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机械通气已作为抢救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ARE)的常用措施,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给患者带来痛苦,并有许多并发症,临床上只用于危重病人,对ARE初始发作患者只能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本科采用鼻塞正压给氧(N-CPAP)治疗ARF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取本院2000年8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中符合ARE标准[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病及呼吸衰竭类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1·2方法观察组应用CPAP-Ⅰ型氧疗仪,通过鼻塞正压给氧,氧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无创正压通气 (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 (IPPV)救治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临床效果 ,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各种原因所致ARF 5 2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 (2 6例 )和IPPV组 (2 6例 ) ,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NPPV和IPPV。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 NPPV组有 7例 (2 6 .9% )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IPPV ,其中 4例 (15 .4 % )死亡。IPPV组死亡 5例 (19.2 % ) ,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有效患者在分别接受NPPV和IPPV治疗后 6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显著改善。N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IPPV组 (P <0 .0 5 )。N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PPV组 (P <0 .0 5 )。结论 在经过选择的ARF患者中 ,应用N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IPPV相似。实施N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且因为无创伤性 ,NPPV可作为经过选择的ARF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锋  符永玫  邵雄杰  刘旭辉  林妙霞 《新医学》2003,34(11):680-68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3例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通气成功,通气1小时后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由(36±6)次/分下降至(24±4)次/分(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治疗前的0.83±0.07升至0.96±0.04,氧合分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由治疗前的112±25上升至236±31,平均通气时间为29小时,均无死亡。13例通气失败,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8例死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气体交换,并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量的优点。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临床治疗赢得了时间。尽管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也会带来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但通针对性护理和指导配合,这些并发症能够减少甚至避免。2002年11月~2004年12月,本院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患者2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鼻枕或接口器等方法连接患者。近年来,NIPPV已经成为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患者一旦开始了NIPPV治疗,耐受性、依从性成为影响NIPPV疗效的主要问题。如何合理地应用NIPPV,提高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是目前临床上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NIPPV治疗依从性问题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逐步得到肯定。临床研究表明,NPPV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本文就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众多的临床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NPPV)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避免和减少有创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但NPPV治疗ARF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们应用NPPV治疗ARF的临床资料,探讨NPPV治疗ARF失败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中符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条件的38例作为研究组,另42例不符合条件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救治措施的同时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RR)、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R、RR、Pa O2、Pa CO2、p H值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HR、RR、Pa O2、Pa CO2、p H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研究组更占优势。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提高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氧合指标的改善,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早实行无创正压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作用。方法对32例COPD合并呼衰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PPV治疗(治疗组),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仅采用常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pH值由7.29±0.31升至7.31±0.05(P>0.05),PaCO2由71.69±12.97mmHg降至67.22±12.27mmHg(P<0.01),PaO2由47.69±7.29mmHg升至68.31±5.43mmHg(P<0.01),心率由106.74±9.66次/min降至95.19±8.49次/min(P<0.01),呼吸频率由24.03±1.09次/min降至21.50±2.45次/min(P<0.01);对照组pH值由7.31±0.06升至7.32±0.03(P>0.05),PaCO2由70.03±12.88PmmHg降至69.41±12.25mmHg(P>0.05),PaO2由48.0±9.49mmHg升至50.29±9.84mmHg(P>0.05),心率由107.44±10.93次/min降至107.29±12.10次/min(P>0.05),呼吸频率由24.65±3.40次/min降至24.44±3.34次/min(P>0.05)。结论用NPPV治疗COPD合并呼衰的疗效肯定,可降低PaCO2,升高PaO2,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不失为抢救COPD合并呼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8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治疗后患者心率(HR)、血气分析中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配合对保证疗效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全过程,并加强气道管理和病情的监护。  相似文献   

12.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39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急性发作效果肯定,且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的需要,但由于受患者依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可控制性差,直接影响疗效。分析39例慢性呼衰急性发作患者早期使用NIPPV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晓梅  翟茜  李琛  王静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886-889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经NPPV治疗92例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监测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NPPV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NPPV对不同病因引致呼吸衰竭的效果,NPPV治疗2 h的生理指标反应.基础疾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意识改变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 成功组和失败组NPP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1.6)d和(5±3.4)d、(19±8.7)d和 (8±2.6)d.COPD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NPPV治疗效果明显,而ARDS和重症肺炎效果差.2 h NPPV通气后,成功组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失败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治疗呼吸衰竭有重要价值,失败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提示失败组多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应用NPPV治疗ARDS和重症肺炎需谨慎.使用NPPV早期治疗反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周儒识 《临床医学》2009,29(5):46-48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价值。方法将7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A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只给予针对病因的标准治疗;NPPV组40例,在标准治疗的同时加用NPPV。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结果NIPPV组治疗后2-24 h,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结论尽早NPPV能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提高救治成功率。NPPV也可作为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AL VF)合并呼吸衰竭 (RF)2 0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6月于入院后第 12~ 2 4小时经传统方法治疗无明显效果的 2 0例 AL VF合并 RF患者 ,其中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31~ 6 9岁 ,平均 (5 6± 7)岁 ;心功能 级 ;高血压心脏病 7例 ,肺心病合并左心衰竭 5例 ,风湿性心脏病 6例 ,扩张性心脏病 2例 ;呼吸机治疗前患者均有端坐呼吸 ,两肺布满干、湿口罗音。表 1  17例成功通气患者通气前后各指标比较 (x± s)HR(次 / min)尿量 ( ml/ h) RR(次 / m…  相似文献   

16.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常常迅速出现肺水肿,呼吸衰竭,危及病人生命,除常规治疗外,机械通气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与单纯标准化治疗相比,无创正压通气(NIPPV)能及时纠正缺氧,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住院的死亡率及插管机械通气的需要,在此通过对23例急性左心衰者应用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与常规标准化治疗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但有许多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6月开始使用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免疫抑制性肺炎(Immunosuppressed Pneumonia)发病可快可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发病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低氧血症,甚至潴留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1])。ARF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迅速准确判断和正确及时处理可避免延误救治时机而加重病情,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时间。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治疗ARF的重要手段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ICH)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及影响NPPV成功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应用NPPV治疗的ICH合并ARF患者,记录其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PV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按临床转归进行免疫状态评估。结果 33例ICH合并ARF患者初始均接受NPPV治疗;其中9例(27.3%)NPPV失败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IMV,失败组),最终全部死亡;24例(72.7%)仅用NPPV并成功(成功组),最终死亡7例(29.2%),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成功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 (SAPS Ⅱ,分)显著低于失败组外(33±9比43±5,P<0.01),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S Ⅱ是NPPV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OR)=0.83,95%可信区间(95%CI)0.709~0.964,P<0.05],且SAPS Ⅱ≥38分是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3]。另外,生存组肺损伤评分(LIS,分)显著低于死亡组(1.95±0.48比2.57±0.52,P<0.01),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死亡组(CD3+:0.73±0.16比0.41±0.20;CD8+:0.51±0.18比0.21±0.15,均P<0.01)。结论 NPPV可用于ICH肺部感染合并ARF的早期治疗,以SAPS Ⅱ <38分作为NPPV治疗的选择时机,能有效改善缺氧,避免IMV相关并发症,利于ICH的预后;CD3+、CD8+及LIS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