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1个月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的疗效。方法 :16 2例AMI患者早期均经静脉溶栓治疗 ,其中 98例行延迟PCI术 (住院 10~18d执行 ) ,6 4例未行延迟PCI术。比较 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行延迟PCI术组患者与非PCI组患者比较 ,其 30d心力衰竭发生率 (1 98vs 8 /6 4 ,P =0 . 0 33)降低明显 ,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3/ 98vs 9/ 6 4 ,P =0 . 0 38)显著降低。结论 :AMI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 1个月内 ,进行延迟PCI术较非PCI术治疗的患者能更好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对照分析。方法114例AMI患者,其中PCI组42例,溶栓组38例,药物组34例,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h、4h、8h、24h、72h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以及心电图ST段回降情况。结果①PCI组在手术后8h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提前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72h后PCI组绝大多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已恢复正常,而其他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仍维持较高水平;②PCI组在治疗后8hST段已有较大回落,其余组ST段回落不明显,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2hPCI组ST段已恢复正常,而其余组仍然较高,3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能使AMI患者心肌酶峰迅速提前,且短时间恢复正常,此外,使肌钙蛋白、心肌酶、心电图ST段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危急症。目前处理的原则是尽早(12 h)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其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最佳手段。但由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局限性,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在最佳时间接受再灌注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可行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目前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现对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研究现状及疗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术与易化介入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介入术,dPCI)与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易化介入术,FPCI)对心肌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影响。方法收集发病24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dPCI组(A)组和FPCI组(B组)的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成功率、出血、靶血管并发症、再梗死方面相同,无显著性差异。A组从入院到导管室时间为3.7~21.5h,平均(6.4±3.8)h,B组从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为0.5~6.3h,平均(2.4±1.6)h,A组时间明显长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无复流现象及导管室事件如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低血压等方面,A组较B组明显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PCI较dPCI有相同的成功率及更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已证实,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保护其左心室功能.1996年6月至2001年2月,我们采用自制冠状动脉窦导管(国家专利号ZL982218729)行半选择性冠状动脉溶栓(SPTCR)治疗AMI患者5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h后,24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临床不良事件。结果住院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住院时间分别为6.7d±0.5d、6.6d±0.5d,两组各有1例再发心绞痛。3个月随访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再住院率分别为3.6%和3.2%,发生心功能不全(KillipⅡ级)者的比例分别为3.6%和3.2%。在NSTEMI组支架植入时,有1例发生了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并发症;在STEMI组有1例发生了IRA无复流,1例发生了IRA慢血流并发症,手术中IRA无复流和慢血流总的发生率为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死亡率、再次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延迟性冠脉介入及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对比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ICS)与静脉溶栓术(I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6例初次AMI患者被分为2组,即延迟PCI组(A组)16例、静脉溶栓成功组(B组)20例。结果:(1)住院期间A组和B组平均住院天数(d)、再发不稳定心绞痛(%)、非致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住院期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和)(%)、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等指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随访期间A组左室扩大(%)、室壁瘤形成(%)、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再狭窄率(%)等发生率低于B组(P<0.05)、存活率(%)及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失去溶栓时机或溶栓失败的AMI患者积极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204例AMI患发病0.5-26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冠状动脉闭塞,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直径行TP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结果:全组204例患再通197例,成功率96%,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1-27h,平均5.6h,PTCA失败7例,其中心包填塞2例,钢丝不能通过2 ,术中死亡2例(均发生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前壁心肌梗死患),率为0.9%,5周内死亡2例(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未明显改善,死亡心功能不全),2-6个月死亡6例(因再发心肌梗死而死亡,总死亡率4.9%。结论:AMI后早期(6h内)成功的再灌注可挽求涉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和明显降低死亡率,即使 在较晚时间(>12h),病人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使梗死的血管再通仍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早期充分的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的预后,急诊TPCA治疗,可命名开通闭塞血管的届时时间提前,PTCA后残余狭窄甚微,再灌注血流充分,极少发生恢复期心肌缺务及心功能不全,在条件的大型A,TPTCA治疗AMI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起病 1个月内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2例首次AMI患者中 14 6例行延迟PCI术 (执行时间中位数 :发病后 15 .8d)与 6 6例未行延迟PCI术患者住院期死亡和起病 1年内死亡、再次AMI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结果 :行延迟PCI术的患者与未行延迟PCI的患者相比 ,其住院期死亡 (2 .1%∶2 4 .0 % ,P <0 .0 1)、起病 1年内死亡 (2 .7%∶9.1% ,P <0 .0 1)、再次AMI(2 .1%∶6 .1% ,P <0 .0 5 )和死亡或 (和 )再次AMI(3.4 %∶13.6 % ,P <0 .0 1)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PCI术能独立降低AMI患者住院期死亡率 (OR 0 .0 2 8,95 %CI 0 .0 8~ 0 .112 )和 1年内死亡或 (和 )再次AMI的发生率 (OR 0 .191,95 %CI 0 .0 6~ 0 .6 0 8)。结论 :AMI后 1个月内行延迟PCI术能使AMI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 3 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分别给予尿激酶 ( U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3 6例患者为 1 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湖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男性 3 4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6 4.5岁 ( 6 0~ 85岁 )。梗死部位分别为下壁 1 9例、前壁及广泛前壁 1 1例、下壁 高侧壁 2例、下壁 后壁 高侧壁、右室 下壁、右室 前间壁各1例。 5例患者出现 度至 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5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1 .2…  相似文献   

11.
1989年Campehu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心脏导管术,以后不断被大量实践并逐渐接受。本研究在自身实践基础上探讨该入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可行性,以及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及效益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但部分患者错过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这些患者,是否还有,E-要进一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观点还不一致,现对延迟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3月间收治的 9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功能及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分析。结果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 ,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临床事件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结论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最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法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贾新巧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47-3248
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左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1〕。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IC)和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PCI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措施 ,近 5年来我们采取尿激酶 (uk)对AMI患者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64例AMI患者 ,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A组 ) 34例 (采用uk静脉溶栓 )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在 40~ 70 (平均 61 )岁 ,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为 30min~ 1 5h ,梗死部位 :前壁 1 1例 ,前间壁 1 3例 ,下壁 5例 ,双处梗死 5例。对照组 (B组 ) 30例 (采用常规疗法 )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系我科1999年1月~2003年6月入院患者,平均年龄(71±5.12)岁,均有典型胸痛,心电图ST段、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和降低的序列变化.44例中男33例,女11例,,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分别为10例、18例,下壁心肌梗死为13例(其中1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例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均排除以下情况:房室颤动、心房扑动、各型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7.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症、禁忌症除外的 2 6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非老年组 (A组 ) 111例 ,年龄 <6 0岁 ;老年组 (B组 ) 110例 ,年龄 6 0~ 6 9岁 ;高龄组 (C组 ) 45例 ,年龄≥ 70岁。三组同时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随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逐渐下降 ,病死率升高。高龄组血WBC、静脉血糖 (BS)、肌酸激酶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1、<0 .0 5 ) ;三组合并症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速 /室颤 ,VT/VF)、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 :Ⅱ ,Ⅲ度A VB)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高龄组合并症明显高于A、B两组 ,尤以出血 (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脑出血 )、心脏破裂及肺感染最显著 (P <0 .0 1) ,其次为泵衰竭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 (P <0 .0 5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对老年及高龄AMI患者有效 ,但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AMI患者229例的病例资料,131例接受静脉溶栓(IVT)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诊PCI组),比较两组的治疗开始时间和近期预后。溶栓组104例接受补救或延迟PCI(溶栓 PCI组),与急诊PCI组比较,分析两组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早于急诊PCI组球囊扩张时间(67.79min对134.54min,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溶栓 PCI组TIMI3级血流、TIMI3级和TIMI2级血流之和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分别为40.4%对24.5%,P=0.016;63.5%对36.7%,P<0.01);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溶栓组和急诊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达到TIMI2级血流以上,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补救性静脉溶栓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病人8例,立即给予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结果 8例病人中有6例在溶栓后(2.6±0.8)h出现再灌注,实现临床再通。临床再通与造影显示再通完全符合。结论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未能及时开通罪犯血管的病人,可以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比静脉溶栓更有效。直接PTCA是一种合理的替代溶栓治疗的方法^[1],直接PTCA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就会逐渐加强,而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