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与预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异质性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在西方国家约占30%~40%,而在发展中国家比例还要高些[1]。这类肿瘤发生于淋巴结内或结外任何部位,可为原发或由其它低度恶性淋巴瘤转化而来。化学治疗通常能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2.
脾脏的原发恶性肿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临床上较罕见,根据文献报道,脾脏的原发肿瘤仪占人体恶性肿瘤的0.6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侵袭性较强,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3.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只有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miRNA通过和靶基因mRNA3'UTR的互补序列的不完全结合来调控一系列的基因表达,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干细胞发育.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miRNA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基因调控作用,已经被用作肿瘤治疗目标和预后标记物.本文将回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生中miRNA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以及miRNA在DLBCL的分型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近年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滤泡淋巴瘤(FL)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疗效及预后的特点。方法: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条件的45例FL转化为DLBCL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诊断时即发生转化的27例,选择观察等待之后发生转化的7例,FL治疗后发生转化的11例;男23例,女22例;中位年龄56(27-76)岁。低级别转化8例,高级别转化37例,26例出现结外侵犯,骨髓累及16例,贫血17例,高肿瘤负荷(GELF标准)32例,伴B症状12例,Ki-67≥50%患者38例。43例转化为GCB型DLBCL。4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初始化疗疗效评估总有效率(ORR)为80.0%,完全缓解(CR)率为60.0%,部分缓解(PR)率20%;R-CHOP和其他方案组患者ORR分别是86.11%和55.55%(P=0.063),CR率分别是66.67%和33.33%(P=0.126)。诊断时即转化组患者ORR(85.18%)及CR率(74.07%)最高。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6(4-120)个月,中位PFS未达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评价在中国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中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CHOP)方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4~6个疗程的利妥昔单抗和CHOP方案化疗,其中利妥昔单抗(375 mg/m2)于每个CHOP方案第一天静脉滴注,CHOP则在每一疗程第三天开始,每一疗程间隔21天重复.共计82例患者入选本次研究,年龄分布18~76岁,中位年龄45岁.结果 总反应率(0R)和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90.2%和70.7%,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可达(56.4±8.3)%和(74.1±7.4)%.血液学毒性较轻,5例有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出现肝炎病毒再激活.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于中国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是有效且可以耐受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以及在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GCB型(non-GCB)中的表达差异,探讨Ki-67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标本设为观察组,将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Ki-67在GCB型和non-GCB型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Ki-67与DLBCL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9.17±14.73)%和(40.50±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9,P<0.0001)。Ki-67在GCB型和non-GCB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59.29±14.92)%和(71.96±13.39)%,有显著差异(t=3.019,P=0.0038)。Ki-67在IPI<2组和IPI≥2组中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65.29±15.17)%和(74.23±12.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422,P=0.0186)。结论 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指数、分型、近期疗效及预后等相关,对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分析P53异常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50例DLBCL患者的扁桃体组织进行P53基因检测,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血清P53蛋白含量的检测,了解DLBCL患者P53基因及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50例患者中P53缺失者21例,阳性率42.0%,患者血清P53蛋白含量为(176.25±61.25)pg/ml,高于正常对照。经Cox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筛选,DLBCL患者的P53异常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53基因检测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P53检测阴性者。经FISH检测,组织学P53基因缺失的患者同时有相对较高的血清突变型P53蛋白水平。结论:P53异常可作为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在疾病诊断初期即对DLBCL患者的P53表达进行检测有利于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4)和高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3)。与高B细胞计数组相比,低B细胞计数组中有更高比例的Lugano分期III-IV期、LDH升高、β2-MG升高及IPI评分3-5的患者(P值分别为0.033、0.000、0.023、0.001),且CRP升高更多见(P=0.033)。低B细胞计数组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高B细胞计数组(P=0.010,0.017)。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初始治疗后总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CR)率均显著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32, 0.013)。中位随访时间为23 (2-77)个月,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06-07-2017-09期间收治并确诊的2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相关最佳CUT OFF值.结果 ...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36岁,左耳听力下降2个月。外院超声检查:肝左叶占位,可见2个肿物,较大者大小2.4 cm×1.8 cm,较小者大小1.5 cm×1.3 cm;肝MRI检查:肝左叶占位,肝癌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5.3 ng/ml,癌胚抗原5.2 ng/ml,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我院超声检查:肝左叶探及2个低回声肿物,大小分别为4.1 cm×3.6 cm和2.7 cm×2.0 cm(图1),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79岁,2012年10月4日因"心悸1h"急诊收入院.急诊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心室率122次/min,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后(具体不详)心悸好转,以"心房颤动"收入我科.近2个月来饮食差,大小便正常,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2010年曾因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入院查体:神志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83次/r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剑突下及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质韧,无触痛,边界不清,肝肋下未触及,莫菲征阴性,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2.
造血淋巴组织肿瘤(WHO 2016年修订版)将"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定义为独立病变实体。是一种与EB病毒慢性感染相关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治疗反应差、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及潜在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必全  侯梅 《华西医学》2006,21(3):623-624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lymphoma,ALCL)在1985年首次由Stein[1]等提出和描述,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亚型,包括一组强烈表达CD30(Ki-1抗原)并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多型性大细胞增殖性疾病,又称为Ki-1淋巴瘤。根据WHO最新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在过去的10年里,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一组在形态学、生物学行为和临床上具有显著异质性的恶性肿瘤,DLBCL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复杂。多年来,病毒感染与DLBCL的关系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现主要讨论Epstein-Barr病毒、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1感染相关性DLBCL的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原发DLBCL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取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CDC6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分析CDC6蛋白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CDC6蛋白阳性率(56.67%)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在DLBCL组织中,非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non-GCB)亚型患者CDC6蛋白阳性率(71.05%)明显高于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GCB)亚型(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结果显示,GCB亚型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non-GCB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16、12.39,P均<0.05);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的OS和PFS均长于未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DLBCL的62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4种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生存结局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对DLBCL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3年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14种细胞因子中,仅IL-10在不同生存结局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IL-10的最佳cut-off值为11.74 pg/ml。初诊DLBCL患者血清IL-10与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r=0.321,P=0.029)、C-反应蛋白(CRP)(r=0.320,P=0.013)及肿瘤负荷指标乳酸脱氢酶(LDH)(r=0.439,P<0.001)呈正相关。初诊时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IL-10水平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诊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与不合并HP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甘肃省人民医院的4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初诊时是否伴HPS分为合并HPS组(15例)和不合并HPS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合并HSP组的患者多以发热、血细胞减少、脾大为突出表现;所有患者铁蛋白、可溶性CD25水平升高;66.67%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53.33%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80.00%的患者出现骨髓噬血现象。与不合并HSP组相比,合并HSP组的进展期(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和乳酸脱氢酶≥240 U/L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均P<0.05)。合并HSP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而不合并HS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5.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诊时合并HPS的患者与不合并HPS的患者相比,Ann Arbor分期晚、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总体生存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郑涵露  赵小英 《临床荟萃》2020,35(3):282-288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少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近来不少研究发现CD5阳性DLBCL预后较CD5阴性DLBCL差,且极易出现中枢复发。本文将总结目前有关于CD5 阳性DLBCL在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及治疗预后方面的研究,以期对CD5阳性DLBCL有更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1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使用美罗华联合化疗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认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美罗华的使用方法和药物的相关副作用,加强输液巡视与观察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顺利完成化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2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使用美罗华联合化疗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认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美罗华的使用方法和药物的相关副作用,加强输液巡视与观察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顺利完成化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