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特性,揭示HP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DNEL)技术对正常胃粘膜、HP阳性和HP阴性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等活检组织共计130例,进行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显示,HP性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而HP阳性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凋亡指数降低,从慢性胃炎到胃癌,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递减。这提示,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形成的过程中,HP可在前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在后期呈现抑制细胞凋亡的倾向,HP相关性胃疾病可能更具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2.
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表明,它在各种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质,然而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1]。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生理和一定的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基因调控而使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2]。故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胃粘膜由不断更新的细胞组成,其完整性依赖于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目前的研究认为凋亡对哺乳动物的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3]…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非生理性的具有特定形态学特征的细胞死亡现象。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细胞凋亡是胃肠道上皮细胞丢失的主要途径,胃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的异常便会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早期胃粘膜病变状态着手,收集了35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标本和10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标本,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υs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对胃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粗制Hp总蛋白与胃上皮细胞细胞株MKN-28共同孵育,测定细胞增殖(MTT染色)与细胞凋亡(DNA梯度、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染色法)。结果粗制Hp总蛋白能明显抑制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且此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Hp可能通过促进胃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胃癌和溃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相关性小儿慢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 Fas的变化 .方法 采用 TUNEL技术和 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9例 H .py-lori阴性慢性胃炎和 17例 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儿 H.pylori清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 Fas的变化 .结果 19例 H.pylori阴性小儿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分别为 (2 .7± 0 .8) %和 (11.7± 9.0 ) % ;17例 H.pylori阳性小儿慢性胃炎胃粘膜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分别为 (8.5± 1.8) %和 (31.3± 1.9) % ;H.pylori阳性组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明显高于 H .pylori阴性组 P<0 .0 1. H .py-lori清除后胃粘膜上皮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均明显减少(P<0 .0 1) ,治疗前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分别为 (8.6± 2 .3) %和 (32 .6± 12 .7) % ;清除 H.pylori后 ,凋亡和 Fas指数分别为 (3.6± 1.8) %和 (13.3± 6 .4) % .结论 H .pylori感染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Fas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 H.py-lori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的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和15例Hp阴性胃粘膜基本正常胃占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阳性患PCNALI%为13.94±1.64,Hp阴性对照组为7.71±0.92,有显差别(P〈0.001)。EGF-R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4487,P〈0.01),PCNALI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致胃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许多研究表明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这可能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许多上消化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但HP导致胃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现仅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清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HP阴性患者、HP阳性患者HP清除前后胃粘膜上皮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和密度进行的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16.01%)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3.52%);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与HP感染程度明显相关,HP清除后粘膜皮细胞凋亡指数较治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0,27(2):98-10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 10例Hp阴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2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Bak等的表达。结果 与Hp阴性的NUD患者相比,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19.66%vs 3.03%,P<0.01),其促凋亡蛋白Bak,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47.07% vs 16.63% & 42.6% vs 13.8%,P<0.01)。Bcl-2蛋白表达也与促凋亡蛋白呈现一致的变化(25.1% vs 8.07%,P<0.01)。AI与炎症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AI、Bak、Bax及Bcl-2蛋白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p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伴随着Bak蛋白表达增加,提示Bak蛋白在Hp诱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中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细胞凋亡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基因在胃淋巴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观察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30例胃淋巴瘤组织中细胞凋亡和Survivin基因及HP感染阳性表达。结果胃淋巴瘤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6.7%(14/30),而正常胃组织均无表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8.26,P<0.01)。Survivin表达与淋巴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胃淋巴瘤组织中HP阳性检出率为36.7%(11/30),正常胃组织检出率为23.3%(7/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27,P>0.05)。胃MALT型淋巴瘤Survivin阳性表达与HP感染有显著相关性(r=0.644,P<0.05)。胃淋巴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胃淋巴瘤Survivin阴性表达组细胞凋亡指数与Survivin阳性表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淋巴瘤中表达上调,而且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胃淋巴瘤与Survivin表达、细胞凋亡、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乙醇和消炎痛对幽门螺杆菌(HP)种植及损伤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用40%的乙醇和消炎痛针剂处置土鼠,幽门螺杆菌培养后接种于沙土鼠胃内。组织学观察胃黏膜改变。结果:HP组2周后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个月后炎性反应轻微,消炎痛和乙醇组2周后胃黏膜表面充血、水肿,3个月后黏膜炎症消失,消炎痛、乙醇处置后接种HP组2周后炎性反应明显,3个月后看到溃疡形成及大量HP定植,对照组无异常改变。结论:应用乙醇和消炎痛促进了HP接种后胃黏膜的损害,使胃黏膜对HP的敏感性增加,增加胃溃疡发生的危险性,乙醇及消炎痛和HP感染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 (PVT1)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VT1的表达;通过瞬时转染小干扰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敲低PVT1,然后与HP共培养,用qRT-PCR检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及IL-8的表达情况;在敲低PVT1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VT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RNA下拉联合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能够与PVT1相互结合的蛋白,并用RNA下拉实验联合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HP感染的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中,PVT1明显上调(t=7.160,P=0.019)。在胃癌细胞中敲低PVT1,再用HP感染,发现炎症因子TNF-α(t=3.899,P=0.011)、IL-1β(t=14.610,P=0.000)、IL-8(t=6.557,P=0.00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VT1敲低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但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 4 1例 ,HP阴性 2 0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 ;HP阳性胃粘膜病变组与HP阴性胃粘膜病变组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使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 ,促进细胞增殖。HP相关性胃疾病增殖特性与胃癌的增殖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上胃肠道疾病血清HP分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同血清分型与慢性上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经胃镜诊断并经胃镜下快速尿素酶检查HP阳性的病例。病例组:反复发作、有典型消化道症状的慢性上胃肠道疾病患者94例;对照组:症状轻微的首诊患者32例;两组均用免疫印迹技术作血清HP分型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HPI型有79例(占84.04%),对照组仅2例(占6.2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PI型为HP的毒力菌株,它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