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前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壁间质非上皮性淋巴造血组织及一般血管脂肪的间叶性肿瘤之一,常见于中老年,可发生从食道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另外包括网膜、肠系膜、腹膜及后腹膜等,故GIST可分为胃肠道及胃肠道外两组或两型.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GIST)最多见,此瘤既往曾称为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或外周神经纤维瘤等,但它不同于平滑肌瘤,也不同于雪旺氏瘤.肿瘤主要细胞成分是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在光镜下很难将真正的平滑肌肿瘤和雪旺细胞瘤与其区别,既往胃肠道诊断为平滑肌瘤及肉瘤的肿瘤绝大多数实为GIST,胃肠道真正的平滑肌肿瘤很少见,而且大多数发生于食道.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点(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占成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36-83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是近年来随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也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常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等,现对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16例GIST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间叶组织来源的非上皮性肿瘤,为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过度增殖所形成,其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1].GIST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约为1/10万~2/10万,占胃肠道肿瘤的2%~3%,发病部位从食管到肛门皆可出现,而胃和小肠最为多见,60%~70%发生于胃部,以胃体、胃窦和贲门部多见[2],20%~30%发生于小肠,结直肠占5%,食管<5%[3],近年来在肠系膜、网膜、肝脏及女性阴道等处也发现了间质瘤[4,5].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张书凯 《临床荟萃》2008,23(17):1252-125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1983年由Mazur等提出的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肿瘤[1],过去通常被诊断为平滑肌(肉)瘤或神经源性肿瘤。GIST是近十年来临床病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认为它是一类既不同于典型平滑肌瘤,亦不同于雪旺细胞瘤的胃肠道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质肿瘤,作为一组独立的疾病,既特殊又常见,在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数间叶性肿瘤应该是GIST,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常见,雪旺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更少,颗粒细胞瘤、血管肉瘤等则十分罕见。GIST无论在形态、免疫表型、遗传特征上都有不同于平滑肌瘤及雪旺瘤的特征。其诊断标准为形态学上似平滑肌或神经的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肿瘤,经免疫组化和/或电镜检查,c-kit/CD117阳性或c-kit/CD117阴性而CD34阳性,且伴平滑肌分化或神经分化或双向分…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指起源于胃肠道壁及网膜、肠系膜上,以瘤细胞过度表达CD117和CD34为特点的间叶源性肿瘤[1], 以往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类肿瘤和神经原类肿瘤.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技术的发展,对该肿瘤的病理诊断日益增多,但对其术前螺旋CT诊断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收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探讨GIST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术前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1983年由Magur和Clark提出并命名。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应用,发现GIST起源于间叶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特征,可以向平滑肌、神经分化或不定向分化,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肿瘤。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分类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1]),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基质瘤 (GIST)是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而早先被认为是胃肠道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诊断GIST的措施包括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其中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目前正确诊断GIST最主要而简便的方法。阐述了GIST的鉴别诊断。简介了手术前内镜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体组织检查诊断GIST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与平滑肌肿瘤和神经鞘瘤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分类上也与后两者并列。GIST好发于胃和小肠(约〉90%),其中原发于胃的约占60%~70%,占全部胃肿瘤的1%~3%。胃间质瘤的症状无特异性,早期体积较小时(直径〈2cm)常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普通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的阳性率不高,超声内镜和CT有助于胃间质瘤的早期发现和识别,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CT检查具有便捷性、无创性和定位准确等优点,在GIST诊断、分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被列为GIST术前的常规检查。新昌县人民医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诊治了经CT提示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胃问质瘤患者,现将CT影像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复杂,既往多将它们误诊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近10年来对其认识逐渐加深.现将作者1998~2006年收治的GIST 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于胃肠间壁,是一种由不成熟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增殖形成[1]。过去由于病理诊断技术的限制,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肉瘤,现在由于病理免疫技术的发展,胃肠间质瘤检出率逐渐增多。现就我们诊治的12例GIST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诊治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原发于胃肠道以间叶源性梭形 (抑或上皮样 )细胞形态组成的一类肿瘤归属于平滑肌抑或神经源性肿瘤 ,并根据其相应的病理特征划分为良性、恶性及其各种亚型。随着组织化学 (组化 )、免疫组化、电镜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新近一系列的研究表明 ,以往大多数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抑或神经源性的间叶性肿瘤 ,既非典型的平滑肌肿瘤 ,也不同于神经鞘 /神经纤维瘤 ,而系一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独特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并命名为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 [1 3 ] 。GIST概念一经提出 ,即引起临…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近几年来临床和病理医师逐渐认识的起源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现对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指起源于胃肠道壁及网膜、肠系膜上,以瘤细胞过度表达CD117和CD34为特点的间叶源性肿瘤[1-3].临床相对少见,加之其病理形态复杂多样,早期诊断相对困难.本文收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着重观察其螺旋CT征象,从而探讨GIST的螺旋CT征象与其恶性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分类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发生于胃肠道空腔脏器肌层,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1-4].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适用于消化道直径>2 cm的广基巨大平坦息肉、局限于粘膜层的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来源于粘膜下层、粘膜肌层的小肿瘤,如间质瘤等[5-7],早期癌因体质因素不适合手术时也可行ESD,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在95%以上.本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3月对15例胃肠间质瘤的患者进行了ESD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概要1983年Mazur和Clark鉴别了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首先命名其为"胃肠间质瘤"。它是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组织学上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  相似文献   

19.
夏霖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5,20(2):384-38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多发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由频发性c—kil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形态呈梭形或上皮样,偶呈混合性;细胞表面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传统放疗和化疗效果差。80年代免疫组化以及电镜技术发展后,Masur等首次提出了胃肠间质瘤的概念。其后研究者逐渐发现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非定向多潜能间质干细胞。本文拟对GIST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外间质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胃肠道外间质瘤是指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腔软组织,且与肠壁及内脏浆膜面无关的一类间叶性肿瘤。该肿瘤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与胃肠道间质瘤相似,主要有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两种基本结构,最有诊断意义的抗体是CD117和CD34。可能来源于原始的、具有多潜能分化的中胚叶间质干细胞,预后较胃肠道间质瘤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