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MHD患者,随机分为HD组和HD联合HP(HD+HP)组,各30例。HD组:每周3次,每次4h。HD+HP组:每周HD 2次,每次4h;HP联合HD 1次,每次2h;单独HD 2h。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及治疗周期结束时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FGF-23、血清磷(P)、钙(C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Hb、Alb、BUN、Scr、Ca、P、iPTH、FGF-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UN、S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HP组患者血P、iPTH、FGF-23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血P、iPTH、FGF-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b、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联合HP治疗模式安全有效;与传统HD相比,HD联合HP治疗模式可有效降低MHD患者血清P、iPTH、FGF-23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CKD-MB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HD治疗,观察组给予HD联合H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和肾功能状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钙水平显著升高,血磷、iPTH水平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血钙、血磷、iPTH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HD联合HP能有效调节CKD-MBD患者血钙、血磷代谢和iPTH水平,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MHD患者(研究组)按透析方案分为HP组(n=25)、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20)及血液透析(HD)组(n=20),以24周为1个疗程。观察入选时、12周、24周各组患者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磷、钙、血清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并以年龄、性别匹配的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FGF-23、iPTH、尿素氮(BUN)、Scr、血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钙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组患者进行12周HP联合HD治疗后,其血清FGF-2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进行24周的HP治疗后,其血磷、iPTH、FGF-2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FGF-23明显低于HDF及HD组(P均<0.01),血磷明显低于HD组(P0.05)。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血清FGF-23、iPTH水平升高,而HP治疗可降低其FGF-23及血磷,其机制可能与HP对FGF-23的吸附、降低iPTH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稀释高容量联机血液滤过(HF)与低通量血液透析(HD)清除的效果.方法:对10例维持性H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研究,观察两种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磷、β2微球蛋白(β2-MG)、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评价尿素清除指数.结果:HF组β2-MG、瘦素下降率明显高于HD组(P<0.01),而BUN、Scr下降率及一室尿素清除指数、二室尿素清除指数低于HD组(P<0.05).两组血磷下降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稀释高容量联机HF清除较大分子量尿毒症毒素明显优于低通量H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管理联合帕立骨化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轴的影响。方法40例MHD患者随机等分为帕立骨化醇组(用药组)和运动联合帕立骨化醇组(联合组)。比较2组治疗前(0周)、治疗12周及24周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FGF23及Klotho水平。结果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组较用药组P、iPTH水平下降(F=4.614、4.144;P=0.038、0.049),联和组Klotho蛋白升高(F=27.744;P=0.007),2组Ca、ALP、FGF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0.379、0.115;P=0.070、0.542、0.501)。2组在干预前(0周)、干预12周、24周不同时间点上,血清P、iPTH、AL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F=31.395、60.159、38.469,P均<0.001)且具有下降的趋势,血清Ca(F=21.368,P<0.001)、Klotho蛋白(F=5.268;P<0.001)在不同时间点上也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具有升高的趋势;P、Ca、iPTH、ALP、Klotho蛋白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6.013、0.208、5.321、4.618、5.813;P=0.008、0.013、0.013、0.028、0.013)。FGF23组别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F=2.637,P=0.645)。结论运动联合帕立骨化醇提高Klotho水平,降低P、iPTH水平进而控制SHPT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本院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hD组(A组)和hDF联合HD组(B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FGF23、PTh水平低于hD组;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比较无差别,治疗后,HRF联合HD组的血尿素氮(BUN)BUN、血清肌酐(SCr)低于hD组,GFR水平高于hD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HRF联合HD组的IL-18、IL-6和hs-CRP水平低于hD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差别,治疗后,HDF联合hD组的生活质量高于hD组.[结论]HDF联合hD对慢性肾衰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FGF23、PTH、BUN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并发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ESRD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加巴喷丁组(A组)、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盐酸赛庚啶组(B组)、常规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加巴喷丁组(C组)和常规通量血液透析联合盐酸赛庚啶组(D组)。所有患者均规律血液透析2~3次/周,每次透析后晚间服用加巴喷丁200mg或每天服盐酸赛庚啶2mg;检测6个月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钙(Ca2+)、血磷(P)实验室指标以及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对其皮肤瘙痒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皮肤瘙痒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睡眠明显改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检测6个月前后BUN、Scr、Ca2+检测指标差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P、iPTH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间的V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短期小剂量加巴喷丁治疗ESRD并发皮肤瘙痒症较其他治疗组效果好,进一步证实了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方面的优势,其长期应用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CKD中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透析及透析模式进行分组,非透析(ND)组19例、腹膜透析(PD)组22例和血液透析(HD)组21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各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FGF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钙(Ca)、血磷(P),并计算Ca×P值,同时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分数(CaS),分析CKD冠状动脉钙化发生情况与FGF23的关系。结果 62例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为59.68%,PD组和HD组患者的冠状动脉CaS评分明显高于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CKD患者的组内比较中,血清FGF23水平依ND组、PD组、HD组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FGF23与CaS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CKD中晚期患者存在血清FGF23水平高表达的状况,高水平FGF23与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及不良预后有关,FGF23可能是反映CKD冠状动脉钙化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采用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方法 治疗30例尿毒症患者(HD+HP组),并与单纯HD治疗尿毒症患者31例(HD组)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骨痛、皮肤瘙痒、血压、食欲、睡眠等临床症状及尿素氮(BUN)、肌酐(SXr)、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骨病的疗效.结果 HD组、HD+HP组治疗后骨痛的缓解率分别为67.7%(21/31)、96.7%(29/30),皮肤瘙痒的缓解率分别为71.0%(22/31)、96.7%(29/30),HD+HP在缓解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骨痛与皮肤瘙痒中显著优于单纯HD(P均<0.01);HD组治疗前后iPTH分别为(65.5±34.4)pmol/L和(57.1±21.4)pmol/L,HD+HP组治疗前后iPTH分别为(73.5±44.4)pmol/L和(19.1±17.4)pmol/L,单纯HD未能很好地清除iPTH(P>0.05),而HD+HP则可(P<0.05).结论 对于iPTH水平较高的维持性HD患者,可通过增加HP,达到更好地清除这些患者血中大、中、小分子毒素物质,从而降低肾性骨病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生物可利用1,25-羟基维生素D[1,25(OH)_2D]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S患者80例(NS组),同时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相近的体检健康者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吸烟史、嗜酒史等信息,计算BMI;同时检测股骨颈BMD及血清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1,25(OH)_2D、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水平,计算生物可利用1,25(OH)_2D。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1,25(OH)_2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S组收缩压及血清Alb、钙、总1,25(OH)_2D、生物可利用1,25(OH)_2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舒张压及血清TC、TG、磷、iPT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个组之间吸烟史比例、嗜酒史比例、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DBP、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患者总1,25(OH)_2D及生物可利用1,25(OH)_2D水平与BMD、Alb、DBP均呈正相关(P0.01),与iPTH、TC均呈负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S患者总1,25(OH)_2D、生物可利用1,25(OH)_2D水平偏低,且与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基础疾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脏疾病(CKD)代偿期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内科住院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9例为研究组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7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检测:根据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和血肌酐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血清钙(Ca)、磷(P)、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计算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ELISA法检测外周血FGF23.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而血清Ca、P、iPTH处于正常水平,且与对照组血清Ca、P和i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FGF23与24 h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Ca、P、iPTH、eGFR的相关性分析发现,FGF23仅与24 h尿蛋白定量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负相关(P<0.05),而与Ca、P、iPTH和eGFR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组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膜性肾病(MN)和IgA肾病(IgAN)3个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FGF23-C末端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2期较CKD1期FGF23水平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肾功能代偿期患者外周血FGF23水平的升高早于Ca和P的变化,且与Ca、P和iPTH的变化无关;外周血FGF23的升高可能作为早期CKD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可成为CKD进展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1,25(OH)2D3口服冲击与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42例随机分成A组[1,25(OH)2D3口服冲击组]及B组(血液灌流组)各21例。A组在1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1,25(OH)2D3口服冲击;B组给予1周3次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皮肤瘙痒等改善情况,并探讨护理要点。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iPTH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但B组下降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的疗效比1,25(OH)2D3口服冲击更明显,且皮肤瘙痒等症状好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的水平,分析其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生化指标的关系,探讨FGF-23对MH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MHD治疗的患者41例,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情况及化验指标,采集血清检测FGF-23,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MHD各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但MHD患者FGF-23显著高于对照组[(1077.4±967.46)pg/ml比(73.99±19.58)pg/ml,P〈0.001];②依据甲状旁腺激素(iPTH)不同将MHD分为A组(低iPTH组)、B组(iPTH达标组)、C组(高iPTH组);FGF-23在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77.44±2293.53)pg/ml、(176.57±402.39)pg/ml、(1433.1±1984.76)pg/ml,P=0.016];③将MHD患者依据血磷不同水平分组比较,观察到高血磷组与非高血磷组相比,iPTH显著升高[(1319.66±1015.96)pg/ml比(583.36±980.81)pg/ml(P=0.012)]、FGF-23也显著升高[(1506.83±957.97)pg/ml比(452.31±696.12)pg/ml(P〈0.001)];④相关性分析显示:血钙(r=0.381,P=0.005)、磷(r=0.593,P〈0.001)、钙磷乘积(r=0.656,P〈0.001)、碱性磷酸酶(ALP)(r=0.276,P=0.045)均与FGF-23呈正相关。而iPTH在B组及C组与FGF-23呈正相关(r=0.384,P=0.005),在A组与FGF-23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中FGF-23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ALP、iPTH密切相关,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nl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growthfactor23,FGF23)水平,探讨MIlD患者FOF23的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稳定的MHD患者40例,健康对照20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FGF23和1,25二羟活性维生素D,(1,25-(0H)2D3)水平,同时测定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等指标。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检测,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值将透析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非肥厚组。结果①透析组与对照组血清LogPTtt分别为2.45±0.30与1.66±0.19(P=0.000)、LogFGF23分别为2.76±0.56与1.49±0.0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透析组Logl,25-(OH)2D3水平(1.21±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8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左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LogPTH分别为2.56±0.21与2.41±0.14(P=0.028)、LogFGF23分别为2.94±0.46与2.44±0.53(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⑨LVMI与收缩压(r=0.507,P=O.002)、舒张压(r=0.385,P=0.022)、LogFGF23(r=0.415,P=0.013)、LogALP(r=0.367,P=0.030)呈正相关。④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伊0.440,P=0.002)、LogFGF23(β=0.396,P=0.004)和LogALP(β=0.270,P=0.049)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FGF23明显升高,且FGF23升高和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达标情况、动态变化及其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纵向调查,2012年1~1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肾内科HD患者.据K/DOQI指南,评估血清钙、磷、iPTH达标情况及动态变化. 结果 92例HD患者纳入研究.研究期间,79例存活,13例死亡,其中7例死于心血管事件,6例死于脑血管事件.92例患者,从基线开始的5次评估中,校正钙达标率波动大(17.7%~29.1%,P<0.05);血磷达标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4.5%~29.1%,P>0.05);iPTH达标率有改善趋势(29.3%~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维生素D或磷结合剂使用率无明显变化(P>0.05).钙磷二者均达标(7.6%~13.0%)或者钙磷iPTH三者共同达标率(1.3%~4.3%)低.高磷组iPTH水平高于血磷<1.78mmol/L组(P<0.05);全部5次评估,透析龄≥18months组iPTH水平明显高于透析龄<18months组(P<0.05),iPTH水平在血钙<2.10mmol/L与血钙≥2.10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长透析龄(0R=1.052,95%CI 1.017~1.069),合并心脑血管事件(0R=252.17,95%CI 11.54~550.8)与死亡风险正相关,高血清白蛋白与死亡风险负相关(OR=0.700,95% CI 0.506~0.969).钙磷iPTH达标状态对患者死亡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北京航天总医院肾内科HD患者校正钙、血磷及iPTH持续达标率低,随时间发展无明显改善.高磷和长透析龄影响iPTH达标.未发现钙、磷及iPTH达标状态对HD患者死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符合K/DOQI专家组标准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血液透析治疗前在未流经透析器的动脉端、透析后回输血液前静脉端采血,检测其血清NGAL、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tive protein,hsCRP),同时与1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NGAL水平作对比,并分析血液透析前后血清NGAL水平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hsCRP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前观察组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后观察组血清NGAL水平比血液透析前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后观察组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比血液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胱抑素C则略有升高(P〈0.05),hsCRP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NGAL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hsCRP均无关(均为P〉0.05)。结论:ESRD患者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清NGAL值明显升高有望作为血液透析适应证指标之一。经单次、普通血液透析后,血清NGAL水平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可作为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1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清除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8例高磷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低钙透析(1.25mmol/L)的基础,随机分为HD组、HDF组、HD+HP组,每组16例,分别在治疗时及治疗后4周、8周检查钙、磷、钙磷乘积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并观察其变化。结果在治疗4周、8周后,HDF组、HD+HP组磷较前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两组同时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D组较前血磷无明显变化(P〉O.05)。结论HDF、HP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有显著的效果,而HD效果则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1例,根据所使用透析器及透析方式不同,分为低通量透析组(LF组,n=23)、高通量透析组(HF组,n=64)及高通量透析滤过组(HDF组,n=34)。检测三组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透析前后血磷、血钙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与LF组相比,HF组及HDF组患者透析前iPTH水平明显降低,透析后血磷的下降率明显增加,血钙水平明显升高(P<0.05),iPTH及血清磷、钙磷乘积的达标率优于LF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HF组与HDF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透析前血磷、总碱性磷酸酶、钙磷乘积、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iPTH水平与透析后血钙水平有负相关关系。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较低通量透析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部分矿物质骨代谢指标,可能对改善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液滤过和传统诱导透析疗法在诱导期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血液滤过用于诱导期肾替代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5例新进入肾替代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其中血液滤过(HF)组(38例)和常规诱导透析(HD)组(47例)。分别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后3天、7天时的尿素氮(BUN)、肌酐(Cr)、总超滤量(TUF)、平均动脉压(MAP)、APACHEⅢ评分,治疗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花费。结果行HF治疗的患者年龄较HD者大(P〈0.05)。入院时,患者血BUN、Cr、MAP及APACHEⅢ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7天,患者BUN、Cr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Ⅲ评分、MAP、TUF均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患者中(占62.36%),两组年龄、入院时BUN、Cr、MAP、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7天,患者BUN、Cr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Ⅲ评分、MAP、TUF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HF组可以显著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两组住院花费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血液滤过可以代替传统的诱导透析疗法用于诱导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