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和低血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20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指尖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观察组同时应用指尖血糖仪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统计2种血糖监测方法对低血糖的诊断情况,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出的低血糖和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指尖血糖仪(P<0.05);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先进的血糖监测手段,可全面、客观地反映孕妇孕妇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特点,并能准确、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发生的时间及持续时间(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使血糖控制更具具体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检出及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对照组(传统指尖血糖监测)。对比两组低血糖检出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低血糖检出率分别为38.71%、16.13%(P0.05);干预后,研究组低血糖平均持续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低血糖诊治中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应用效果更为理想,能提升低血糖检出率,指导临床干预方案调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在社康中心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本社康中心进行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血糖监测的社康综合教育管理,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的预后与血糖变化。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值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康中心血糖监测能够提供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情况,有利于指导干预,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糖尿病治疗中对血糖监测的可靠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1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126例,由专职护士应用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CBG)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病人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达标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MS监测血糖并做好相应的护理,为糖尿病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视化的手段,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助于血糖达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6例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4例与循证护理组32例,观察两组的收缩压峰值、血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随访血糖达标率、再次心梗率、猝死率。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HbA1c、收缩压峰值、血胆固醇水平,随访再次心梗率、猝死率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循证护理组的空腹血糖、HbA1c、收缩压峰值、血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针对性循证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及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方法纳入G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强生血糖仪监测8次血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记录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测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全面的反应GDM患者的血糖情况,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促使GDM患者血糖达标,避免遗漏无症状高血糖和低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模式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在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同伴支持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自测血糖次数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得分等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便携式血糖仪拥有率,自测血糖操作技能,监测次数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自我效能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模式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监测情况的提高,促进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明显改善,是一种适合在社区开展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30-1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动态血糖监测,对照组全天监测7次指尖血糖,1周后观察血糖控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兰旻  朱玲芳  肖建聪 《北方药学》2023,(12):104-105+108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治疗中胰岛素联合氨溴索的用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将乐县总医院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常规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胰岛素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给予氨溴索,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重症肺炎病症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气喘、肺啰音、发热指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予以胰岛素联合氨溴索治疗,能够在有效实现降糖目标的基础上,减轻重症肺炎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三天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两组连续三天检测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对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昴大于对照组俨〈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是导致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动态血糖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规律,有较高的准确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冬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3-224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实行OREM自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8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自主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控制知识熟知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OREM自理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较好的血糖控制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人自身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增强其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双C治疗,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并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前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术前等待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现象。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疗效显著,且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