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湘潭市近四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湘潭市县级以上接产医疗保健机构的出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湘潭市20家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在102.5/万-121.9/万之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按出生缺陷病种分类位于前3位的为:先心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低龄产妇(<20岁)和高龄产妇(≥35岁)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检出率明显高于25-30岁年龄组( P<0.05)。男性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湘潭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形势不容乐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等出生缺陷发病最多疾病的病因学研究非常必要;提倡最佳年龄生育;农村仍是我们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工作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河源市城区2004—2007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源市城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市城区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69%,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459.18‰;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P〈0.01);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P〈0.01);第一季度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第四季度(P〈0.05)。结论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及孕前、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继续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病因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实施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削峰工程”的要求,我县自1997年回顾性调查后,对全县的围生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动态监测。结果 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55.04/万(825/53212);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是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和脑膨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65.40/万(687/41536)明显高于城镇发生率118.19/万(138/11676),男性出生缺陷构成占52.48%(433/808);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58.59%,居围生儿死亡之首。结论 泽州县出生缺陷率高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发生与围生儿性别、城乡分布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3—2007年深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在深圳市某医院监测的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计监测围产儿8704例,发现出生缺陷19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75‰,2003—2007年发生率为10.73‰~33.77‰,各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出生缺陷最多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不同年龄组的母亲所生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9.39‰~31.67‰之间,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住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6‰(68/3663),流动人口的为25.79‰(130/504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为111.11‰(22/198),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的8.11‰(69/8506)(P〈0.05)。结论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1990—200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南京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2月监测南京市11所医院住院分娩孕28周-产后7d的围生儿。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统一标准要求,由医院逐月上报《围生儿数月报表》、《出生缺陷登记卡》至市妇女保健所。结果: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7.95‰(1254/157637),唇腭裂,畸指(趾),神经管畸形是南京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前3位高发种类;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75‰(721/82432)高于女性6.86‰(516/75188);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发风险因素。结论:进一步开展婚前生殖健康教育和医学检查,指导新婚妇女服用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孕期开展产前诊断、遗传咨询、Down综合征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余姚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数据,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余姚市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建立GM (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24年余姚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 余姚市出生缺陷平均年发生率为146.74/万,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60.47/万)高于女性(132.22/万);流动人口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88.70/万)高于常住人口(125.05/万);居前10位的出生缺陷类型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并指(趾)、小耳(无耳)、马蹄内翻足、隐睾、尿道下裂和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产前诊断构成比(29.31%)明显低于产后诊断(70.69%);GM (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24年余姚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200.38/万、219.59/万、240.62/万,呈继续上升趋势。结论 余姚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围绕三级预防制定积极有效的出生缺陷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中国部分地区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中国出生缺陷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研究对象是江苏、浙江和河北省的27个县(市)1993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孕20周以上到出生后42d的611730例男性围生儿。结果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总患病率为4.7/万,其中冠状沟型患病率为1.6/万,阴茎型患病率为1.8/万,会阴型患病率为0.7/万,未分类型患病率为0.6/万。河北、江苏和浙江的患病率依次递增(X2=24.71,P:0.000;趋势矿=24.60,P=0.000);南方高于北方(X2=14.20,P=0.00);城市高于农村(X2=4.94,P=0.026);1993~2000年浙江省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X2=4.61,P=0.032)。结论中国部分地区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患病率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浙江省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应积极开展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早预防、遏制其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联合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近5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6‰,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4.002,P=0.045);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围生儿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有关,年龄小于20岁和大于35岁的孕妇其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2.713,P=0.013);文化程度越低,则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χ2=8.098,P=0.017);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围生儿(χ2趋势=4.120,P=0.044);出生缺陷前3位的顺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和总唇裂;出生缺陷活产比例高达71.82%。结论沧州市近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相关因素有孕妇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围生儿性别。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2001~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2001~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人口学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黑龙江省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全省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医院出生的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d之内的围生儿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黑龙江省2001~2004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 6.35‰;2003年最高为7.38‰,2002年最低为5.58‰,2003~2004年出生缺陷率6.79‰高于2001~2002年的5.97‰(P<0.05);2002年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 (P<0.05);产妇年龄<20岁组和>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P<0.05);城乡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黑龙江省出生缺陷率低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发生与围生儿性别、产妇年龄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十万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三级妇幼保健网为依托,对我市2003~2005年三年间出生的104527例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出生缺陷461例,发生率为4.41‰,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缺陷434例,占94.1%,多发缺陷27例,占5.9%。出生缺陷无季节性变化(Χ^2=6.2,P〉0.05);城镇高于乡村(Χ^2=18.7,P〈0.01);男性畸形显著多于女性畸形(Χ^2=21.3,P〈0.01);双(多)胎儿发生畸形的概率显著高于单胎儿(Χ^2=19.8,P〈0.01);母亲年龄35~组分别与25~组、20~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3,8.1,P〈0.01),而与〈20组和30~组比较无差异性(Χ^2=0.2,3.6,P〉0.05)。结论全面建立和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依靠科技力量,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于孕28周前即有效地控制出生缺陷儿的孕育,可显著降低孕28周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与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绍兴市5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在2005—2008年监测到的390例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86.72/万,位于所有出生缺陷的首位,其类型前3位是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产妇年龄≥35岁组比〈35岁组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是对先天性心脏病预防的最好补充,建议对≥35岁的孕妇把胎儿心脏超声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黄岩区近5年来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2004—2008年黄岩区3家区级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6777例,发现出生缺陷儿758例,发生率为283.08/万,并呈逐年增长趋势(P〈0.05);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腭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畸形;孕妇年龄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城镇与乡村、男孩与女孩出生缺陷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开展广泛健康教育,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从产前一围产保健预防模式向孕前一围产保健预防模式转变,确定重点保健人群,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晓红 《中国保健》2009,(18):802-804
目的:了解郑州市14所医院出生缺陷发生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区县(市)14所医院作为监测医院,对其2006~2007年分娩的围产儿及出生缺陷儿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郑州市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2.78%;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2006年(χ^2=3.83,P〉0.05);农村高于城市(χ^2=1.47,P〉0.05);男性高于女性(χ^2=4.61,P〈0.05);2006、2007年两年均以大于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最高。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反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6a出现出生缺陷共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5‰,各民族发生率分别为汉族10.78‰,回族11.42‰,锡伯族5.21‰,维吾尔族4.24‰,哈萨克族4.58‰;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唇腭裂、四肢畸形、小耳(包括无耳);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镇。汉族、回族的缺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81,P〈0.05)。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产前保健质量,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营口地区2003~2007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因素。方法:对营口地区的11所监测医院5年来的住院围生儿按照母亲户口所在地、围生儿性别及母亲的年龄分别进行分类,与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相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镇,男性高于女性,低龄产妇(母龄<20岁)和高龄产妇(>35岁)均为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发人群。结论:应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从根本上降低营口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3个县(市、区)的16家县级以上医院2002年1月-2004年9月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97例围产儿中有出生缺陷儿265例,发生率为7.51‰;发生率较高的武义县(11.04‰)与较低的东阳市(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缺陷死亡率为434.0‰,显著高于10.6‰的总体围产儿死亡率(P〈0.001);19.25%的出生缺陷儿母亲早孕期曾受可疑致畸因素影响;产前诊断的比例为23.02%。结论:加强优生知识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继续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探明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初产妇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羊水正常初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分娩方式及研究组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中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脐带缠绕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中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剖宫产率(63.2%,43/68)显著高于对照组(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行剖宫产孕妇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孕妇(P〈0.05或〈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关系密切,严重威胁围生儿预后,选择最佳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间在佛山市12家医院(市级3家、区级9家)接受产前检查或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59 954例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监测。结果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78.9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妇的年龄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正向关系(P0.05);城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围生儿,且在病种方面有性别差异;双胎及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结论明确该市出生缺陷儿的相关影响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2680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类型,为今后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期间纳入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并随访分娩结局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病理性引流产、新生儿死亡)26803例中的出生缺陷类型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人群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4.31/万(360/26803);360例出生缺陷中,71.67%(258/360)为产前诊断发现的,28.33%(102/360)为随访发现。出生缺陷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损;按系统分类结果显示,面颈部畸形发生率最高,占3.21‰(86/26803),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占2.72‰(73/26803),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畸形占1.98‰(53/26803),苏南、苏中、苏北围生儿肌肉骨骼系统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以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26 80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地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类型,为今后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8月期间纳入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并随访分娩结局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病理性引流产、新生儿死亡)26803例中的出生缺陷类型及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人群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4.31/万(360/26803);360例出生缺陷中,71.67%(258/360)为产前诊断发现的,28.33%(102/360)为随访发现。出生缺陷前5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损;按系统分类结果显示,面颈部畸形发生率最高,占3.21‰(86/26803),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占2.72‰(73/26803),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畸形占1.98‰(53/26803),苏南、苏中、苏北围生儿肌肉骨骼系统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前诊断技术,以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