猝死前心电散点图特征:成势的短联律间期室早(RonT室早)、心率变异性降低、QT界线以内的短阵室速、室性并行心律(超宽QRS波群,逆向技术可查阅)等.结论 心电散点图是描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简洁语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信息特征明显,一目了然.建议尽快把心电散点图技术引入心电监测系统(包括远程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2.
心律的整体观:认识和解读RR间期散点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一般情况下,24 h的心搏有10万多次,把这10万多次心搏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心律的整体观。24h RR间期散点图将10万多次心律描述在一个可视的二维坐标系中,坐标系中每一个散点由3个R波,2个RR间期决定(前1个RR间期为横坐标,后1个RR间期为纵坐标),每1个点通过后1个RR间期(或后2个R波)与其下一个点发生联系。通过设置理想状态下的7种节律,可在坐标系中发现这7类心脏节律的散点图分布特征(或说轨迹),临床中复杂心律均可用这7类散点的特征加以分析。RR间期前后相等的点位于坐标系45°线上。前短、后长的散点位于45°线的左上三角区,心率趋向于减慢;而RR间期前长、后短的散点位于45°线右下三角区,心率趋向于增快。散点越接近原点,心率越快;越远离远点,心率越慢。RR间期呈匀加速增、减,则散点分布于45°线两侧,且与之平行;而RR间期变加速增、减,则散点亦分布在45°线两侧,并逐渐远离或接近45°线。根据散点图形可以把握心脏整体主导节律,亦可根据散点图分析对应的心电图;RR间期散点图可用于评价心率波动、自主神经调节、心率变异;亦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评估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一例心房扑动伴室性早搏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的 Lorenz-RR 散点图,并利用时间散点图和任意时间段的 Lorenz-RR 散点图分段分析,发现其具有类似室性并行心律的“倒 Y”形特征,经散点图逆向分析技术确诊为室性并行心律。本文总结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不典型的 Lorenz-RR 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Lorenz-RR间期散点图(简称Lorenz散点图)是以相邻RR间期分别为横(R_nR_(n+1))、纵(R_(n+1)R_(n+2))坐标在二维坐标系迭代作点形成的散点集,反映的是2个RR间期之间的动态变化的联系,因此,不同的节律或同一节律的变化在坐标系中会反映出不同的图形特征。理论推测与观察发现,心率快的散点沿接近原点的45°线上分布,心率慢的散点则远离原点的45°线上分布。不同心律失常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散点集,使散点图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散点图或分图的大小可表示2种节律的变异性大小。散点图的图形或分布特征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律失常,并且表现出心肌的动态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5岁,有冠心病、房颤,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见较宽大畸形的QRS波群间歇出现,时限120ms,其后无类代偿间歇,RR间期不等,考虑为间歇性室内阻滞,不排除室性自主心律。经心电散点图分析,该患者部分散点分布在动态房室结功能不应期(AVNFRP)界限与X轴之间,且B线斜率趋近于零,诊断为心房颤动伴室性自主心律。  相似文献   

16.
正病窦综合征的患者安置起搏器是为了治疗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后的代偿间歇表现为长RR间期,当长RR间期长于起搏器设定的频率(起搏的RR间期),起搏器则不等室早代偿间歇完成时,便发放起搏脉冲起搏心室。在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上形成一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此线段不同于室早后代偿间歇形成的线段随主导窦律的波动而波动;那么Lorenz-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源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已明确诊断的7例双源性并行心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与单源性早搏、双源性早搏及单源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共分为6组(每组各7例),其特征是:1组(单源性房性早搏),呈三分布,窦性节律位于45°线上;2组(双源性房性早搏)呈五分布,窦性节律位置不变,早搏前后点分别位于其两边,图形对称呈双分布,1、2组B线斜率均在0-1之间,其斜率无显著差异(P>0.05);3组(单源性室性早搏),呈四分布图形,窦性节律位于45°线上,早搏前后点分别趋向平行于X、Y轴,4组(双源性室性早搏)呈六分布,窦性节律位置不变,与单源性室早不同之处在于,其早搏前后点呈对称双分布,3、4组B线斜率均趋向于0,其斜率也无显著差异( P>0.05);5组(单源性并行心律)图形特征为沿垂直于45°线的四分布图形,早搏点集垂直于45°线,早搏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X、Y轴;6组(双源性并行心律)图形为沿垂直于45&#176;线的七分布图形,图形与单源性并行心律相似,5、6组间B线斜率均趋向于∞,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之处在于呈双分布;5、6组B线斜率明显大于1、2组[(∞)比(4.78±0.19)],1、2组B线斜率又显著大于3、4组(0.36±0.06), P均<0.01。结论:双源性并行心律心电散点图特征与单源性并行心律,单(双)源性房、室早搏图形均有显著差异,有助于并行心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常规心电图易将室性并行心律误诊为普通早搏,而长时间检测动态心电图往往可以显示并行心律的特征性改变。室性并行心律Lorenz散点图特征:早搏点集沿垂直于等速线的方向向等速线延伸,早搏前、后点集分别沿垂直、水平方向向等速线延伸,总体呈斜倒的"Y"字形;时间散点图特征:呈瀑布样改变。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快速诊断室性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心悸就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见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3层分布,主导节律在最上层,下面两层分布为心动过速发作时的RR间期条带。全天心动过速发作时Lorenz-RR散点图呈"曲尺状"样分布;1 h Lorenz-RR散点图呈关于45°线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团块。结合逆向回放心电图片段诊断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房室结1∶2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20.
1例男性患者,81岁,作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间RR间期散点图发现窦性心律的线条状散点图上下有线段分布,相对应1 hLorenz-RR散点图有互相平行的5条散点条图。逆向心电图发现有3种RR间期分布,其QRS波前均有P波,确定为窦性心律合并窦性逸搏和窦性早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