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腱愈合过程中的力学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腱断裂修复后采用传统的重力垂足位长腿石膏固定, 势必使跟腱处于无张力甚至是“失用性”的负性平衡体系下愈合,这种状态可能会抑制跟腱愈合过程中感应“主动”机械信号刺激的关键时机,在此过程中给予的超声波、振动等治疗,也只能使跟腱“被动、间歇”地接受机械刺激。如果在术后采用早期功能锻炼的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跟腱存组织修复过程中功能维持及再塑形的能力,有助于跟腱生物力学特性的恢复。蛋白质组学技术便于从高通量的分子水平揭示运动疗法健进跟腱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超声对实验跟腱愈合的生物力学作用.作者采用26只兔,体重1.8~4.2kg,在标准兔笼中饲养,室温为22±1℃,喂以高纤维食物,饮水不限.用甲苯噻嗪180mg、乙酰丙嗪30mg 和氯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促进跟腱断裂修复的疗效.方法 实验分间歇性气压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建立大鼠跟腱断裂模型后,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大鼠跟腱愈合横截面积、成纤维细胞计数、糖胺聚糖染色比例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等指标评估治疗疗效及跟腱修复机制.结果 3周后跟腱愈合横截面积治疗组为(0.93±0.15)mm2,未治疗组为(0.65±0.06)mm2;光镜下成纤维细胞计数治疗组为(51.23±4.52)个,未治疗组为(30.87±9.87)个;Ⅲ型胶原染色比例治疗组为(12.82±1.89)%,未治疗组为(10.00±0.78)%;糖胺聚糖染色比例治疗组为(89.28±2.35)%,未治疗组为(67.48±5.49)%,一氧化氮合酶蛋白含量治疗组为(217.75±8.78)AU,未治疗组为(170.00±9.54)AU;两组各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58、1.63、1.78、1.81、1.66,P均<0.05).结论 间歇性气压治疗能够有效增加Ⅲ型胶原及糖胺聚糖的表达,增加跟腱愈合横截面积,促进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4.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组织修复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胶原代谢、伤口收缩、上皮形成及炎症),阐述伤口愈合的种类,影响愈合的重要因素,讨论特殊伤口的愈合问题,并推荐治疗方案。炎症组织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是修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炎症就无修复,创伤后常立即发生凝固、血供改变及炎症,炎症反应表现为小血管扩张、毛细管渗透性增加,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移入伤口。当单核细胞摄入物质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碎  相似文献   

5.
制动对兔跟腱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制动对兔跟腱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兔踝关节制动 4周,然后对其本构方程、材料常数等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兔跟腱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曲线来描述。与正常组相比,制动组跟腱的两个材料常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应力-应变关系理论曲线亦显著不同。结论 踝关节制动,使得跟腱所受应力下降,从而导致其力学特性的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兔挛缩跟腱蠕变率和最大断裂应力的影响。 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造模组、自由活动组和推拿组,每组8只,另设单纯造模组的健侧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4组的蠕变率和最大断裂应力并进行比较。 结果推拿组蠕变率数值低于自由活动组和单纯造模组,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推拿组最大断裂应力高于单纯造模组和自由活动组,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 结论推拿手法可以促进挛缩跟腱的蠕变率和最大应力负荷趋于正常水平,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制动后兔挛缩跟腱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白兔右踝石膏固定6周.观察2组跟腱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形态学、蠕变率和最大断裂应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跟腱胶原纤维排列明显紊乱,细小纤维比例升高,粗大纤维比例下降,蠕变率增高,最大断裂应力显著下降.结论:制动6周后跟腱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力学特征均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宿主的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有许多不同,主要表现为同种异体移植骨的成骨与血管穿入的速度和程度都不及自体骨,且同种异体移植骨更易被吸收。移植骨与宿主的愈合分为3型。Ⅰ型: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没有疲劳骨折,移植16周后移植骨与宿主骨连接,移植骨的成骨量,塑形均与自体骨移植接近,表明供体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Ⅱ型:愈合过程缓慢,表现为(1)较多发生骨不连接或延迟连接;(2)移植骨周边被吸收或移植骨体积变小;(3)移植骨内部被吸收范围扩大,延伸至间质板层;(4)移植骨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表明供者与宿主MHC有较大差异。Ⅲ型:没有修复征象,移植骨迅速地被吸收、骨折、骨不连接。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生物学过程不同于自体骨移植,其愈合主要是依靠骨的爬行替代,其次为骨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和组织的机械生物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指出机械力在皮肤再生和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简述细胞外基质刚度对细胞生理学的特殊限制,定义了何种机械变化及其如何影响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机械信号在细胞增殖、分化和皮肤再生过程中的影响,旨在说明机械生物学在皮肤损伤修复和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宿主的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有许多不同,主要表现为同种异体移植骨的成骨与血管穿入的速度和程度都不及自体骨,且同种异体移植骨更易被吸收。移植骨与宿主的愈合分为3型。Ⅰ型: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没有疲劳骨折,移植16周后移植骨与宿主骨连接,移植骨的成骨量,塑形均与自体骨移植接近,表明供体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Ⅱ型:俞合过程缓慢,表现为(1)较多发生骨不连接或延迟连接;(2)移植骨周边被吸收或移植骨体积变小;(3)移植骨内部被吸收范围扩大,延伸至间质板层;(4)移植骨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表明供与宿主MHC有较大差异。Ⅲ型:没有修复征象,移植骨迅速地被吸收、骨折、骨不连接。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生物学过程不同于自体骨移植,其愈合主要是依靠骨的爬行替代,其次为骨诱导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跟腱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腱,很容易发生完全断裂,这一情况在30~50岁的男性中更为常见。目前针对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修复和非手术修复两种,然而哪种为最佳治疗方式尚未达成共识。这两种治疗方式通常可在术后6~12w内使得跟腱长度延长。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认识这一现象。受试者为75例急性跟腱断裂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向断裂跟腱一侧植入了金属记录仪。术后6w患者需佩戴足跟装有楔形内置物的矫形器,最初内置物为三个,后每周减少一个内置物以增加足背屈角度。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以下3种康复治疗方案:晚期固定负重训练、晚期活动负重训练以及早期活动负重训练。早  相似文献   

12.
加速口腔种植体愈合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种植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创伤小、形态佳、固定持久等),在种植义齿修复骨折及赝复体固定、颞下颌关节重建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关键在于种植后的愈合。目前与口腔种植领域相关的研究聚焦于从生物机械力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来加速种植界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临床表明,全髋关节重建涉及假体、骨水泥和股骨整体的应力分布,针对减少各个组件的应力以减少置换关节失效风险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的:对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I Village和ELSEVER数据库中2001-01/2011-01关于髋关节置换和股骨柄应力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股骨柄,应力,全髋关节置换"或"stem,prosthesis,stress,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入选34篇文献和2本书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固定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非均匀传递而引起的界面剪滞效应,并将最终导致界面松动失效.研究股骨-柄松动原因和增强股骨-柄界面的自锁能力,应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延长置换后髋关节寿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表明,全髋关节重建涉及假体、骨水泥和股骨整体的应力分布,针对减少各个组件的应力以减少置换关节失效风险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的:对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I Village和ELSEVER数据库中2001-01/2011-01关于髋关节置换和股骨柄应力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股骨柄,应力,全髋关节置换"或"stem,prosthesis,stress,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入选34篇文献和2本书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固定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非均匀传递而引起的界面剪滞效应,并将最终导致界面松动失效。研究股骨-柄松动原因和增强股骨-柄界面的自锁能力,应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延长置换后髋关节寿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跟腱损伤兔的组织形态以及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He-Ne激光照射促进跟腱愈合的最佳时间。 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雄兔,兔龄10~12周,分为对照组5只和激光照射组15只。对照组跟腱切断缝合手术后不进行激光照射;激光照射组于术后第1天即用低功率He-Ne激光(波长为632.8 nm、功率为18.9 mW)经皮损伤部位行光斑扩束照射,每日照射1次,共照射14 d。激光照射组再根据每次照射时间的长短分为激光照射10 min,20 min和30 min组,每亚组各5只。于实验第28天处死各组兔,采集跟腱标本,采用HE染色和胶原纤维的Van Geison染色法观察跟腱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SDS-PAGE电泳法及光密度扫描法检测各组跟腱组织的I型、III型胶原蛋白含量。 结果HE染色显示,激光照射20 min组胶原纤维致密、增粗,并含有血管和功能活跃的腱细胞、巨噬细胞。激光照射20 min组Van Geison染色可见较成熟的粗大胶原纤维间质,排列层次接近正常跟腱组织。各激光照射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激光照射20 min组与激光照射1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照射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每日He-Ne激光照射20 min,连续28 d能促进跟腱损伤兔组织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跟腱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多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过程中参与调控细胞的增生和基质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组织愈合和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肌腱内源性愈合方面的研究尚不多.目的:观察兔跟腱局部硅胶管阻隔后,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跟腱内源性愈合作用的量效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1/2008-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家兔48只,体质量2.5~3.0 kg,随机均分成空白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50,10 ng组,每组12只,用于建立跟腱损伤模型.方法:切开家兔右侧跟腱表面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跟腱的腓肠肌束支和比目鱼肌束支,于跟骨止点上方约2 cm处横行切断跟腱腓肠肌束支,将2 cm长硅胶管套入一侧断端,5-0缝合线改良Kessler法缝合跟腱,缝合后将硅胶管覆盖跟腱缝合处,空白组硅胶管内不加药,其他3组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7,14,21天往硅胶管内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50,10 ng.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6周,每组各取4只家兔行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及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6周,各组硅胶管外与周围组织粘连较2,4周时减轻,需钝性或用手术刀分离一面,各组肌腱粘连程度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管内跟腱断端完全被牢固的新生跟腱纤维组织所连接,各组均愈合良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50,10 ng组较空白组愈合质量好(P<0.05).术后2,4,6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50 ng组成纤维细胞数较血管内皮生长因10 ng组多(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50 ng组成纤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胶原水平无差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50,10 ng组成纤维细胞计数及胶原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成熟,增加胶原的分泌,促进胶原纤维的成熟,从而促进跟腱的内源性愈合.100,50 n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促进跟腱愈合效果要优于应用1 0 ng,100 ng与50 ng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外胚层皮肤组织的专能干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形态学上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在生物学方面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现阶段对表皮干细胞的鉴定需采用整合素、角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物质及连接蛋白等多个标记物,其增殖分化受整合素、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因子等因素影响.目前表皮干细胞研究在皮肤创而修复、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基因治疗等方面均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如何确立一种绝对公认的特异标记物、从胚胎干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分化培养过程中怎样维持其干细胞特性以及快速大量扩增、应用于临床是否会恶性变而产生医疗安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我国的发病率为3%~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AD患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AD分为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痴呆前阶段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前期(pre-MCI)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MCI);痴呆阶段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大量临床研究发现AD患者脑脊液β1-42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升高,总Tau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硬组织(骨、牙等)损伤或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事件,如果损伤或病变严重到无法进行药物治疗的程度,需要采取硬组织替代材料进行修复或置换。硬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的类型、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硬组织替代材料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检索时间为1998-01/2004-07。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字图书馆中期刊30种。检索词为硬组织替代材料、人工骨、人工齿根、生物陶瓷、生物涂层等。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等。资料选择:选择关于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的20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数据提炼:对检索到的硬组织替代材料研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各种硬组织替代材料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现有的硬组织替代材料,即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已在临床获得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尚未达力学和生物学性能完美结合的程度。结论:寻找力学与生物学性能和人体固有硬组织完全匹配的替代材料,一直是生物医用材料学界的关注焦点(研究重点)。应用仿生技术、纳米技术、复合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研制的新一代硬组织替代材料有望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硬组织(骨、牙等)损伤或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事件,如果损伤或病变严重到无法进行药物治疗的程度,需要采取硬组织替代材料进行修复或置换.硬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生物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的类型、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硬组织替代材料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检索时间为1998-01/2004-07.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字图书馆中期刊30种.检索词为硬组织替代材料、人工骨、人工齿根、生物陶瓷、生物涂层等.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等.资料选择选择关于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的20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数据提炼对检索到的硬组织替代材料研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各种硬组织替代材料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现有的硬组织替代材料,即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已在临床获得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尚未达力学和生物学性能完美结合的程度.结论寻找力学与生物学性能和人体固有硬组织完全匹配的替代材料,一直是生物医用材料学界的关注焦点(研究重点).应用仿生技术、纳米技术、复合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研制的新一代硬组织替代材料有望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