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雷  罗娅红 《浙江肿瘤》2008,14(2):132-13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重建图象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1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l、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显示(Ravsum)、最大密度投影(MIP)、全景内镜显示(PE)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重建图象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与发生部位,诊断符合率为100%,浆膜浸润正确率80.3%,淋巴结转移准确率69%。[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盲肠癌的论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重建图象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罗娅红 《肿瘤学杂志》2008,14(2):132-13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重建图象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1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l、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显示(Ravsum)、最大密度投影(MIP)、全景内镜显示(PE)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成像,观察癌肿、局部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重建图象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与发生部位,诊断符合率为100%,浆膜浸润正确率80.3%,淋巴结转移准确率69%。[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盲肠癌的论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结肠造影(CTC)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结直肠癌的33例患者进行CTC检查,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C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22例患者CTC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20例被病理证实,CTC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20/20),特异性为84.6%(11/13)。CTC对结直肠癌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0%(18/20),其中对肿块型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对浸润型诊断的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对溃疡型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7%。CTC对结直肠癌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5%,对Duke'sA期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1%;对B期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3.3%;对C期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100%;对D期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100%。结论:CTC检查能够提供多方面的诊断信息,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CT扫描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1987年以来 CT 扫描诊断为直肠癌术后盆腔内复发23例,吻合口复发8例,其中经手术与病理学诊断证实29例复发。CT 确诊率为93.5%,检出肿瘤大小2~8 cm,其中6例无复发临床表现。CT 所见:(1)骶前区单发分叶状或结节状肿块,或多发性肿块。(2)新直肠腔不规则偏心肿块或肠腔狭窄。(3)肿瘤侵及膀胱、卵巢、前列腺、骶尾骨、精囊或盆壁肌肉的征象。CT 是当前诊断盆腔内复发的较敏感、准确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5年12月38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吻合口复发18例,腹腔盆腔种植复发14例,局部复发7例,腹壁切口复发6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35例,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10例。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9个月。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复发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并在术前行全腹CT扫描的患者,分析CT影像在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4排螺旋CT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4.3%(43/51),84.3%(43/51),98.0%(50/51),对直肠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74.5%(38/51)。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腹部平扫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并在术前行全腹CT扫描的患者,分析CT影像在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4排螺旋CT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4.3%(43/51),84.3%(43/51),98.0%(50/51),对直肠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74.5%(38/51).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腹部平扫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11年6月49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患者中,吻合口复发24例,手术区域局部复发10例,会阴部复发15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3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手术14例。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个月和9个月。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应重视首次治疗的合理性,术后密切随访。根据病期、复发部位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Cui CY  Li L  Liu LZ 《癌症》2008,27(2):196-200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前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87例,所有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价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N)及远处转移(M)情况,做出诊断及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MSCT检出了全部87例直肠癌,对直肠癌TNM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1.6%(71/87)。T、N、M期准确性分别为94.3%(82/87)、82.8%(72/87)、98.9%(86/87)。≤T2、T3、T4期灵敏度分别为90.5%、91.3%、97.7%,特异度分别为98.5%、94.2%、97.7%。N0、N1、N2期灵敏度分别为92.9%、72.0%、82.4%,特异度分别为88.9%、88.5%、91.7%。远处转移的患者仅1例因肝脏转移灶<5mm而漏诊。结论: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直肠癌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是非常有价值的术前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方法  2 3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 ,其中 40 %伴有远处转移。CT扫描使用PICKERPQ50 0 0螺旋CT扫描机 ,层厚和间隔均为 8mm ,吻合口部位必要时加做层厚和间隔均为3mm的薄层扫描。结果 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主要CT表现有 :吻合口局部肠壁不均匀性增厚 ,局限性管腔偏心性狭窄 ;吻合口处肠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吻合口周围或骶骨前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肿块周围临近的筋膜、脂肪层受侵 ,结构消失 ;肿块较基础扫描增大 ;膀胱、前列腺、精囊、子宫受侵、推压移位 ;骶骨局限性骨质破坏等。结论 CT是检查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其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位置、大小、范围、腔外肿块及其对临近脏器的侵犯情况的检出都很敏感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不典型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 W  Liu P  Gao W  Liu Y  Zhao Y  Zou L  Jiang G  Yuan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85-58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75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25-30s和65-70s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3-5min行延迟期扫描,分析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75例共发现92个病灶。60个病灶有典型增强表现,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静脉期迅速变成低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2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14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有10个呈低密度,4个仍呈等密度;8个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高密度,延迟期有3个呈等密度,5个呈低密度;6个病灶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4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结论: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变的血供情况、扫描技术和肝脏生理、病理状态等是产生不典型表现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肠壁及肠腔特征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HD扫描仪行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时期的扫描.观察5 1例结直肠黏液腺癌病例平扫及增强后病变肠壁、肠腔及近端正常肠腔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数值测量和CT值测量.结果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环形不均匀增厚,半球形增厚.增厚肠壁见内缘有分叶,外缘有分叶或无分叶.增强后见三层结构和两层结构的分层征及类囊肿征.转移淋巴结体积较大时、肝转移、卵巢转移可表现为类囊肿征.肠腔狭窄根据形态分为自然流线型狭窄、不规则同定型狭窄、不规则缩窄型狭窄.病变近端正常肠管表现为闭合、轻度扩张或重度扩张.结论 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肠壁呈不均匀环形增厚或半球形增厚.肠壁内可有钙化.增强后表现为分层征和类囊肿征.病变肠壁僵硬程度下降近端肠管发生梗阻者减少.依靠这些特征,CT检查可以做出结直肠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照分析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周围型肺鳞癌与40例周围型肺腺癌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的CT增强值,根据CT增强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并观察增强模式。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的增强峰值与峰值到达时间与周围型肺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灶〉3cm时,两组的增强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病灶≤3cm时,两组的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以均匀增强为主,鳞癌以不均匀增强或周边增强为主。结论 根据增强峰值与峰值到达时间不能鉴别周围型肺鳞癌与周围型肺腺癌;当病灶≤3cm时,周围型肺鳞癌的增强模式不同于周围型腺癌。  相似文献   

16.
Tan LL  Han MJ  Li YB  Jiang JD  Li SX  Zhou SP 《癌症》2007,26(1):73-77
背景与目的:以往主要靠主动脉或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肺癌的供血血管及血供,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部分病人不易接受,一次血管造影不能保证显示全部供血血管,且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成功率较低.本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与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癌血供诊断提供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简便、全面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肺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iection,MIP)和表面遮盖成像(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其中25例行支气管动脉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成像.每个肺癌病灶同时行VR彩色三维成像,用肺癌病灶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其血供状况.结果:68例肺癌血管三维重建显示供血血管,其中59例肺癌仅见支气管动脉;5例肺癌仅见肋间动脉:4例肺癌呈混合型,包括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4例肺癌纵隔转移淋巴结见支气管动脉进入其内.25例肺癌支气管动脉CTVE可较好显示其开口及血管内腔状况.72例肺癌VR彩色图像红色色彩程度分为4种类型:无色彩(11例),轻度(17例),中度(32例)和重度(12例),其增强后增加CT值分别为(6.16±2.23)Hu,(15.71±3.13)Hu,(25.47±2.71)Hu,(44.31±19.68)Hu.72例肺癌VR彩色成像红色色彩分布形态与其CT强化形态两者一致率为86.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和CT仿真内镜技术可较好显示肺癌供血血管及血供状况,是诊断与评价肺癌血供一种无创伤性、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无胰腺疾病患者(正常胰腺患者)、18例胰腺癌患者行MS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perfusion软件测量正常胰腺患者及胰腺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灌注起始时间(TTS)、峰值到达时间(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胰腺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90.60±29.25)ml·100 ml-1·min-1、(190.35±43.8)ml/L、(205.3±16022)s、(1403.5±334.0)s、(99.47±49.9)05 ml·100ml-1·min-1和(157.8±52.5)ml/L,胰腺癌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22.9±10.63)ml·100 ml-1·min-1、(52.38±18.08)ml/L、(194.3±76.0)s、(1549.5±308.5)s、(115.25±33.55)0.5·100 ml-1·min-1和(83.16±41.45)ml/L.胰腺癌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TTS和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CT灌注参数值存在差异,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均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常规化疗。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结果 MRI诊断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86.7%和73.3%,CT诊断分别为75.6%、66.7%和60.0%,MRI较CT诊断结果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MRI征象为:骶前分叶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及弥散加权(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或环形强化。CT征象为:骶前出现密度分布不均的团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可见中心坏死、边缘高低不平的环状强化,吻合口出处不规则增厚,腔隙变窄,伴有盆腔组织受累。结论 MRI诊断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相比C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性,为术后复发的治疗可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脂肪肉瘤CT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例经手术确诊且CT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男10例,女14例。发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岁,中位年龄58.5岁。其中发生于肾周围囊者13例,肾周围囊外11例。单发者22例,多发2例。肿瘤直径>10cm者23例,<10cm者1例。瘤体内含有脂肪组织密度者20例,其中10例呈均匀脂肪密度改变,9例可见脂肪组织与条片状或块状肌肉样组织混合存在,1例以肌肉样改变为主。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有脂肪组织密度的巨大腹膜后肿块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CT扫描能准确地判断腹膜后肿瘤的大小、范围、术后复发及周围组织受侵程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