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治疗下腰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18例X片显示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下腰部疼痛患者,先用2%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40 mg、维生素B121 000μg进行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阻滞麻醉,然后选择3号针刀采用纵行切割通透剥离法行神经后支松解治疗,5 d 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类比测试(VAS)及活动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下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腰部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98%,无副作用.结论针刀松解术松解腰神经后支治疗下腰部疼痛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男,5 5岁。因双下肢疼痛、乏力0 .5 a,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0 .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从后腰部以下至双下肢经常出现牵拉样疼痛,尤其在早上睡醒时更明显,严重时象刀割样,弯腰、下蹲可以诱发或加重疼痛,平卧休息可稍缓解,同时伴双下肢乏力,初起尚可独自行走、上楼梯,但行动缓慢,近2个月自觉双下肢疼痛加剧,需扶杖才能勉强行走,当地医院腰椎CT示:腰椎退行性变,L4 / L5椎间盘变性并轻度膨出,左侧隐窝变窄。起病以来无头痛、头晕、腰部束带感,无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无大便困难,体重下降5 kg。10 a前曾患肺结核,2 0 0 0 - 1…  相似文献   

3.
崔璐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92-792
我科于 2 0 0 1年 4月将微波定向照射方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对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水疱吸收 ,皮损面积缩小 ,疼痛减轻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治疗对象本组患者 3 0例 ,男性 1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5 5~ 75岁 ,平均 65岁 ,其中发病 3天以上 2例 ,后遗神经痛 8例 ,单侧腰部皮损 1 5例 ,头面部皮损 5例 ,临床表现为皮损沿腰部肋间神经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 ,有明显簇集性小水疱 ,患者疼痛剧烈 ,均伴有因疼痛引起食欲减退、失眠、行走缓慢、伴呻吟及痛苦面容等症状。1 2 治疗方法使用南京启…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6岁.因"腰部侧凸畸形多年、伴腰痛1年"于2010年2月至我科就诊.患者幼年时家长发现左侧腰部包块,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近1年来久坐及久站后出现腰部胀痛不适,不伴双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无心肺功能障碍及智力发育障碍.检查:腰段脊柱向左侧凸,无明显双肩不平、剃刀背、鸡胸等畸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4岁。以“左侧腰部胀痛不适1年余”为主诉就诊入院。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左侧腰部胀痛不适,呈阵发性,疼痛不向他处放射,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腹痛腹泻,近来自觉疼痛较前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6.
对髋关节疾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22岁。腰部及双下肢疼痛1个月。患者于2000-03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疼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在外院行腰椎X线及CT检查,报告为:L3-5椎间盘膨出。到我院行门诊康复治疗。经牵引、电脑中频治疗治疗2个月后,腰痛症状缓解,但双髋及股外侧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并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9岁.1年前无诱因反复出现腰部疼痛,初起左侧明显,呈持续性胀痛,疼痛时不向四周放射,渐至右侧腰部胀痛.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见红细胞及白细胞,无肉眼血尿,诊断为泌尿系感染.1个月前双侧腰痛加重收入我院.有"高血压"病史7年,采用中药治疗控制血压.查体:血压正常,双肾区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见红细胞及白细胞,血糖、血脂、醛固酮、皮质醇和尿17-酮类固醇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4岁,因"左侧腹部及腰部疼痛半月余"就诊.患者于半个月前出现左侧腹部及腰部疼痛,向左会阴部放射,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既往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史20余年.查体:左上腹及左下腹明显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左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1124 U/L,血淀粉酶110 U/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腹股沟疼痛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319例L4~5和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中34例有腹股沟疼痛,将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与没有腹股沟疼痛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腹股沟疼痛主要见于L4~5节段椎间盘突出,疼痛程度为I~III级,有腹股沟疼痛的患者腰痛症状的发生率减少。结论L4~5节段椎间盘突出最可能发生腹股沟疼痛,窦椎神经可能是腹股沟疼痛的传入神经,部分患者的腹股沟疼痛可能被腰痛、臀部同等症状掩盖。  相似文献   

10.
门诊手术中患者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门诊手术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施行的手术 ,患者普遍的不良反应为疼痛 ,由于疼痛、恐惧而不配合手术。2 0 0 1年 3月至 6月我们观察分析体表肿瘤 112例在局麻术中疼痛的程度及心理反应 ,并分别实施了护理措施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2例中男 5 7例 ,女 5 5例 ,18~5 6岁。术前均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 ,用 0 5 %~ 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区 ,手术时间 30~ 6 0min。疼痛程度的观察见表 1。表 1 疼痛程度 程  度n %无痛、无反应 1 6 1 4 3有疼痛但不严重 45 40 2疼痛 3833 9疼痛较剧 ,有恐惧感 1 3 1 1 6剧痛 0 02 …  相似文献   

11.
骨科术后病人氯诺昔康自控静脉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以芬太尼为对照药物对骨科术后病人应用氯诺昔康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中等以上疼痛病人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F组 (芬太尼 1mg/ 10 0ml/ 5 0hr)、L组 (氯诺昔康 80mg/ 10 0ml/ 5 0hr)、M组 ([芬太尼 0 .5mg +氯诺昔康4 0mg]/ 10 0ml/ 5 0hr)行静脉镇痛。记录各组镇痛过程中不同时点 (术后 4、16、2 4、36、5 0小时 )的疼痛强度值、疼痛强度值总和、镇痛结束后患者口述总的疼痛水平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L组、F组和M组的疼痛值总和分别为 3.2 5± 3.78、2 .35± 3.4 8和 3.3± 4 .16 (P >0 .0 5 )。镇痛结束后患者口述总的疼痛水平 ,三组的基本无痛及轻度疼痛占 5 5 %~ 70 % ,中度疼痛占 5 %~2 5 % ,重度疼痛及剧痛占 2 0 %~ 2 5 %。不良反应 ,L组 1人头晕恶心、1人恶心呕吐 ,M组 1人头晕、2人头晕恶心 ,F组无。结论 :氯诺昔康具明显的镇痛效应 ,可作为术后镇痛 (PCIA)所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怎样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例,32岁男性,反复发作的下腰痛伴双侧臀部疼痛10余年,近1年来明显加重,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物理检查发现L5、S1棘上和棘间有明显压痛,双侧棘旁有轻度压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和反射正常.腰椎X线片未见异常(见图1),MRI T2加权见L5、S1椎间盘信号明显减弱,无腰椎管狭窄和明显椎间盘突出(见图2).对此病人我们怎样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8岁.因左侧腰部疼痛5 d,左上腹剧痛8 h入院.患者于5 d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腰疼,并向左肩放射,呈阵发性,在当地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于8h前疼痛加重,呈持续性绞榨样,大小便正常,无恶心呕吐,否认有外伤史,既往无肝脾及血液系统病史.查体:T:37.6℃,P:126次/min,R:25次/min,BP: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压痛明显,移动性浊音( ).化验:血红蛋白10 g/L,白细胞1.5×109/L,大小便常规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主因发热20余天,腹胀5d入院.患者缘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伴畏寒,间断咳嗽、咯白痰,伴纳差、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近5d来出现腹胀,为全腹胀满,进食后加重,伴腰背疼痛,并发现右腰部包块,局部皮温高,按压时疼痛.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5岁,因右侧腰部疼痛5h入院。5h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腰部突然疼痛,呈持续胀痛,且向下腹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及尿频尿痛和全程血尿。既往有右贤绞痛病史,外院多次B超提示: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扩张;②右肾结石并重度积水。多次行体外超声波碎石,均未排出结石。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3岁.右腰部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27年.患者于27年前发现右腰部肿块大小约6 cm×5cm,稍有胀感,无明显疼痛.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7岁,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1个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多于站立较久、活动过多或天气变化时发作,尤其是由坐位站起时疼痛明显,同时伴有左下肢胀痛、麻木,左小腿程度较重,休息后可缓解.1周前上述症状加剧,休息亦无法缓解,行走时还感觉腰部束带发紧感,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骶部疼痛待查"收入病房.患者自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腰5脊神经和脊神经根不同部位损伤对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腰5脊神经结扎加切断(lumbar5 spinal nerve ligation,L5 SNL)、腰5前根切除(lumbar5 ventral rhizotomy,L5 VR)和腰5背根切除(lumbar5 dorsal rhizotomy,L5 DR)诱导大鼠痛觉过敏,结合痛行为学测试观察病理性疼痛的发展过程。结果:(1)L5SNL可引起大鼠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撤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于术后1d明显下降,痛觉过敏的症状,在同侧后肢持续了5周,在对侧后肢也保持3周。(2)L5 VR也可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双侧后肢50%PWT和PWL于术后1d明显降低,并维持到了术后第5周。(3)L5DR没有引起大鼠产生痛觉过敏症状。与术前基础值和假手术组比较,L5DR后50%PWT和PWL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性损伤运动纤维和损伤脊神经均能诱导大鼠产生病理性疼痛,但脊神经背根损伤不引起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病,但因种种原因误诊误治时有发生。现将我科近年收治3例脊柱结核误诊误治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例1男,67岁,6年前不明诱因感腰腿痛伴右下肢外侧疼痛及麻木感。在外CT“L4~5椎间盘突出”,当地行中医中药治疗缓解。3周前腰腿疼痛又发,活动受限。于1995年8月16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脊柱无畸形,腰部各方向运动受限,拾物试验(+),L4~5棘突压痛,右下肢直腿抬高举试验60°(±),感觉正常。经腰牵引、推拿、电脑中频治疗半月疼痛无缓解,复查MRI示L4~5椎体转移性骨质破坏可能。骨扫描示L…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患腰椎压缩性骨折2月余,经治疗腰部疼痛未缓解,现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患糖尿病21年。入院时查T36.0℃,P72次/min,BP135/76mmHg(1mmHg=0.133kPa)。现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经常规药物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现精神、睡眠佳,饮食控制好,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