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患者男性,72岁.近日来自觉头晕、胸闷,来院复查.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年前植入DDD双腔起搏器,起搏参数设置:下限频率65次/分,上限频率110次/分,A-V间期180ms.动态心电图分析:A、B两图为同一份动态心电图记录,只截选CM5导联,图A为白天记录.起搏方式为VAT方式,上行窦性心律84~89次/分,呈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中行呈3∶2心室起搏;下行呈2∶1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型起搏器(DDD),具有根据病人自身心率变化而自动转换不同起搏方式的功能。我们在为1例病人安装DDD术中,行心房参数测试时心房起搏信号不能规律出现,经分析明确为起搏器呈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VDD)起搏所致,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基础疾病诊断:1冠心病;2糖尿病型;心电图: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2次/分。选用西德Biotronik公司Physioso1DDD型起搏器,设定起搏频率60次/分,按常规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分别送入心室、心房起搏电极。电极到位固定良好后行参数测定,心室电极起…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63岁 ,1W前因受凉心慌胸闷入院。T 3 7 1℃ ,HR 65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3 0 / 85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患者 3年前因冠心病 ,心房扑动 (AF)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起搏器。入院查心电图 :V1导连续记录P波消失可见AF的F波 ,F波频率为 3 75~ 5 0 0次 /min ,F波方向几秒钟围绕基线上下扭转 1次 ,呈极性改变 ,未见AF下传心室 ,心室波均有VVI起搏器发放冲动 ,其起搏频率为 60次 /min ,心电图诊断 :①尖端扭转型AF ;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起搏器起搏功能正常。图 1 …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9岁。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图1中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振幅绝对均齐的锯齿状F波,F-F间无等电位线,频率为320次/分,QRS波呈室上性,房室传导比例为2∶1。测量发现F-R间期不固定,有长短两种表现:长者0·20s,出现长R-R0·44s,心室为136次/分。短者0·16s,出现短R-R0·40s,心室率为150次/分,两者交替出现,十分有规律。另外,亦可见F-R间期延长,QRS波电压变小。F-R间期缩短,QRS波电压变大。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AF)呈2∶1房室传导合并B型房室文氏阻滞致F-R及R-R间距长短交替及QRS波电交替。图1AF(2∶1)伴QRS波电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0岁。冠心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发生了阵发性心房扑动。如图显示:同步记录的3个胸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扑动波。CM_3、CM_5导联F波朝下,为Ⅰ型心房扑动,心房率224次/min,F波2:1和4:1交替下传心室,2:1比例下传心室时,F-R间期0.18s,心室率112次/min,4:1比例下传心室时,F-R间期0.16s,心室率64次/min。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交接区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的晚期心肌病患者行左室和双心室起搏 ,了解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对 16例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的晚期心肌病患者行左室游离壁和双心室起搏 ,记录左室、双心室和基础状态下的左室腔内dP/dtmax、主动脉根部压力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结果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分别使左室dP/dtmax提高 2 1%和 18% (P <0 0 1) ,而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左室起搏和双心室起搏使主动脉收缩压较基础状态升高 6 %和 5 % (P <0 0 1)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左室起搏心电图QRS间期缩短不明显 (P >0 0 5 ) ,而双心室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P <0 0 5 )。结论 对于心电图呈LBBB型的心肌病终末期心衰患者 ,行双心室起搏和左室游离壁起搏均使患者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 ,两者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8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病史20年.因突发心悸、气促3h急诊入院.心电图(图略)示:频率273次/min的心房扑动.在2:1房室传导阻滞的基础上,下传心动的F-R间期由0.24s—0.34s逐渐延长,直到长R-R间距中3个F波连续受阻未下传而结束该文氏周期,周而复始,形成房室交界区的双层阻滞,其近端呈2:1传导,远端呈6:5文氏型传导.另可见ST_(1、v_5)压低、T(v_5)倒置.心电图诊断:房扑,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心肌劳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可疑?入院后行食道心房调搏。图1(见第169页)食道心房起搏频率90次/分、起搏30秒出现类似3:2文氏现象图形,房室传导时间分别为SR_1330、SR_2360和SR_3560毫秒,随后1次刺激波未能下传心室。起搏频率达130次/分时,多次出现类似3:2文氏现象图形,传导时间与图1A相似。B示起搏频率90次/分,前3次SR间期从340—390毫秒,SR_4550、SR_5600毫秒,以后SR630毫秒持续3个心搏不变,随后1次刺激波未能下传心室。C—F基本起搏周期860毫秒,以4:1分频起搏,中行S_1S_2从510至500毫秒时,S_2R从340毫秒延长到560毫秒(C—D)。S_1S_2从450至440毫秒时,S_2R从600窀秒延长到670毫秒(E—F)。呈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3 5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心功能Ⅱ级。入院时心电图示心房扑动 (AF) ,以 2∶1下传心室。经地戈辛治疗 3d后记录图示AF伴A型交替文氏传导 ,短R -R间期的第 2个R波与第 1个不同为阿什曼现象所致。 2d后再次记录 ,仍示AF伴 4∶1房室传导 ,为典型A型交替性文氏房室传导阻滞 (以上心电图略 )。 1W后记录心电图示F波以 3∶1与 4∶1下传心室 ,出现两种F -R间期 :长R -R间期下传心室F -R间期短 ,短R -R间期下传心室F -R间期长。总的说来 ,房室传导情况依梯形图示 ,有两种可能 :1种为交接区有两…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5岁,5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常规随访时心电图显示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伪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测试心房心室感知时发现自主心律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R间期150ms。降低上限跟踪频率后,心室呈文氏型跟踪心房起搏,可见窦性P波下传时PR间期仍为150ms。提示心室起搏后存在室房隐匿性逆传,使房室结重整不应期,故产生连续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1.
本例心电图未见P波,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可见两种形态的QRS-T波群,其中一种形态(R1、R2、R4、R10、R13、R14、R15)呈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频率60次/min,可确定为心房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另一种形态(R3、R5~R9、R11、R12)考虑真正心室起搏,由于频率不固定,且>60次/min,因此提示此时的工作方式为AS-VP,说明起搏器感知了“心房”事件而抑制了心房起搏并触发心室起搏,由于心房电极置于左束支区域,我们观察心电图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 ,6 0岁 ,临床诊断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996年在外院安置DDD型起搏器 (厂家不详 )。起搏器最初设定的起搏频率为 6 0次 分 ,A -A间期 10 0 0ms ,无滞后功能。此次来我院做心电图发现起搏频率下降 ,故申请动态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附图取自动态心电图 ,1、2、3通道分别为mV5、mV1 、mV3导联同步记录 ,最下行的小竖杠是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时确认的脉冲标记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心房和心室的刺激信号 ,图 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 ,起搏频率5 4次 分 ,A -A时间间期 110 0ms ,起搏频率由 6 0次 分降至54次 分 ,A -A时间间…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有心房扑动、颤动史10余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示:心房扑动呈2∶1至9∶1传导,F波频率214次/min(附图上)。于晨间锻炼时出现一系列宽大畸形的正弦样曲线波(附图下),心室率214次/min,较规则,持续4min6s后自行恢复2∶1—3∶1传导的心房扑动。当时患者感心悸、头晕。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心室扑动?患者因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男,41岁。反复发生一过性头昏20年,于1988年3月29日因突然晕倒,急诊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P-R间期0.40s,心室率37次/分,Ⅱ、Ⅲ、aVF导联S波深宽,S_Ⅲ>S_Ⅱ,V_1呈rsR′型,时限0.12s。于住院第三天,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率240次/分,呈2∶1~3∶1房室传导,室率平均70次/分。于窦性心律时,静注阿托品2mg,心率仅达64次/分。食管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2400ms,窦房传导时间290ms。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于1988年4月8日经右侧头静脉植入Durapulse-P_(101)型单极VVI起搏器,术中测起搏阈值为1.0V,记录希氏束电图未见室房逆行传导,起搏心率62次/分。术后心电图记录发现自身R-R间期在840ms时,于R波起始后120ms处,出现一落在ST段上的起搏脉冲,其后无ORS波跟随(附图上、中行“↑”处)。此现象均发生在自身心率周期与起搏周期接近时。当自身R-R问期<840ms时,起搏器感知良好。当按压颈动脉窦及自身心率进一步减慢时,起搏脉冲全部夺获心室。起搏脉冲距出现自身R波的间距为960ms(附图下行)。  相似文献   

15.
伴有不典型交替文氏周期的心房扑动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1)A为人院时描记,F波规则,3:1下传心室。FR有长短两种,RR间期出现长短交替现象。FR间期短者0.18s,出现在短RR间期(0.60s)内,长者O.22s.位于长RR(0.66s)间,二者交替发生,梯形图示在交界区有三层阻滞,上层以3;2文氏型传导,中层以4:3文氏型传导,下层以3:2传至心室。B为3天后描记心电图.F波频率无变化,梯形图示心房扑动伴交界区两层阻滞。上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心室起搏部位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及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CRT)随访中的应用。方法22例资料完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1例经静脉置入左室导线,1例因冠状静脉窦畸形经胸左室外膜导线置入;右室导线均放置在心尖部。22例分别记录无起搏、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及双心室同步起搏四种不同状态下的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2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6例,完全性心室内传导阻滞6例,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时胸前导联(V1)均呈CLBBB型,肢体导联额面电轴左偏,Ⅰ导联呈r、R型占100%,左室起搏时胸前导联(V1)均呈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额面电轴右偏,Ⅰ导联呈q、Q、QS型20例,占91%;双心室同步起搏后胸前导联(V1)呈CLBBB型13例,呈CRBBB型9例,额面电轴均右偏,Ⅰ导联呈q、Q、QS型占86.5%。结论不同部位心室起搏具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双心室同步起搏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形态,CRT随访时通过对心电图形态和时限的观察有助于判断是否实现真正有效的双心室再同步起搏。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80岁,10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一台双腔起搏器,预计起搏器电池寿命1年,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室起搏功能不良,给予旷置原双腔起搏器,植入一台无导线起搏器(Micra)。双腔起搏器程控为AAI起搏模式,起搏频率50次/分;Micra为VVI起搏模式,程控频率45次/分。术中、术后心电图表现为两种起搏方式与自身传导形式的特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8.
DDD起搏器是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并同时兼有触发和抑制功能的全自动起搏器。因功能较高,可使心电图形更为复杂。下面分析一例。 该例为病窦患者,图形取自安装DDD起搏器后10天(Telectronics,Reflex DDD 8224),A条为Ⅰ导联,B,C,D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起搏频率70次/分,A—V延搁间期200ms。图中心脏激动情况有四种:(1)房室顺序起搏,P波及R波前均有起搏信号,QRS宽大畸形呈QS型,(2)心房起搏后经交界区下传心室引起正常QRS波(C_4),(3)心房起搏,心室由起搏和下传共同激动(A_(4、7)、B_(2、6)、C_(1、6)、D_(1、5、8)),QRS形态既不同于正常又不同于完全心室起搏,属室性融合波,(4)P—QRS均缘于自身  相似文献   

19.
<正>按起搏心电图回答问题: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SJ Medical 5356),起搏器参数:上限跟踪频率110次/分,下限频率60次/分,PAV/SAV 200/175 ms,PVARP(心室后心房不应期)275 ms。请根据心电图分析起搏器的心房、心室电极起搏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左心室和双心室起搏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对 16例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的晚期心肌病患者行左室游离壁和双心室起搏 ,记录左室、双心室和基础状态下的左室腔内最大压力上升速率 (dP dtmax)、主动脉根部压力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结果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分别使左室dP dtmax提高 2 1%和 18% (P <0 0 1)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组间无显著差异 ;左室起搏和双心室起搏使主动脉收缩压较基础状态升高 6 %和 5 % (P <0 0 1) ,左室和双心室起搏组间差异不显著 ;左室起搏心电图QRS间期缩短不明显 ,而双心室起搏QRS间期明显缩短。结论 对于心电图呈LBBB型的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行双心室起搏和左室游离壁起搏均使患者的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 ,两者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