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7例,其中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7例病人共成功置入10个支架。随访2~28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瘤体缩小。2例术后出现微小内漏,分别在2个月、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术后出现髂外动脉夹层经PTA和Wallstent治疗。结论腔内隔绝术能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与腔内隔绝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的腹主动脉瘤患者94例,其中51例行传统手术即经腹膜或腹腔后径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设为传统手术组;43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设为腔内隔绝术组.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腔内隔绝术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多数患者在手术当日能够恢复普通进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大大减少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监护工作量,且患者再手术率和病死率低(P<0.05,P<0.01).结论: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绝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行双导丝技术在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操作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14例复杂腹主动脉患者采用下行双导丝技术经双侧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支架治疗.结果 14例手术获成功,手术时间为2~3 h,其中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缺血:随访3~24月,14例均生存良好,未发生支架移位、严重内漏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行双导丝技术在腔内支架治疗复杂解剖形态腹主动脉瘤中,具有操作时问短、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后早期监护与干预.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8月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收治的47例胸主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在SICU监护期间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术后出血的情况,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措施.除3例患者因术前已有动脉瘤破裂,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2例因术后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救治成功,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结论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为一项较新的技术,手术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术后早期的监护与干预,维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稳定及预防术后的出血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阚峰玉 《全科护理》2014,(25):2359-2360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7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腔内隔绝术,同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37例病人均成功行 EVG手术,其中分叉型覆膜支架33例和直筒型覆膜支架(4例),手术均顺利,术毕造影均未见明显Ⅰ型内漏、血管出血或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但因患者多系高龄,多伴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或器质性病变,手术复杂,难度较大,而且有相当比例的AAA患者因伴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进行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经血管腔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dovasculer exclusion,EVE)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等优点。使那些有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耐受AAA切除术的高危病人获得了救治希望。我科近期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人造血管置换术进行对比,分析其效果,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将实施覆膜支架隔绝术的2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接受人造血管置换术的3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情况,手术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的费用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47.2min,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要少63.1min,实验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IEU观察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费是13.2万元,对照组为3.9万元。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造血管置换术仍然是腹主动脉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较为熟练,开腹手术的效果并不比实验组的总体效果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的恢复期短,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用于手术高危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是因各种原因造成腹主动脉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延伸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伴有高血压、心、脑等疾病,常因为瘤体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有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植入术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等。其中腔内隔绝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伊娜  林丽霞 《当代护士》2021,28(9):156-157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具有创伤小、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等优势,已成为腹主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1].目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主要集中探讨内漏、支架移位、断裂、闭塞等方面,1993年Chalmers首先报道支架植入后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0.5%~5%,死亡率达到75%[2].殷恒讳等人也指出,一旦出现支架感染,患者预后极差、病死率高[3],是毁灭性的并发症,其由于支架感染的发病率较低,专科护理的认识也较少,此类患者病情复杂,对临床专科护理提出了挑战.2019年9月,本院收治了1例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感染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过多学科合作及精准的护理,顺利完成血管通路的重建,术后患者恢复良好,40 d康复出院.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后早期监护与干预。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8月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收治的47例胸主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在SICU监护期间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术后出血的情况,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措施。除3例患者因术前已有动脉瘤破裂,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2例因术后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救治成功,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结论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为一项较新的技术,手术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术后早期的监护与干预,维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稳定及预防术后的出血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SA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结果 1例术中死亡,余36例手术均获成功,伤口均为Ⅰ期愈合;出现肝肾功能较术前恶化9例,经治疗均康复.随访10个月,术后1个月发生肠系膜下动脉反流渗漏4例,3个月时复查自动闭合;术后6个月发生带膜支架远端渗漏4例,因漏血量少,瘤体并无明显充血扩大,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郭薇  于英 《当代护士》2016,(1):139-140
正胸腹主动脉瘤是危害中老年患者的血管重症,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腔内隔绝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血管腔内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瘤腔,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术[1]。其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成为临床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近日我科收治一位胸腹主动瘤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患者98例临床资料。开放手术治疗30例,其中择期手术22例、急症手术8例;腔内隔绝术治疗68例,均为择期手术。结果开放手术组死亡1例,术后心力衰竭2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肾衰竭2例。腔内组死亡1例,术后呼吸衰竭1例、脑梗死1例。结论开放手术适于年轻、合并症少及无法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腔内治疗以其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主动脉瘤进行微创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下肢动脉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病人血压控制理想,情绪稳定,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加强围手术期专科护理、心理支持,严密监护重要器官功能,对成功开展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起到一个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意 《现代护理》2006,12(10):949-950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主动脉瘤进行微创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下肢动脉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病人血压控制理想,情绪稳定,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加强围手术期专科护理、心理支持,严密监护重要器官功能,对成功开展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起到一个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新喜  王洋  罗军  白超  田野  赛力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53-4353,4415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置换术与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8年5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比较术前情况、术中失血量、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术中失血量、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造血管置换术仍是腹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短期疗效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手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治、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4例经CTA检查确诊腹主动脉瘤的患者,给予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植入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4例手术成功,其中有3例造影示有上端Ⅰ型内漏,1例安置Cuff,内漏消失。另2例3个月后复查CTA,内漏消失。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支架位置、形态良好,无移位、内漏。结论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且手术更简便,支架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1岁.凶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入院,后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直径8.1 cm.行腔内隔绝术,植入支架型人工血管完全隔绝瘤腔,术后恢复良好.近半年发现腹部肿块渐进性增大,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2枚或2枚以上支架对4例巨大主动脉瘤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 4例患者共成功植入9枚支架.随访4~6年,所有患者胸背疼痛症状均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无肝、脾、胃肠缺血及截瘫等并发症,彩超及CT随访显示腔内人造血管无移位及内漏,动脉瘤残腔无增大及血流.结论 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