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ZQ700超声诊断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上肢、下肢、颈部动脉进行检测.记录患者年龄、病程、血压,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凝血功能、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眼底、肌电图检查.结果: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的病程长,年龄大,血压、血纤维蛋白原、尿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其糖尿病眼底病变及神经病变发生率高.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尿酸、凝血功能异常,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与大血管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其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C肽、餐后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结果:12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下肢血管病变的为73例,约占58.4%,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无创性检查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多种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临床上预防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并结合患者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相关,而与血糖、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不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最常见,发病亦较早于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超声多普勒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病变。其发病与病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等有关,提示防治血管病变应尽早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病变组和非病变组,其中病变组65例,非病变组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24小时尿白蛋白等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相关.结论:高龄、病程长是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玲  金晖  葛祖恺 《现代医学》2005,33(1):31-3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GE公司LOGIQ5 0 0型彩色双功能超声仪对 10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测 ,同时观察年龄、性别、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基化终产物及血脂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 ,病程长 ,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明显升高 ,血脂代谢紊乱。结论 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血脂代谢紊乱、年龄和病程增加是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88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16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异;以此来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56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下肢血管病变者88例,占比34.38%;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与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这5个因素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涛  林艳足  凌志明 《广东医学》2004,25(6):672-67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 78例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者与 6 6例无视网膜病变者的病程、年龄、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脂、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β2 -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压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组的病程、年龄、甘油三酯、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均是 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除严格血糖控制外 ,还应重视血脂、尿酸、血压的良好控制 ,并需定期检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组病程、年龄与无微量白蛋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量白蛋白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MI、舒张压、空腹血浆胰岛素两组无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均是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程飞  赵丽芹  龚循俊 《北京医学》2007,29(7):388-39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慢性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患病率及糖尿病病程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呈递增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高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水平变化,早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和降低其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文明  廖志红  胡国亮  姚斌  翁建平 《广东医学》2003,24(10):1036-103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临床观察指标,筛选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相关;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HbA1c≤6.5%的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30例健康者(NC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以大于NC组MAGE的(x±1.96s)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将DM组患者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并对每个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结果 (1)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bA1c、MAGE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患者中,MAGE升高36例,MAGE正常32例,两者的年龄、病程、HbA1c水平、下肢血管病变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GE、年龄、病程、HDL-C与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相关(P<0.05);病程与MAGE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MAGE是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筛选老年T2DM合并MCI患者200例(MCI组),和2型糖尿病无MCI患者60例(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史,检测血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结果 MC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程、HbA1c、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程、收缩压、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BMI、舒张压、FPG、血脂、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叶酸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年龄、HbA1c、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程、收缩压、HCY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bA1c、高血压病史、HCY水平是MoCA量表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高血压、高HCY血症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病变的发病率及危险性因素?方法:实验组T2DM患者95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患者53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发生特点;依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再将T2DM组分为2组,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T2DM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多发生于膝以下血管;收缩压(SBP)?体质指数(BMI)?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与T2DM下肢动脉发病有关,其中SBP?BMI?2hPG?TC是T2DM下肢动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下肢动脉发病率高,应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同时积极监测SBP?BMI?2hPG?HbA1c?HDL-C以及TC等相关因素以了解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伏红梅  张英 《现代医学》2012,40(3):302-30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早期检查方法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足筛查箱中的MD2超声多普勒仪对67例T2DM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BI)测定,将ABI<0.9归为LEAD组,ABI >0.9归为非LE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67例患者中有21例ABI<0.9,占31.3%.与非LEAD组比较,LE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BMI、2 h 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餐后高血糖、TG高、HbA1c高、LDL-C高是T2DM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T2DM合并LEAD患者,降糖、调脂、降压、减重等综合治疗能降低LEA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脑卒中组42例(卒中组)和不伴脑卒中组46例(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血压,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病程、舒张压、HbA1c、TC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延毅  肖柏春  龙红英 《西部医学》2007,19(6):1067-106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测定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总胆固醇(TC)、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FBG、LDL-C、TG、TC、SBP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欣  叶山东  陈燕 《安徽医学》2010,31(12):1459-1461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有关因素,指导临床进一步控制血糖。方法收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和文化程度,并检测HbA1c、血糖和血脂,分析它们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①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6.5%和〈7.0%的比例分别38.3%和51.7%。②根据病程分组,病程大于10年者HbA1c明显高于病程小于5年和5~10年组。③不同年龄组,年龄〉60岁组HbA1c最低。④大学组HbA1c明显低于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P〈0.05)。⑤不同体质量指数者,血糖控制无明显差异。⑥血糖、血脂和HbA1c均达标者仅2%和2.7%(HbA1c〈6.5%和〈7%)。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较多,病程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全面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DF)患病情况并研究其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627例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足组,比较两组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吸烟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糖尿病足组的年龄、病程、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吸烟比例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本报告显示糖尿病足发病率达23.6%,糖尿病足与年龄、病程、吸烟史密切相关且糖尿病足患者有更严重的血脂代谢紊乱及高收缩压存在。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和24h尿蛋白排泄率(uAE),观察患者的年龄、病程和发生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比例。结果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者79例(占65、8%),其中重度血管病变组28例(A组)、轻中度血管病变组5l例(B组),无血管病变组4l例(c组)。有下肢血管病变组的年龄、病程、HbAI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UAE和DPN发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病变组(C组),P〈0.01;而年龄、LDL—C、Fib和UAE在A组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年龄、病程、HbAIC、TC、LDL—C、Fib、UAE和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超声显像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B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B组根据斑块形成部位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Ib)。同时记录病程、年龄及是否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结果:①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②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③B组TG高于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年龄轻、病程短,B2与B1比较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B2组(P<0.05)。⑥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病程的增加及并发高血压,其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