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腹腔镜在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320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19例,LC成功率94%,无一例胆管、肠管损伤,均获治愈。结论在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合理选择中转开腹时机的前提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5例施行LC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的病例资料。结果 231例顺利完成LC,1例因Mirrizzi综合征、3例因胆囊三角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总结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腹腔镜手术体会,进一步提高手术技巧,降低中转开腹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时要注意分离周围粘连时应紧贴胆囊壁,勿损伤结肠,十二指肠,胆囊必须减压。应用合理技巧牵开有结石嵌顿的Hartmann囊,显露Calot三角。游高胆囊时紧贴结石嵌顿处再向胆总管方向游离,分离胆囊床时一定在胆囊与肝脏之间。结果 我院以96年5月97年9月共实施LC术158例,经手术证实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16例,其中一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6.25%。结论 综上我们认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行LC术时,通过合理的操作技巧,是能够可以成功的。从而降低了LC术的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8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病历资料。结果524例手术顺利完成,4例因出血或胆道损伤而中转开腹。发病72小时以内手术396例,72小时以上手术132例,后者发生胆道损伤2例,中转修补胆道后治愈,发生胆汁渗漏2例,经引流后治愈。术后第1天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只要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把握好手术时机非常关键,发病72小时以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32例胆囊颈部结石并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总结处理胆囊结石嵌顿的对策和技巧。结果29例成功,中转开腹3例,胆囊三角“胼胝样”粘连2例,Mirrizzi综合征1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发病在48h内、胆囊周围粘连不致密、Calot三角易解剖者可行Lc。  相似文献   

6.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腹腔镜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立 《肝胆外科杂志》2009,17(4):288-28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1月对胆囊颈部结石嵌顿58例采用四孔法和冲吸钝性解剖法行LC。结果47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剖腹,原因:一例胆道损伤,一例出血,其它均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术后两例胆漏。术后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肝下积液等并发症。56例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和适应症,采用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辨清三管关系并把握好中转剖腹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程利 《肝胆外科杂志》2015,23(2):133-134
目的研究丝线结扎胆囊管法在短胆囊管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否安全适用。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导致短胆囊管时使用丝线结扎胆囊管。结果共完成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致短胆囊管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无胆漏、胆道狭窄和胆道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丝线结扎胆囊管法在短胆囊管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体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完成LC,8例中转开腹。结论:术者熟练的操作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LC成功的关键,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在胆囊结石嵌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囊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41例胆囊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3例,LC成功率为92.68%,无一例胆管、肠管损伤,均获治愈.结论:在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合理选择中转开腹时机的前提下,胆囊结石嵌顿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部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88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M irizzi综合征Ⅰ型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1例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瘘中转开腹。结论:颈部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术中如胆囊颈部粘连致密无法解剖,胆囊与邻近脏器内瘘形成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1.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体会(附3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255例急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腹腔内粘连等胆囊病变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lectomy,LC)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15例,胆总管损伤1例,术后胆漏3例,胆总管残石1例,胆囊窝积液18例,胰腺...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2005年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纤雏胆道镜治疗的11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和左肝管结石16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49例)、LC联合胆道镜胆道棵查术(62例)、LC联合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和胆道镜胆管棵壶术(7例)。结果96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和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无残留结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4例接受LC结合胆道镜胆道棵查术的病人,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由于存在离位胆管狭窄。1例由于肝门部严重粘连水肿,1例由于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良好,应该在胆系结石病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6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状态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LC的手术时机、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LC469例中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68例,63例LC成功,成功率92.6%,并发症1例。结论:既往将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列为LC的禁忌证,特别是Calot三角致密粘连者或伴胆囊壁坏疸者。随着LC经验的积累,掌握操作技巧及术中配合胆道造影,现已成为LC的适应证,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用胆道镜行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12例。喉罩全麻,迷你腹腔镜直视右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用胆道镜行胆囊探查、胆囊管取石术。镜末端套上胆囊粘膜保护装置,推开胆囊管粘膜,暴露结石。对质地松软或质脆的结石直接用取石钳钳碎;坚硬的结石则用气压弹道连续冲击或间断冲击碎石,然后清除碎石。术中B超检查确认无残余结石后,用3-0肠线连续双重锁边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6周拔除造瘘管,经窦道再次行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近期疗效好。平均手术时间65m in,术中平均出血2m l,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16h,术后第1天可下地活动,平均住院4d。随访1~11个月恢复良好,胆囊结石无复发。结论:新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安全、有效、彻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ec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echolecystectomy,LC)选择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对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ST联合LC序贯治疗。先行EST取出胆总管结石,再于2—5d内行LC。结果22例(96%)成功施行EST,1例失败,22例成功完成Lc,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EST25~50rain,LC40~60min,住院7—18d,平均11.8d。22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7个月,无结石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ST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合理、有效的首选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策略的合理选择。方法:总结为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不同组合的微创手术治疗经验。结果:37例患者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前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其中26例取石成功,11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例因胆囊炎症重中转开腹。39例患者行LC+LCBDE,其中29例取石成功(6例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6例中转开腹,3例因取石困难术后行EST取石。LCBDE术后发生胆漏3例,腹腔引流8 d痊愈;术后2例T管引流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1周内好转。EST术后5例发生黑便,2例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均经保守治疗1周内好转。平均住院(9.4±7.4)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应结合个人经验、技术水平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微创治疗手段,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的患者,LC+LCBDE更能体现微创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式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5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其中3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为胆总管T管引流,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于术后2~3 d急诊开腹手术探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经T管造影发现胆管残余结石2例,于术后8~9周经T管窦道取石成功。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2例患者胆总管直径<0.8 cm,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lithotomy,EST-L)+LC,术后恢复良好。3例LC术中经扩张的胆囊管置入胆道镜取石后直接结扎。LC术后确诊继发胆总管结石3例,均行EST-L,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术者所掌握的技能及设备条件等个体化选择具体术式,一般术前及术中确诊的患者应以"LC+LCBDE"为首选,而LC术后确诊的继发胆总管结石应首选EST-L。由于Oddi括约肌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特殊性及不可复制性,术者在选择具体手术方式时,应注意保护Oddi括约肌的结构与功能,尽量避免行EST-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ec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选择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院应用EST联合LC治疗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直径0.5~3.0 cm,1枚或多枚,胆总管结石1.0~3.0 cm,数目1~3枚。均先行EST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尽胆管结石,3~5天后再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EST 46~100 min,LC 44~95 min,住院7~15 d,平均9.3 d。7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3月,无结石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合理、有效的首选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操作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总结LC操作困难68例的处理经验。结果:68例中胆囊化脓24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22例。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11例,胆囊极度萎缩8例,上腹部有3次手术史3例,中转开腹手术4例,LC成功率94.1%。结论:既往认为是LC禁忌证的胆囊结石嵌顿,特别是伴Calot三角致密或“冰冻”性粘连者或伴胆裳极度萎缩者,随着LC经验的积累及术中的协调配合,现已成为LC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